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艳华

作品数:41 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医学科研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食源
  • 12篇食源性
  • 10篇食源性致病菌
  • 5篇食品
  • 5篇污染
  • 5篇腹泻
  • 4篇沙门菌
  • 4篇嗜肺
  • 4篇嗜肺军团菌
  • 4篇感染性
  • 4篇感染性腹泻
  • 3篇单核细胞增生
  • 3篇单核细胞增生...
  • 3篇源性疾病
  • 3篇食品污染
  • 3篇食源性疾病
  • 3篇实时荧光
  • 3篇培养法
  • 3篇污染状况
  • 3篇细菌

机构

  • 32篇南京市疾病预...
  • 5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作者

  • 35篇叶艳华
  • 26篇江晓
  • 19篇金萍
  • 17篇王炜
  • 9篇丁洁
  • 6篇谢国祥
  • 6篇程婷婷
  • 6篇史小超
  • 6篇郭宝福
  • 6篇张洪英
  • 5篇何冰芳
  • 5篇杜雪飞
  • 4篇王燕
  • 4篇张韶华
  • 3篇何敏
  • 3篇姜云
  • 3篇陈晓蔚
  • 2篇应汉杰
  • 2篇刘妮娜
  • 2篇金迪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研究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纪念中国微生...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 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人和动物感染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败血症及怀孕妇女流产、死胎等疾病,病死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该菌在4℃冰箱保存的食物中也可生长繁殖,
金萍叶艳华王炜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单增李斯特菌食源性致病菌人畜共患病动物感染
重叠PCR技术在构建sodAP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应用重叠PCR技术,构建节杆菌DMDC12的Mn-SOD基因sodAP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E.coliBL21(DE3)中表达。方法设计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启动子P121和sodAP基因序列,利用重叠PCR技术,将启动子P121与sodAP基因相连接并测序,连接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2b(+),构建重组质粒pET-PsodAP,转化E.coliBL21(DE3)进行表达。用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光密度定量分析法分析目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启动子P121和sodAP基因的连接产物经凝胶电泳检测,可见约800bp的目的条带,测序结果与预期相符;重组表达质粒pET-PsodAP经双酶切鉴定,表明构建正确;目的蛋白在E.coliBL21(DE3)中获得了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9%。结论应用重叠PCR技术,成功构建了sodAP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E.coliBL21(DE3)中获得表达,为Mn-SOD的进一步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叶艳华何冰芳
关键词:重叠PCR
实时荧光PCR法快速分离食源性致病菌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建立快速的食源性沙门菌和志贺菌检测方法,以提高对该菌的检验速度和准确性,为公共卫生,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突发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和培养法对40份不同类食品进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测,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定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结果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40份样本,其中8份沙门菌核酸阳性,阳性率20%;采用培养法检测这40份样本,4份样品分离出沙门菌,阳性率10%,且4份样品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32份核酸阴性样本采用培养法检测,均未分离到沙门菌和志贺菌。结论实时荧光PCR法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法适宜食品中沙门菌,志贺菌的快速筛查鉴定及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快速诊断。
江晓叶艳华王炜金萍陈晓蔚丁洁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培养法
传统细菌培养法与荧光PCR法分离公共场所嗜肺军团菌结果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对公共场所环境样本(水、土壤、气溶胶)进行嗜肺军团菌监测,掌握南京市公共场所中军团菌的污染情况和菌型分布。方法:对12家商场、医院中央空调系统采集水样(冷却水、景观水、淋浴水、自来水),土壤类样品(背景土、花卉土、风管积尘、景观土),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法及荧光PCR法进行嗜肺军团菌的分离鉴定。结果:12家单位共采样234份(水样88份、土壤146份),传统细菌培养法检出嗜肺军团菌9份(主要类型为Lp1型),检出率为3.85%;而实时荧光PCR法检出47份阳性(主要类型为Lp1型),检出率为20.08%。两者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市公共场所存在嗜肺军团菌污染,荧光PCR法总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细菌培养法,荧光PCR方法较培养法灵敏性较好。
金萍江晓叶艳华何敏史小超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荧光PCR法公共场所
2014—2015年南京市哨点医院监测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基于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预警及溯源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方法在南京市15家哨点医院中,对符合病例标准的病例采集信息和粪便标本开展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共监测病例3 073例。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1 949份粪便样本中共分离致病菌133株,总体检出率6.8%;沙门菌检出率最高(2.9%)。检测病毒的1 226份粪便样本中有290例病毒阳性(23.7%),其中最高为诺如病毒(17.7%),其次为轮状病毒(5.4%)。食源性致病菌检出高峰出现在8、9月份,检出率分别为10.7%和10.6%;病毒的检出高峰出现在10、11月份,检出率分别为56.4%和60.0%;不同月份间食源性致病菌和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62和χ~2=179.244,均P〈0.01)。1 579例病例提供了可疑暴露史,可疑食物中占比最高的为肉与肉制品(29.0%)。结论基本掌握了南京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需要不断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持续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暴发早期预警、溯源及疾病负担评估奠定基础。
郭宝福姜云江晓杜雪飞叶艳华王炜谢国祥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病毒
2015-2016年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监测分析2015-2016年南京地区儿童腹泻主要病原体,为该地区儿童腹泻病原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6年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就诊的典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或肛拭子) 300例,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最常见的8种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5种肠道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状病毒)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30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17%,其中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0%,志贺菌属检出率为0. 03%,沙门菌属检出率为6. 7%;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病毒总检出率为9%,其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4. 7%,札如病毒2. 3%,轮状病毒0. 33%,星状病毒0. 33%,腺状病毒1. 33%。2015和2016年间病原体总检出率、病原菌检出率、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2015-2016年南京地区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肠道病原菌以致腹泻型大肠杆菌属为主;其次为沙门菌属,肠道病毒以诺如病毒为主,其次为札如病毒。
江晓杜雪飞叶艳华金萍王炜丁洁姜云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儿童
Real-time PCR技术在快速检测一起食物中毒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Real-time PCR技术在食物中毒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高度特异、敏感的Real-time PCR作为初筛方法,GB方法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
江晓叶艳华丁洁程婷婷金萍王炜郭宝福谢国祥
关键词:食物中毒PCR检测病原菌
文献传递
2006-2008南京市食品污染物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2006-2008年9类食品的污染状况,建立"南京市食品污染物监测体系"。方法生肉、水产品、生食蔬菜、熟肉制品、蔬菜色拉、速冻米面制品(生、熟)、非发酵豆制品、生奶与奶酪等9类食品,共计312份,按照GB/T4789-2003进行6种食源性致病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检测。菌株鉴定应用ATB细菌鉴定仪。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2006-2008年总检出率分别为15.7%、15.7%和16.9%;沙门菌总检出率分别为4.3%、3.6%和2.2%;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分别为3.6%、1.2%和2.2%;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检出率分别为1.4%、3.6%和0。而O157:H7大肠埃希菌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结论2006-2008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6种致病菌中检出率最高达到15%以上,属高危致病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相对较低,但不排除它们在高危食品中引起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因此对这4种致病菌污染的高危食品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监控。
江晓陈晓蔚叶艳华曾理王炜
关键词:食品污染食源性致病菌
南京市2007年-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2010年采集南京市售食品共计459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459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61株,总检出率13.3%。2007年-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25.3%2、1.3%7、.9%和6.9%。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检出率为45.8%,其次是生速食米面制品,检出率为24%,水产品、熟肉制品和凉拌菜的检出率分别为14.1%、13.3%和5.9%。结论: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南京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生肉、生速食米面制品和熟肉制品是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叶艳华江晓王炜丁洁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食品安全
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监测分析2015-2016年南京地区儿童腹泻主要病原体,为该地区儿童腹泻病原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6年在该院感染消化科就诊的典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或肛试子)300例,对易导致儿童腹泻的...
江晓杜雪飞叶艳华金萍王炜丁洁姜云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儿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