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好
- 作品数:22 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癌脑转移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靶向药物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比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经病理证实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6MV-X全脑照射DT40Gy/20次,常规分割DT2Gy/次,同时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同时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毒副作用。结果在疗效以及复发中位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毒副作用的对比中,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具有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延长复发中位时间,同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贾敬好王静杨海芳王巍孙璐
-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放疗替莫唑胺靶向药物临床疗效毒副作用
- PEG-rhG-CSF对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PEG-rhG-CSF预防晚期癌症患者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2例晚期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2组患者均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开始后常规监测血常规。在前一周期化疗过程中出现Ⅰ度及以上骨髓抑制并及时处理后,在下一周期化疗用药结束48 h后观察组予PEG-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周期,隔天化验血常规1次,如果骨髓抑制继续加重达Ⅳ度则补充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天;对照组则予rhG-CSF皮下注射,5μg·kg/次/天。2组患者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和(或)白细胞计数≥4.0×109时停用rhG-CSF。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则2组患者均按照诊疗常规予抗生素防治感染。详细记录用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43.48%)明显低于对照组(63.04%)(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11例(23.91%)、白细胞下降18例(39.13%)、胃肠道反应16例(34.78%)及肾毒性16例(34.78%)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17例(36.95%)、白细胞下降29例(63.04%)、胃肠道反应23例(50.00%)及肾毒性19例(41.30%)](P<0.05)。结论PEG-rhG-CSF可有效减轻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程度,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宋君利陈明达艾建中张超贾敬好
- 关键词:晚期癌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
-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疗后疗效评价的意义以及与症状性放射性肺炎(radioactive pneumonia,RP)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NSCLC并接受3D-CRT的患者264例。放疗前及放疗结束时空腹采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GF-β1水平。放疗结束后1个月按照WHO统一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内每周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RP。结果患者放疗前血清TGF-β1水平为442.20~12 840.0ng/L,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677.5ng/L和2 186.7ng/L,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为280.0~11753.0ng/L,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位为605.0ng/L和1 172.6ng/L,放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17,P=0.000)。男性较女性RP发生率高,吸烟者较不吸烟者RP发生率高,PTV>450cm^3者较≤450cm^3者RP发生率高,放疗时间≤45d者较>45d者RP发生率高,放疗剂量<60Gy者较≥60Gy者RP发生率高,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升高者较下降者RP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化疗者较非同期化疗者总有效率高,放疗剂量≥60Gy者较<60Gy者总有效率高,放疗前血清TGF-β1≤677.5ng/L较>677.5ng/L者总有效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PTV>450cm^3、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升高是RP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期化疗、放疗剂量≥60Gy、中央型肺癌、放疗前血清TGF-β1水平≤677.5ng/L者近期疗效更好(P<0.05)。结论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升高者RP发生风险增大,放疗前TGF-β1低水平者相对高水平者预后好,血清TGF-β1水平测定可作为NSCLC预后的预测因子。
- 王静贾敬好杨海芳王志武
- 关键词:辐射性肺炎转化生长因子Β1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29例,给予患者阿帕替尼500 mg/d,餐后半小时口服。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当出现Ⅲ级或以上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仍不缓解时暂停用药,待不良反应恢复到≤Ⅰ级,再次应用阿帕替尼,并降低剂量为250 mg/d。结果CR 0例,PR 37.9%(11/29),SD 44.8%(13/29),PD 17.2%(5/29),疾病控制率(PR+SD)82.8%(24/2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6天。主要不良反应为继发性高血压(27.59%)、手足综合征(20.69%)、继发性蛋白尿(17.24%)、恶心乏力(13.79%)、继发性口腔黏膜炎(17.24%)及腹泻(10.34%),并且Ⅰ~Ⅱ级为主。Log 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晚期难治性乳腺癌中Luminal B型(HER2阴性)及三阴性较HER2阳性型更能从阿帕替尼获益,mPFS分别为:267、126、33 d(P=0.057)。继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蛋白尿的患者mPFS更长。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子分型、继发高血压和继发性蛋白尿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乳腺癌m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Luminal B(HER2阴性)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仍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可控。
- 王静贾敬好刘晶晶崔志超熊伟王晓红
-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疗效
-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疗效分析被引量:40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研究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其临床疗效如何,是否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大范围低剂量照射肺损伤等问题亦无成熟经验。本研究旨在评价调强放疗技术对食管癌的初期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37例颈段、胸段食管癌,评价肿瘤反应率、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100%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GTV)、95%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和95%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接受剂量分别为(6456±172)cGy、(6293±145)cGy和(5988±53)cGy。接受≥5Gy、≥10Gy、≥20Gy、≥30Gy的肺组织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和肺平均剂量分别为(59.6±12.8)%、(39.5±8.7)%、(22.0±5.4)%、(12.0±4.3)%和(1178±248)cGy。肿瘤总反应率为97.3%(36/37)。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8~29个月),3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6.2%和7.2%;2级及以上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10.8%和8.1%。1、2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2.9%、72.9%;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9%、67.4%;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3.5%、51.4%。局部未控和复发占总治疗失败的69.2%。结论: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初期疗效较好,急性和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较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仍为肿瘤局部未控和复发。
- 王军韩春李晓宁高超贾敬好蔡博宁张辛肖爱勤
- 关键词:食管肿瘤调强放射治疗预后疗效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结合化疗联合DC-CIK免疫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探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针对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结合化疗联合DC-CIK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的一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DC-CIK免疫治疗的一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比两组的CD3+、CD4+、CD4+/CD8+、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结合化疗联合DCCIK免疫治疗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值得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并大力推广。
- 王静贾敬好杨海芳姚淑晖熊伟张静
- 关键词: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化疗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累及野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累及野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12月在我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115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累及野照射,常规分割每次1.8-2.0Gy,每日1次,每周5次,PTV剂量50Gy以上。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3.8%、18.0%,中位生存期为17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化疗周期数、GTV体积与患者预后相关(P=0.027、0.000、和0.00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化疗周期数、GTV体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37、0.029、0.008)。结论性别、化疗周期数、GTV体积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累及野照射未增加野外复发。
- 王静乔学英贾敬好刘欣霍俊杰宋玉芝高献书
- 关键词: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预后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分析累及野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umonitis,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PT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处方剂量50~66 Gy,1.8~2.4 Gy·次-1·d^(-1),5次/周。均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其中放疗同期化疗19例。放疗3个月内每周参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结果全组患者随访期间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30.0%(18/60)。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吸烟、GTV体积、PTV照射体积、V5、V10、V13、V15、V20、V25、V30、全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D35、D50、D75、D95均与RP发生相关(P<0.05),是否同期放化疗与RP发生接近统计学差异(P=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对V5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0,预测度为中等,将曲线中每例患者V5值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加,结果二者之和为1.32(敏感性0.944,特异性0.381),所对应V5值为63%。以V5=63%为界值,V5≥63%组≥2级RP发生率为54.84%(17/31),V5<63%组RP发生率为3.45%(1/29)。结论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mgphy,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时,将V5的数值控制在63%以下,尽量减少低剂量照射范围的体积,避免严重RP的发生。
- 王静贾敬好宋玉芝杨海芳王晓红乔学英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调强放疗
-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GP方案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6.6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项数据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化疗虽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生存率没有显著的效果,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且没有显著的不良反应,临床效果理想。
- 王静贾敬好王志武孙国贵王晓红
- 关键词:沙利度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生活质量
- CD14^(+)CD16^(-)HLA^(-)DR^(+)与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干预治疗;采用RECIST Version1.1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记录患者生存率。结果CD14^(+)CD16^(-)HLA^(-)DR^(+)组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是非小细胞肺癌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CD14^(+)CD16^(-)HLA^(-)DR^(+)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生存期明显升高。
- 孙璐王巍李婵姚学敏么伟楠陈明达宋君利贾敬好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