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103)Pd金属支架在TIPS中的初步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评价1 0 3Pd放射性支架防治TIPS分流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6只家猪分成两组建立TIPS模型。 3只应用标有1 0 3Pd的国产不锈钢Z型支架 (放射剂量 2 5 0 μCi) ,3只为非放射性同种材质支架。术后 4、8周行门脉造影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 4周 ,两组各复查一只 ,分流道均闭塞。术后 8周 ,两组各复查二只 ,除对照组一例分流道狭窄外 ,余 3例分流道均闭塞。1 0 3Pd组 3例分流道内外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产生 ,以支架金属丝周围最显著 ,无血栓形成。对照组除纤维组织增生外 ,2例分流道内形成血栓和胆汁染色现象。两组分流道各段组织增生厚度对比 ,以1 0 3Pd组增生最明显(P <0 .0 5 )。结论 2 5 0 μCi放射活性水平的1 0 3Pd支架未能改善TIPS分流道通畅率 ;可诱发明显纤维组织增生 ,主要发生在肝实质段分流道内。
- 张曦彤徐克刘晋高沁怡关超邱雪杉
- 关键词:实验动物模型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临床危险因素分析与微循环功能评估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慢血流与微循环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0至2020年10月,因反复心绞痛症状发作于中国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未见显著狭窄的患者143例...
- 刘晋
-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临床危险因素冠状动脉微循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心绞痛
- 文献传递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术式改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建立改良式猪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 (TIPSS)模型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 11只家猪分成 2组 ,7只采用改良术式 (经肝段下腔静脉穿刺门脉 )建立TIPSS模型 ,另 4只行常规TIPSS作对照。共置入 4枚进口覆膜镍钛合金支架 ,8枚国产覆聚氨酯膜支架。其中 ,改良组 7只猪置入 7枚支架 (4枚进口支架 ,3枚国产支架 ) ;对照组 4只猪置入 5枚国产覆膜支架(1只猪置入时支架发生移位 ,故加用 1枚支架 )。术后 4周 (5只 ) ,8周 (2只 )和 12周 (4只 )进行门脉造影观察分流道通畅情况。动物处死后 ,行分流道大体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4周 ,改良组2只分流道通畅 (进口支架、国产支架各 1枚 ) ,分流道表面均形成完整的假性内膜组织 ;另 5只分流道在 4至 12周均闭塞 ,分流道内形成血栓 ,其中 2只内支架伸入下腔静脉内不全 ,陷入肝实质内。常规组 4只分流道在 4、8和 12周观察期内均闭塞。两组间分流道肝 (下腔 )静脉端 ,肝实质段和门静脉端各段的增生组织厚度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t值分别为 0 14、0 16和 0 2 0 ,P值均 >0 0 5 )。结论 改良式猪TIPSS模型的建立是安全和可行的。改良式TIPSS中应采用覆膜支架 ,并应有足够长度伸入至两端静脉内 。
- 张曦彤徐克姜宏刘晋关超范世刚邱雪杉
- 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生物医学动物实验
- 覆膜支架TIPS分流道狭窄病理基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防治TIPS分流道狭窄的有效性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 11只家猪建立TIPS模型 ,7只植入国产覆聚胺酯膜Z型不锈钢支架 ,4只植入覆聚酯膜镍钛合金支架 ,术后 4、8、12周行门脉造影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例因术后死亡未行造影复查 (大体观察分流道仍通畅 )。术后 4周复查 4例 ,1例分流道通畅 ,形成纤维组织 ,表面覆盖扁平上皮细胞。 6例在术后 8、12周分流道内均无血流通过。其中 ,4例分流道两端有明显组织增生导致闭塞。 9例均伴有血栓形成。 4例支架伸入静脉内不足或嵌入肝实质内 ,1例于分流道门脉端可见胆汁染色。分流道三个部位的组织增生厚度对比 ,以门脉端最厚 (P <0 .0 5 )。结论 覆聚胺酯膜支架可有效防止增生组织向TIPS分流道的长入。带聚胺酯膜支架未能提高TIPS通畅率 ,血栓形成是其闭塞主要原因 ;纤维组织增生反应可导致分流道两端闭塞 ,以门脉端最明显。
- 张曦彤姜宏徐克刘晋关超范世刚邱雪杉
- 关键词:TIPS门脉覆膜支架增生术后
- 自制覆膜与非覆膜不锈钢支架在动脉系统应用的实验研究
- 血管内支架(Endovascularstent)作为介入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由于进口支架的价格昂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此项技术在国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研制、开发...
- 刘晋
- 关键词:动脉动物实验放射学
- 文献传递
- 自制被覆聚氨酯膜与非覆膜不锈钢支架在动脉系统应用的实验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自制覆膜与非覆膜Z型不锈钢支架在动脉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本实验共用 9条健康杂种犬 ,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 3组 (3条 /组 )。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分别将自制Z SSS支架 9枚和PU SSS支架 11枚置入犬的腹主动脉。实验动物分别于支架置入后 2周、4周、12周行血管造影复查。处死实验动物 ,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枚Z SSS和 10枚PU SSS成功置入靶血管。Z SSS和PU SSS的管腔开通率分别为 :10 0 %和 2 7.2 7% ,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支架置入 4周时 ,两种支架表面内皮化基本完成。PU SSS引起的局部血栓形成、炎性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 2周、4周、12周时 ,两种支架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 (3 5 9.2 3± 5 0 .15 ) μm、(4 4 0 .87± 5 8.3 8)μm、(5 81.2 8± 12 1.2 5 ) μm和 (178.49± 14 .67) μm、(12 0 2 .79± 42 1.0 5 ) μm、(14 66.0 6± 463 .19) μm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4周时 ,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4 6.0 7± 14 .73 ) %和 (85 .2 3± 18.2 5 ) % ,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1)。扫描电镜 :12周时支架表面内皮细胞成熟。置入 12周的支架金属丝表面光洁 ,未见腐蚀现象。结论 ①Z SSS具有良好?
- 刘晋徐克张曦彤黄亘张斌
- 关键词:不锈钢支架动脉系统介入放射学
- 三种不同材质与不同构型静脉内支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优选一种性能良好的静脉内支架 ,以推广至临床应用。方法 将 3种静脉内支架置入犬体内 ,按分组时限 (置入后 2周、4周、8周、6个月、9个月 )定期处死动物 ,处死前行血管造影 ,处死后取支架区血管行组织学检查 (包括大体病理、光镜、扫描电镜 ) ,观察支架的性能、开通情况及内皮化过程。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 ,计数资料用 χ2 检验 ,半计量资料用Ridit分析。结果不锈钢 (国产Z形支架 )、记忆合金 (国产网状支架 )、镀金支架 (国产Z形支架 )的移位率分别为 :13 3%、13 3 %、7 7%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2 81,P =0 86 9) ;展开不全率分别为 :6 7%、46 7%、0 0 %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χ2 =12 194,P <0 0 1,其中记忆合金支架与不锈钢支架比较 ,χ2c=4 2 6 7,P <0 0 5 ,与镀金支架比较 ,精确检验 ,P =0 0 0 5 4) ;属支静脉开通率分别为 :72 7%、35 7%、5 5 6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 42 1,P =0 181) ;血栓形成程度经Ridit分析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R值 95 %可信限分别为 0 30 49~ 0 5 33 8,0 430 6~ 0 72 13,0 370 8~ 0 6 399,P >0 0 5 ) ;开通率分别为 :93 3%、6 6 7%、84 6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3 6 49,P =0 16 1)。支架置入静脉后
- 黄亘徐克刘晋姜宏冯博张斌
- 关键词:腔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