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东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外循环
  • 9篇体外循环
  • 8篇心脏
  • 7篇手术
  • 3篇心脏手术
  • 3篇直视
  • 3篇直视手术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循环管理
  • 3篇瓣膜
  • 2篇低体重
  • 2篇低体重儿
  • 2篇动脉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心脏瓣膜疾病
  • 2篇心脏病
  • 2篇心脏直视
  • 2篇心脏直视手术
  • 2篇血液
  • 2篇在体

机构

  • 13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彭东
  • 8篇章晓华
  • 8篇周成斌
  • 5篇陈萍
  • 4篇罗智超
  • 3篇陈伟达
  • 3篇庄建
  • 2篇钟执文
  • 2篇卢聪
  • 2篇张镜芳
  • 1篇王晟
  • 1篇柯俊
  • 1篇谢旭晶
  • 1篇郭晓纲
  • 1篇肖学钧
  • 1篇陈欣欣
  • 1篇刘菁
  • 1篇罗沙
  • 1篇雷迪斯
  • 1篇黄焕雷

传媒

  • 5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2篇199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特点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报告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61例,探讨其CPB灌注特点。方法61例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CPB采用新生儿型膜肺及循环管道;预充液加入人血白蛋白、新鲜全血、浓缩红细胞或冰冻血浆,维持胶体渗透压(COP)在15mmHg以上;加入抑肽酶、甲基强的松龙等以减轻CPB炎症反应、加强血液保护;大多数手术选用深低温低流量(DHLF)灌注,必要时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心肌保护采用改良St.ThomasHospital冷晶体停搏液顺行或结合逆行灌注;应用超滤和改良超滤(MUF);CPB降温及复温过程缓慢均匀进行,水温与血温相差小于10℃。结果CPB时间59~379min,平均(217±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99min,平均(120±48)min。主动脉开放后61例(100%)患儿心脏均自动复跳。47例采用DHLF灌注,13例行DHCA6~43min。除早期的7例外,54例采用超滤,超滤量80~560ml,平均(334±156)ml,其中49例为MUF。48例顺利脱离CPB,13例脱离心肺机后因血压不能维持需再次CPB辅助,9例辅助30~132min脱离CPB。结论新生儿CPB宜选优质的人工心肺机和婴儿型膜肺、管道,尽量减少预充量,适中的血液稀释、维持COP在合适范围,超滤可减轻组织器官水肿,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新生儿心肌能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DHLF或DHCA利于外科医生手术操作,DHLF配合能缓慢、均匀的降温和复温利于脑保护;对于脱离CPB后循环功能不稳定的患儿,重新开机CPB辅助是一安全有效的措施。
陈萍张镜芳章晓华周成斌彭东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
一种血液灌流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灌流器固定装置,包括竖向安装在血液透析机上的立杆,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立杆外壁上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侧壁转动安装有朝向其左右方向转动的伸缩板,所述伸缩板远离所述固定套的一端为伸缩端,并连接有夹持组件,所...
贺子剑周成斌袁海云雷迪斯彭东
抑肽酶停用后再次开胸止血的临床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抑肽酶停用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抗纤溶治疗方法,以降低再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抑肽酶停用后的第1年(2008年1-12月)在我科行再次开胸止血术的患者119例,其中规则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或氨基己酸)13例,未用或未规则用抗纤溶药物106例。结果:活动性出血101例(84.9%),弥漫性渗血15例(12.6%),未见明显出血及渗血3例(2.5%)。排在前5位的出血部位依次为:胸骨后20例,主动脉切口13例,右房切口8例,剑突下小血管8例,钢丝孔8例。规则应用抗纤溶药物的患者数1216例,再次开胸止血发生率1.1%(13/1216);未用或未规则应用抗纤溶药物的患者数1927例,再次开胸止血发生率6%(106/192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中严格止血以减少活动性出血的发生是关键,抑肽酶停用后,规则、足量地应用氨甲环酸或氨基己酸,可显著减少再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
黄焕雷谢旭晶卢聪刘菁彭东肖学钧庄建
关键词:止血心脏手术抗纤溶药物
超滤法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1997年
彭东陈伟达张镜芳
关键词:CARDIOPULMONARYBYPASS
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抢救体外循环中体循环进入大量空气──附1例抢救体会
1997年
章晓华何竟功卢聪彭东黎达锋
关键词:逆行灌注上腔静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空气栓塞动脉灌注
磷酸肌酸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exogenous creatine phosphate,ECP)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患者心肌保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体外循环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ECP组各45例,观察两组自动复跳情况,术后12 h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血清肌酸激酸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主动脉开放后,ECP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vs.68%,P<0.05)。手术结束后12 h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ECP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vs.38%,P<0.05)。在开放升主动脉10 min、手术结束、术后6 h、术后12 h,ECP组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I浓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前的ECP组心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6)L.min-1.m-2 vs.(1.6±0.5)L.min-1.m-2,P<0.05],切皮前ECP组的体循环阻力指数和肺循环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721.0±841.9)dyne.s-1.cm-5.m-2 vs.(3 315.0±978.0)dyne.s-1.cm-5.m-2,P<0.05;(188.5±57.0)dyne.s-1.cm-5.m-2 vs.(238.3±90.2)dyne.s-1.cm-5.m-2,P<0.05]。结论 EPC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有确切的心肌保护作用和能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郭晓纲彭东王晟罗沙庄建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体外循环心肌磷酸肌酸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瓣膜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体外循环方法和手术方法。全部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中度血液稀释、中度低温、中高流量,冷含血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全部应用超滤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87.2±32.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8.3±27.5)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90mm Hg(1mm Hg=0.133kPa),超滤量为800~8300mL,心脏自动复跳率86%,本组早期死亡10例(4.3%)。结论体外循环中加强心肌保护;控制血液稀释度,使用血液超滤技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效的组织灌注以及良好的保护等综合性措施,有助于脑、肾、肺等重要脏器的保护,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中体外循环的质量,并确保手术安全。
彭东章晓华周成斌罗智超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体外循环老年人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 (CPB)中促炎细胞因子、心功酶、肌钙蛋白 (cTnI)的变化及应用乌司他丁(UTI)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分为两组 ,UTI组 (U组 ) 3 2例 ,对照组 (C组 ) 2 8例。U组接受UTI 90万IU ,于麻醉后至CPB前缓慢静注 3 0万IU ,另 60万IU一次性加入预充液中 ;C组不接受UTI。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 1,3 ,7天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6、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 ,乳酸脱氢酶 (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cTnI水平 ;记录心脏复跳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①炎性细胞因子术前各指标均无差异 ,术后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6,IL -8,TNF -α以术毕最高 ,此后逐渐下降 ;组间比较 ,术毕、术后第 1天U组IL -6,IL -8,TNF -α水平较C组低 (P <0 0 5 )。②CK -MB及cTnI术毕最高 ,LDH术后第 1天最高 ,此后逐渐下降 ;组间比较 ,术毕 3项指标U组均低于C组 (P <0 0 1~ 0 0 5 )。③术毕IL -6与LDH及cTnI,IL -8与CK -MB及LDH均成显著正相关 (P <0 0 0~ 0 0 5 )。④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率U组为 81% ,C组为 79%。术后U组应用多巴胺的平均最大剂量少于C组 (P <0 0 5 ) ,U组肾上腺素的平均使用时间少于C组 (P <0 0
陈萍章晓华陈伟达罗智超周成斌彭东钟执文
关键词:乌司他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管理
2009年
目的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CoA合并心内畸形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4d~8岁,平均(13.3±9.1)月,其中小于1岁39例,小于3月龄22例;体质量3~23kg,平均(6.6±3.0)kg。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结果深低温停循环(DHCA)48例,深低温微流量8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2例。体外循环47~243min,平均(126±51)min;主动脉阻断26~153min,平均(59±32)min;DHCA16~56min,平均(23±8)min。手术死亡3例,分别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和低心排。结论婴幼儿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操作复杂,宜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转流中控制停循环时间,使用pH稳态和α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传统超滤结合改良超滤等措施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促使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
彭东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心内畸形体外循环脑保护
减少体外循环预充降低女性心脏手术中的用血
目的:女性心脏病患者往往血色素偏低,血容量相对于男性较少。本文总结减少体外循环预充降低女性心脏手术中用血的技术要点。方法:30例成年女性患有风湿性瓣膜病变,接受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缩小体外循环管路组(S组,n=15)和常...
周成斌贺子建彭东罗智超章晓华
关键词:女性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节约用血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