陆定伟
- 作品数:24 被引量:159H指数: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根据WHO分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重新评价被引量:7
- 2002年
- “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 :临床顾问委员会会议报告”已在本刊 2 0 0 1年第3期全文发表。这一新分类虽然是较为完善的分类 ,对列出的每个独立疾病都作了明确的定义 ,且与临床相关 ,但用起来仍较复杂。如何尽快熟悉和掌握这一分类 ,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 ,以便早日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与国际接轨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本期发表 3位专家对新分类的认识与体会以及分析 ,以抛砖引玉 。
- 钱军薛永权虞斐潘金兰吴亚芳陆定伟
- 关键词:WHO分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
- 11例伴有单纯11三体恶性髓系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分析
- 2002年
- 目的 分析单纯 11三体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血液学、免疫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所有病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对 5例患者作了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标记分析 ,1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接受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 )为主的方案治疗 ,并随访治疗结果和生存期。结果 在 176 3例恶性髓系血液病患者中发现 11例有单纯 11三体异常 ,发生率为 0 .6 %。疾病类型为AML 10例 (M2 6例 ,M52例 ,M1 和M4 各 1例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例。 10例患者均无肝、脾肿大 (1例资料不详 )。 5例白血病细胞免疫标志检测显示CD34 (+)、CD1 3(+)和CD33(+)。随访的 10例患者总缓解率为 4 0 % ,中位生存期为 10个月。结论 单纯 11三体异常主要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 ,以M2 最多见 ,其预后不良。
- 朱永林薛永权潘金兰吴亚芳陆定伟
- 关键词:细胞遗传学细胞培养预后
- 二例伴有t(3;5)(q25;q34)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报道 2例伴有t(3;5 ) (q2 5 ;q34)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方法 骨髓细胞2 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 ,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 ,并以 3号和 5号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ISH)检测。结果 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MDS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 2例患者均有一致的核型异常 :4 6 ,XY ,t(3;5 ) (q2 5 ;q34) ;其中 1例患者的双色FISH检测证实 1条3号染色体长臂和 1条 5号染色体长臂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结论 t(3;5 ) (q2 5 ;q34)是一种少见的核型异常 ,它和MDS有特别的联系 ,常有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 ;
- 吴亚芳薛永权赵萌陈赛娟潘金兰陆定伟
- 关键词:易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涂染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研究被引量:33
- 2002年
- 目的 联合应用四种克隆性分析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早期诊断进行研究。方法 对临床上怀疑为MDS的 5 0例患者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姐妹染色单体分化 (SCD)染色、荧光原位杂交 (FISH)和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等技术分别检测染色体畸变、细胞周期时间、8三体 (+8)和N ras突变。结果 4 5例符合FAB诊断标准 ;5例不符合FAB标准 ,其中 2例患者只有红系病态造血改变 ,形态学诊断均为可疑RA ,另 3例患者无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 ,形态学诊断分别为增生性贫血 (1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例 )。在这 5例患者中 ,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 4例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 ;SCD检测证实 2例细胞周期时间延迟 ;FISH检测发现 3例存在 +8异常 ;PCR SSCP发现 1例存在N ras外显子 1突变 ,证实它们实际上均为RA患者。结论 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SCD、FISH和PCR
- 钱军薛永权虞斐吴亚芳潘金兰陆定伟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原位杂交
- 10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染色体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薛永权过宇吴亚芳潘金兰陆定伟夏学鸣
-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病染色体研究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变一例
- 2008年
- 患者,男,63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半月余”于2004年7月入院。半月前体检发现白细胞计数高达58.8×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88;嗜碱细胞0.01;淋巴细胞0.09;单核细胞0.02。一般状况好,无发热。查体:未见皮肤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缘下未及。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4:1,粒系极度增生,占0.725,
- 刘丹丹陆定伟贡静霞吴伟林马勤芬潘金兰薛永权陈子兴
-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计数增高核细胞增生慢性皮肤出血点
-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免疫分型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BAL)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6 8例BA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亚型 ,运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BAL患者细胞形态学以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M1、M2 亚型多见 ,免疫表型以髓系、B淋系共表达常见 ,CD34在BAL中表达较高。FAB诊断为AML的BAL患者中 ,B淋系CD10、CD19共表达的患者较多 ,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BAL患者中 ,髓系CD13、CD33共表达者较多。
- 沈益民李建勇朱明清陆定伟耿美菊阮长耿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双表型免疫表型BAL
- 105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49
- 2001年
- 目的 评估我国大系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NL L)的核型状况。方法 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 ,并以 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 10 5 8例初治的 ANL 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本组中 6 30例 (6 0 % )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主要异常核型共有 2 5种 ,其中 11种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 ,见于 481例 ,占核型异常患者总数的 76 %。单纯 +8(2 1例 )为常见的数目异常。t(15 ;17) (2 11例 )和 t(8;2 1) (2 0 0例 )为最常见的结构异常。1.1%的 M2 、72 %的 M3、71%的 M4E0 、5 0 %的 M2 、6 %的 M5 和 1.4%的 M2 分别有 t(7;11)、t(15 ;17)、inv(16 )、t(8;2 1)、t/ del(11q2 3)和t/ del(12 p)异常 ,而 10 0 %的 t(7;11)、10 0 %的 t(15 ;17)、10 0 %的 inv(16 )、88.5 %的 t(8;2 1)、83%的 t/ del(11q2 3)和 6 2 %的 t/ del(12 p)分别见于 M2 、M3、M4E0 、M2 、M5 和 M2 亚型患者。结论 联合应用 R带和 G带两种常规显带技术 ,6 0 %的 ANL L患者可检出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且主要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它们和特定的 FAB亚型相关 ,因而核型是 ANL L
- 薛永权过宇吴亚芳潘金兰李建勇陆定伟
-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细胞遗传学核型
- 伴有染色体易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 2001年
- 钱军薛永权过宇陆定伟吴亚芳潘金兰虞斐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易位预后
- 乙亚胺治疗银屑病导致1例以t(11;19)(q23;p13)为特征的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报道 1例乙亚胺治疗银屑病导致以 t(11;19) (q2 3;p13)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 M4 )。方法 :骨髓细胞 2 4 h培养后按常规制备染色体 ,用 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并以11号、19号染色体涂抹探针和位于 11q2 3的混合谱系白血病 (AML)基因单一序列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FISH)检测。结果 :染色体分析 2 0个中期分裂相 ,其中 15个 t(11;19) (q2 3;p13)为唯一异常 ,5个除此以外 ,同时伴有 der(6 ) t(?;6 ) (?;p2 4 ) ;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 (FISH)检测证实 1条 11号染色体和 1条 19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 ,并且 FISH检测揭示 ML L 基因重排细胞占 5 8.4 %。结论 :二氧哌嗪类药物除了可诱发 AML t(15 ;17) M3型和 t(8;2 1)、t(7;11) M2 型之外 ,还可诱发 t(11;19) M4
- 潘金兰薛永权李建勇陈苏宁吴亚芳陆定伟
- 关键词:乙亚胺银屑病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