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炽昌
-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从中国创世神话的视野阅读《创世记》第1章被引量:3
- 2011年
- 主要通过对希伯来圣经《创世记》中的"创世"神话与中国古代盘古"创世"故事的"跨文本"解读,侧重探讨"混沌"、"分开天地"、"化身"等观念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弄清中国文化文本和犹太-基督教信仰的圣经文本之间存在的显著平行和本质差异。
- 李炽昌林艳
- 关键词:盘古神话混沌化身
- 无像崇拜与破坏神像:圣经禁像传统在中国的诠释被引量:3
- 2016年
- 本文论述了圣经的禁像传统及其被中国开封犹太人与太平天国基督徒所挪用的特殊议题。论文呈现了希伯来圣经的禁像传统,分析了开封犹太人对这一传统的坚持,并能同本地人和平相处的现实,指出太平天国如何以极端的方式在中国形成了一个破坏神像的基督教革命派。通过探讨这两个群体对"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这一诫命的诠释与实践,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宗教传统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何等重要。这对于认识和处理当今的宗教冲突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 李炽昌
- 关键词:开封犹太人太平天国
- 《圣经》在中国——太平天国对经文的诠释被引量:4
- 2009年
- 洪秀全及其同仁为了让基督教信仰适应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并符合他们缔造地上天朝的政治理想,继承传教士的工作,不遗余力地实现基督教的转型,从而开创了基督教的次生文化。洪秀全本人在一系列异象下产生的神秘宗教体验,以及他屡试不第而对科举考试滋生的绝望情绪,促使他重新审视儒家经典,并重新诠释圣经。他抬高圣经的地位,打压儒家著作。洪秀全自称从上帝那里直接得到启示,借此建立起独立于西方基督教的宗教权威。尽管他从根本上否定儒家传统,但是也采借了儒家伦理道德训诫,努力净化圣经里失礼、猥亵的情节。圣经亚洲诠释学首先要处理《圣经》在所谓"非《圣经》世界"的接纳问题,太平天国在诠释《圣经》方面独特的中国经验,为圣经亚洲诠释学提供了极佳个案。
- 李炽昌
- 关键词:太平天国
- 多神与一神之张力:圣经翻译处境化的商榷被引量:3
- 2013年
- 圣经翻译实质关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释,虽然圣经译者希望尽可能准确地翻译原文,但是,翻译者的意识形态和教义认知往往左右着他们对圣经的翻译和诠释,因而翻译本身并不能排除教义偏见的影响。不仅存在翻译者的一神论教义与原始文本的多神教线索之间的张力,即把一神教信仰强加到译文中;而且,译者还有可能通过不恰当的翻译异化与魔化"他者"的文明。例如,中文和合本圣经跟随英文钦定译本将圣经里的海怪("dragon")翻译为"龙",就是这种不恰当翻译的一个例子。
- 李炽昌
- 关键词:圣经翻译一神教
- 从文学与历史处境重探马礼逊-米怜与马殊曼-拉撒的圣经译本
- 2019年
- 本论文重新讨论了马礼逊(1782-1834)与其同事米怜(1785-1822)合译的中文版圣经。马礼逊是第一位基督新教入华传教士,他的同事米怜是第二位,均由伦敦传道会派遣,分别于1807和1813年来到中国大陆,并在马六甲协力成立了英华书院(1818,后于1843年迁址到香港),米怜是第一任校长。本文参照马礼逊与米怜共同翻译的圣经译本(1823年版)中的具体例子,提出圣经中文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圣经的文学和历史处境角度评估这一中国最早的圣经翻译。某些方面将会参照在印度塞兰坡完成,并于1822年出版的马殊曼-拉撒译本。与《新约》相比,有关《旧约》的学术讨论没有那么广泛,因此本文将会集中讨论后者,先讨论具体例子,再处理圣经在中国翻译中的一般问题。
- 李炽昌
- 关键词:马礼逊
- “文本/共处”的诠释方法:从希伯来传统及中国经典解读耶稣被引量:1
- 2016年
- 本文论及如何在中国特殊文化语境下建立一种有意义的解读圣经之方法。笔者提出"文本/共处"这一新的释经概念,以及圣经经文形成过程中的"四个书写策略",分析圣经群体如何面对处境中的文本。圣经是一个移动的文本,游走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在翻译与诠释过程中吸收了不同的文化与文本,才被带到亚洲及中国。读者文化语境中的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依据"文本/共处"的诠释方法探讨两个层面的问题:1.圣经作者如何运用希伯来智慧文学的文本资源书写耶稣;2.作为读者,我们如何从中国宗教之传统文本的跨越中了解耶稣的形象与角色。
- 李炽昌
- 关键词:道教耶稣
- 从跨文本阅读到文本/共处的诠释——希伯来智慧书及《论语》中的天人维度
- 2018年
- 普遍认为,人类在经典世界中的宗教著述里,共享了对人与神之理解的基本追寻。在历史、社会与政治进程中,大多数经典都不能孤立发展,也不能离开其他经典而被解释。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里,在宗教多元以及宗教群体毗邻的世界里,这样的情形尤为真实。但是,在对儒家与基督教进行比较研究的领域里,基于对神与人之理解的不同观念,学术的进路通常倾向于将两种传统一般化和两极化,总体而言,认为圣经宗教本质上是主张神权和超越的,而儒家传统基本主张以人为本,是人文主义的。本文仔细探察这种特征化描述,通过一种笔者提倡的文本/共处诠释方法,去解读希伯来智慧文本与儒家的《论语》,在两个不同的经典传统中发现常被忽略的方面。二者在人存在的超越与内蕴两个维度上存在张力,能够将二者维持在一种健康而具有创造性的平衡中的,是希伯来圣经与儒家《论语》中的智慧。
- 李炽昌赵若云(译)林燕
- 关键词:《论语》
- 中国女娲创世神话与《创世记》1至11章的叙事被引量:2
- 2013年
- 对希伯来圣经《创世记》中的"创世"神话与中国古代女娲"创世"故事进行"跨文本"解读,透过"人类创造"、"秩序重建"的叙事,可以弄清中国文化文本和犹太-基督教信仰的圣经文本之间存在的显著平行和本质差异:在中国传统里,女娲是创造人类的女神,但她的主要功绩在于再造倾颓的世界和毁坏的宇宙,因此她被擢升至九天,和天地之道融合;这种神人相续的观念,给神人分际的基督教一神论带来挑战。因此,不能简单地否认滋养亚洲基督徒的文化传统和宗教遗产。盘古开天辟地神话认为宇宙是由创造主的身体化形而来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都是亚洲神学里富有意义的主题。
- 李炽昌林艳
- 关键词:女娲神话
- 中国语境中的外来经典——严复之《马可福音》翻译尝试被引量:1
- 2015年
- 一、导言:《圣经》的中文翻译《圣经》翻译为19、20世纪传教士时代的基督教提供了争辩与协商之场所,要将基督教信仰从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的表述方式转化为亚洲文化处境中的一个新的生存模式。这个过程极其复杂,伴随着反抗与妥协,整个过程中阻力与协商交织在一起。拉明·桑纳(Lamin Sanneh)曾评述《圣经》在非洲语境中的翻译问题,强调"忠实于翻译语境"的重要性,而不强调"
- 李炽昌涂智进
- 关键词:GOSPELMARKTRANSLATIONFU
- “妇女坐着为搭模斯哭泣”:希伯来宗教与两河流域之地府游被引量:1
- 2011年
- 古代两河流域掌管农作物及动物生长之神——"搭模斯"(Tammuz,苏美语为杜穆慈[Dumuzi]),在希伯来圣经里。
- 李炽昌
- 关键词:RELIGIONMYTHOLOGYHEBREWHEAVENHA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