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雄鹰

作品数:48 被引量:346H指数:1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10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6篇微胶囊
  • 13篇微囊
  • 13篇细胞移植
  • 12篇微囊化
  • 12篇细胞
  • 12篇海藻酸
  • 9篇海藻酸钠
  • 7篇壳聚糖
  • 5篇神经生长
  • 5篇神经生长因子
  • 5篇基因
  • 4篇抑素
  • 4篇神经再生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周围神经
  • 4篇周围神经再生
  • 4篇转染
  • 4篇内皮
  • 4篇内皮抑素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解放军第21...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吉林大学第二...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210...

作者

  • 47篇雄鹰
  • 37篇马小军
  • 29篇王为
  • 26篇于炜婷
  • 13篇刘袖洞
  • 10篇郭昕
  • 7篇付颖丽
  • 7篇包德才
  • 7篇张英
  • 6篇陈绍宗
  • 5篇谢威扬
  • 4篇何洋
  • 4篇吕国军
  • 4篇张旭朗
  • 4篇刘群
  • 4篇宋月平
  • 4篇王一力
  • 4篇胡国华
  • 4篇胡昭华
  • 4篇薛伟明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第九届全国生...
  • 2篇第6次全国微...
  • 1篇生命科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功能材料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化学进展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囊化组织细胞培养及其作为生物型人工器官的研发
解玉冰马小军费俭王为刘袖洞于炜婷谢威扬雄鹰螣怀宁张英张旭朗张晓慧郭昕
通过在国内率先完成微囊化动物细胞移植治疗顽固性疼痛病人的临床前研究和微囊化细胞治疗帕金森、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动物实验研究,说明细胞移植的两个关键技术:细胞来源及免疫排斥可以通过微囊化细胞得以解决。以转基因CHO细胞...
关键词:
关键词:微囊化人工器官
微囊化基因修饰细胞复合组织工程真皮构建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微囊化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 th factor,NGF)基因修饰的N IH 3T 3细胞复合组织工程真皮的可行性及其对急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分泌型NGF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NGF并导入N IH 3T 3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将此细胞包入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中培养。以Ⅰ、Ⅲ型胶原为基质、人成纤维细胞和制备好的微囊为种子细胞,用组织工程皮肤培养系统构建复合微囊的组织工程真皮,体外培养1周后行羟脯氨酸(hydroxypro line,Hyp)测定,EL ISA法测定其分泌功能,组织形态学观察。以猪背部急性全层创面为模型,按移植物不同分为5组:NGF-N IH 3T 3微囊真皮组(A组)、N IH 3T 3微囊真皮组(B组)、空囊真皮组(C组)、NGF(5 ng/m l)+胶原膜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观察创面再上皮化及愈合速度和愈合时间。结果转NGF基因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后体外培养6周,仍稳定分泌NGF(124.32 pg/m l),体外培养1周后,组织工程真皮中NGF-N IH 3T 3微囊组Hyp含量为69.68±6.20 m g/g,较空白对照组增加约2倍以上。移植治疗急性创面,A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5±2 d,B组为34±3 d,C组为34±2 d,D组为33±2 d,E组为40±3 d,A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至少缩短约10 d,提高了创面愈合的速度。结论将分泌NGF微囊复合组织工程真皮后可提高组织工程真皮的质量,并促进急性创面的愈合。
胡昭华陈绍宗金岩雄鹰王为马小军宋玫
关键词:组织工程真皮微囊基因转染神经生长因子创面愈合
AC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小鼠腹腔移植热板镇痛实验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C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后的镇痛效应。方法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ACA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并将其移植到小鼠腹腔,设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未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空的ACA微胶囊和生理盐水组进行对比。通过小鼠热板镇痛试验来考察AC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的镇痛作用。结果ACA微囊化牛嗜铬细胞小鼠腹腔移植后可以使小鼠热板痛阈延长,有效镇痛时间长达1个月,痛阈延长时间较APA微胶囊化牛嗜铬细胞长;未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无明显的镇痛作用(P>0.05)。结论移植到小鼠腹腔中的ACA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可以起到镇痛作用,其有效镇痛时间较APA微囊化的牛嗜铬细胞长。
郭慧琴雄鹰程谦涛王为马小军
关键词:海藻酸钠微胶囊嗜铬细胞小鼠
6-羟基多巴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神经毒素6 -羟基多巴(6 - OHDA)在帕金森病(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术将神经毒素6 - 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内,制备经典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造模2个月后,检测其纹状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活性氧,并观察黑质的病理改变。结果:帕金森病模型组右侧纹状体内GSH含量[(36 .85±8.6 4 μg·m g- 1 prot) ]明显下降,活性氧含量[(5 8.6 9±9.84 ) U·m g- 1 prot]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5 )。光镜下可见帕金森病模型组右侧黑质致密带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与模型组左侧及对照组、假手术组黑质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6 - OHDA可通过耗竭GSH及增加自由基的生成损害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并逆行性损毁神经元胞体,导致黑质致密带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马敬红胡国华董丽华雄鹰王为宋月平李淑娟
关键词:谷胱甘肽自由基
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对微囊化细胞生长和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治疗肿瘤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果将此技术应用到临床研究,就需要制备大量的细胞活性良好、重组蛋白表达量高的生物微胶囊。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是生物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因此需要考察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对微囊化重组基因细胞生长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重组CHO细胞为模型,考察了体外培养时间和冷冻保存对微囊化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和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及体外培养时间对微囊化细胞冷冻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时间对微囊化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内皮抑素表达和微囊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体外不培养和培养4d的微囊化细胞在小鼠腹腔内生长良好、内皮抑素表达量高,并且微囊稳定性好,而体外培养8d的微囊化细胞在移植后的第26天破裂。体外培养时间对微囊化细胞冷冻保存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体外培养4d和8d的微囊化细胞在液氮中冷冻保存40d,复苏后细胞生长良好、内皮抑素表达量高,而冻存前未经过体外培养的微囊化细胞,复苏后细胞几乎全部死亡。综上所述,生物微胶囊在体外比较适宜的培养时间为4d。并且冷冻保存对微囊化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内皮抑素表达和微囊稳定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张英王为吕国军于炜婷郭昕雄鹰马小军
关键词:细胞移植冷冻保存重组CHO细胞内皮抑素
微囊化SD大鼠周围神经组织移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采用微囊化组织研究技术 ,研究微囊化神经组织移植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组。切断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并行显微缝合 ,实验组 8只 ,加入制备好的微囊化同种异体周围神经颗粒无血清培养液 30 μl,约含微囊颗粒 30 0个 ;空白组 4只 ,加入不含微囊颗粒的无血清培养液 30 μl。术后 4周取材做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周围神经再生明显优于空白组。
胡昭华陈绍宗郭伶俐雄鹰马小军于炜婷
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微囊化神经生长因子
胰岛素口服给药被引量:11
2002年
注射是胰岛素目前临床应用的惟一给药途径,但由于半衰期短,需长期频繁注射,造成患者身体、心理和经济上的极大负担.口服胰岛素的最大优势在于减少与副作用相关的注射次数,增加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在长远上降低糖尿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口服方便、安全且最符合内生胰岛素分泌模式,研发胰岛素口服剂型是目前国际胰岛素药物的发展前沿.研究集中在分子修饰、使用酶抑制剂和吸收促进剂、微粒等方面.其中,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包封率、载药率和制剂稳定性较高的胰岛素毫微粒正成为主流方向,是最有希望的胰岛素口服制剂制备途径.口服剂型的研制成功,将是胰岛素非注射剂型研究的革命性突破,并会产生巨大的理论和商业价值.
薛伟明刘袖洞雄鹰于炜婷包德才王一力谢威扬马小军
关键词:胰岛素口服给药渗透促进剂肠溶包衣蛋白酶抑制剂微粒
微囊化雪旺细胞/神经组织移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免疫隔离技术应用在神经细胞/组织移植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polysien-alginate,APA)微胶囊,包埋分离自SD大鼠周围神经的雪旺细胞(SChwanncells,SCs)/神经组织;采用台盼蓝拒染法和ELISA法检测其培养后活性和分泌神经生长因子情况。制备坐骨神经横断损伤的SD大鼠模型,将微囊化SCs/神经组织移植到实验组坐骨神经吻合口处。结果:微囊化SCs/神经组织培养一定时间后,仍保持活力和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功能;4周后实验组吻合口远端可见到再生的阳性纤维,明显大于对照组,瘢痕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再生的神经纤维和新生的微小血管远较对照组密集。结论:微囊化SCs/神经组织移植后在局部持续分泌神经生长因子,有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
雄鹰王为于炜婷郭昕马小军陈绍宗
关键词:微胶囊细胞移植周围神经损伤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作为肠道内生化微反应器的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An intestinal bio-microreactor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as a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studied. It was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ity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high costs, which always exist in produc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drugs. For example, the process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can be omitt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bes entrapped in semi-permeable membrane of microcapsules. The microencapsulated cells can live, metabolize and secrete therapeutic proteins in intestinal tract. In this paper, Pichia pastoris GS115 was selected as the model microbe, alginate-chitosan (AC) microcapsules as the carrier,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intestinal bio-microreactor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living yeast cell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capsules was about 80%. It was shown that all AC microcapsules with yeast cells were kept intact in simulated gastric solution and simulated intestinal solution, and the survival of microencapsulated cells in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solutions was 200-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free cells, which showed that AC microcapsules can protect the activity of yeast cells. Furthermore, when being orally administered in mice, AC microcapsules could go through stomach and adhere to the surface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us membrane over 12 h. Therefo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AC microencapsulated yeast cells could be used as intestinal bio-microreactor to secret bio-drugs in vivo directly.
于炜婷雄鹰刘袖洞王为谢威扬马小军
关键词: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基因工程酵母菌
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在细胞移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
细胞微囊化是指把活细胞包封在一层有选择性、通透性的高分子膜中形成微胶囊的技术.该膜允许小分子营养物、代谢产物和分泌物通过,而阻止免疫活性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抗体)通过.1980年Lim和Sun开始使用这种技术包埋胰岛.其...
雄鹰
关键词:高分子膜膜材料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