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曦彤

作品数:136 被引量:1,082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介入
  • 45篇动脉
  • 38篇介入治疗
  • 33篇静脉
  • 22篇腔静脉
  • 20篇血管
  • 19篇栓塞
  • 17篇血栓
  • 17篇内支架
  • 17篇肿瘤
  • 16篇分流术
  • 14篇血栓形成
  • 14篇疗效
  • 13篇腔内
  • 13篇静脉血
  • 12篇术后
  • 12篇主动脉
  • 11篇综合征
  • 11篇疗法
  • 9篇血管成形

机构

  • 120篇中国医科大学...
  • 18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长治医学院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沈阳市第五人...
  • 2篇沈阳市第四人...
  • 2篇沈阳维康医院
  • 2篇白山市中心医...
  • 2篇英国诺丁汉大...
  • 1篇鞍山钢铁集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解放军白求恩...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锦州医学院附...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作者

  • 133篇张曦彤
  • 96篇徐克
  • 24篇冯博
  • 20篇韩铭钧
  • 19篇苏洪英
  • 17篇肖亮
  • 12篇梁松年
  • 12篇张汉国
  • 12篇赵钟春
  • 11篇邵海波
  • 10篇钟红珊
  • 10篇夏永辉
  • 10篇李红
  • 8篇何芳显
  • 8篇张伟
  • 8篇张强
  • 7篇王长龙
  • 7篇刘静
  • 6篇赵仲春
  • 6篇韩向军

传媒

  • 25篇中华放射学杂...
  • 2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6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临床医学...
  • 5篇中国介入影像...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医学研究通讯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12篇2004
  • 10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及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对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介入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评价。方法26例大动脉炎所致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患者均于非活动期接受了经皮肾动脉开通术、经皮肾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RA)和经皮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综合性介入治疗。对所有患者受累肾动脉病变特点,术前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及抗高血压药物服用情况进行收集和统计。术后根据动脉造影图像判断肾动脉的血流改善情况。术后随访(32.3±4)个月,评价首次治疗开通率,并对术后中远期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评估。结果术前患者均诊断为肾动脉性高血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后,平均血压178/102mmHg)。非透析状态下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FR)81ml/min。26例患者介入治疗的总技术成功率96.2%。其中5例RAO开通术的成功率为80%,开通后接受了PTRA及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21例RAS患者接受了PTRA治疗,技术成功率为81%。其中PTRA效果不理想的病例接受了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在术后随访过程中,1例于术后48个月失访。1例PTRA术后1.5个月在原病变部位形成假性动脉瘤,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后成功修复。1例患者死于术前即已存在的肾功能衰竭。1年和5年的首次治疗开通率分别为76%和64%。根据末次随访结果,患者血压水平下降至145/83mmHg(P<0.001),平均GFR上升为90ml/min(P<0.05)。结论根据大动脉炎肾动脉狭窄和(或)闭塞的病变特点合理应用多种血管介入技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钟红珊徐克张曦彤苏洪英冯博梁松年
关键词:大动脉炎介入治疗
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开通治疗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开通治疗的策略及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001年2月~2006年2月我院介入病房收治的42例经DSA证实为髂动脉和/或股动脉闭塞的病人,男30例,女12例,年龄35~82岁。闭塞段长度2~30cm,发病时间10小时~30年。术中分别采用经导管动脉内溶栓、导丝机械开通、PTA、支架置入术等方法,术后给予抗凝及抗炎治疗1周,随访2年。结果:本组中溶栓治疗26例,其中11例术中溶栓后即可见闭塞段开通,7例继续溶栓3~7天后闭塞段血流恢复正常。15例作为机械开通的后续治疗手段。机械开通31例,PTA33例,支架置入31例。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病人下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4±0.14增加至出院前的0.65±0.095(P<0.001)。随访期间1例病人于术后1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外11例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其余30例症状无复发,血管超声复查提示管腔通畅、血流良好。结论: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开通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肖亮徐克张曦彤李红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放射摄影术介入性髂动脉股动脉
中心型肺癌DSA分期探讨与评价
2014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DSA在中心型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中心型肺癌(其中,鳞癌31例,小细胞癌20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41~80岁(中位年龄67岁)。将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BAI)时DSA发现的肿瘤血管与术前肺部增强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别依据DSA、CT进行TNM分期,比较两种分期方法中≥Ⅲa期及<Ⅲa期肺癌分期之间有无差别,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各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51例术前CT分期≥Ⅲa期18例,<Ⅲa期33例;DSA分期≥Ⅲa期42例,<Ⅲa期9例。CT检查敏感度33.33%,特异度58.33%;DSA敏感度100%,特异度7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心型肺癌分期中,DSA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T,对确定肺癌临床分期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任东铭张曦彤张威隋成君梁茂全王胜强刘杰
关键词:中心型肺癌数字血管造影计算机体层摄影
主动脉-髂动脉闭塞介入重建术的中期随访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介入治疗的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5~75岁,平均(55±10)岁。采用导丝开通、导管溶栓、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等介入方法治疗,出院后通过电话、信函、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结果26例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重建成功;3例分别因1条髂动脉开通失败仅腹主动脉-单侧髂动脉重建成功;1例主动脉-髂动脉重建失败。髂动脉破裂1例行WallGraft支架修补。术中发生远端动脉栓塞2例。1例一侧患肢缺血加重接受截肢。27例随访1-112个月,平均(41±9)个月。术后6个月髂动脉闭塞1例未能开通;25个月后双侧髂动脉闭塞1例,经球囊导管扩张治疗后3个月再闭塞,行双侧髂动脉支架置入。23例患肢均无症状再发或加重。结论主动脉.髂动脉介入重建术可有效恢复下肢血供,中期疗效良好。
张曦彤钟红珊肖亮张洪义李红徐克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主动脉髂动脉血栓溶解疗法
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自发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的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价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自发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 SIDS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急性持续性腹痛症状,经CTA和DSA确诊,并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6例SIDSA患者资料。术后观察患者有无严重并发症及状况改善情况,随访观察症状是否复发及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和CTA复查。结果16例中,肠系膜上动脉SIDSA 12例,腹腔干动脉SIDSA 4例。夹层长度1.07~11.87 cm,中位长度为3.93 cm。肠系膜上动脉或腹腔干开口到夹层起始部间的距离为0.50~6.44 cm,中位距离为1.98 cm。11例成功植入支架11枚,其中覆膜支架8枚、裸支架3枚。1例腹腔干动脉SIDSA因真腔受压明显,术中导丝开通进入远端真腔失败。4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2例因破裂口与假腔均较小,1例因夹层累及范围过长,1例因真、假腔均参与远端肠管供血而放弃介入治疗。11例支架植入成功的患者术后均无出血及肠坏死、肝功能衰竭及脾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0例患者腹部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例术前合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和重度肠缺血的患者,术后行坏死小肠切除术。11例植入支架的患者随访1~7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1例肠系膜上动脉SIDSA患者术后3个月因脑卒中死亡,其余患者无再发腹痛,复查彩色超声多普勒和CTA显示无异常。结论采用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SIDSA安全、有效。
韩向军张曦彤夏永辉梁松年徐克
TIPSS术后分流道狭窄的血管造影表现
1998年
目的:探讨 TIPSS 分流道狭窄的影像特征及狭窄的形成机制。材料与方法:58例 TIPSS 术后病人行89人次的血管造影复查,除对分流道的造影表现及其伴随改变进行描述外,对分流道狭窄者按其形态、位置及程度进行分组统计和分析。结果:58例门脉造影复查者中,22例分流道通畅,21例分流道狭窄(分流道直径<50%),15例分流道闭塞。累积狭窄与闭塞者36例(62.1%)。分流道狭窄的好发部位为引流肝静脉和分流道内。引流肝静脉狭窄多呈偏心性,分流道内狭窄呈向心性。结论:1)TIPSS 分流道狭窄以引流肝静脉与分流道内为多见,且引流肝静脉狭窄多呈偏心性,分流道内狭窄呈向心性。2)分流道狭窄与分流道血栓形成、支架末端刺激以及异常血流效应有关。
朱应合徐克张曦彤韩铭钧
关键词:门腔分流术血管造影分流道狭窄
“烟囱”技术治疗3例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究"烟囱"技术在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治疗中保留移植肾血供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烟囱"技术治疗2015年6月—2015年10月3例肾移植后假性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3例患者均采用覆膜支架的"烟囱"技术获得成功,无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因存在移植术后感染,于介入术后15天死亡。另外2例随访良好,随访CT血管造影(CTA)显示动脉瘤腔明显缩小,移植肾血供良好,肾功能恢复。结论覆膜支架的"烟囱"技术可有效隔绝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同时保留移植肾的血供,其中远期疗效尚需长期随访观察。
张伟张曦彤田玉龙王维伟郝俊山管宇珩
关键词:肾移植动脉瘤腔内修复
肝移植术后管腔重建相关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2011年
目的:探讨介入技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管管腔重建相关性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肝移植术后共有16例相关并发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其中肝动脉狭窄4例,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1例,胆管吻合口狭窄9例。肝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PTA)或内支架治疗,肝动脉血栓形成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门静脉狭窄并血栓形成行溶栓、支架置入及分流道栓塞治疗,胆管吻合口狭窄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获技术成功,治疗均有效,有效率为100%。4例肝动脉狭窄1例单纯PTA有效,3例行支架置入术后有效,血流恢复。2例肝动脉血栓形成术后血栓消失,血流恢复通畅。1例门静脉并发症治疗后血流恢复,灌注增加。9例胆管吻合口狭窄2例行PTA有效,7例置入支架后有效。随访0.5~17个月无复发,5例死于原发病进展或系统并发症,与该并发症或介入治疗无关。结论:介入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肝移植管腔重建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邵海波徐克张曦彤苏洪英吴刚李宏刘永锋
关键词:肝移植
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2000年
布-加氏综合征即Budd—Chiari综合征(简称BCS),是以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为主要病理改变,以肝大、腹痛、腹水和下肢静脉曲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病症。此综合征不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全球性疾病,而且一直是国内外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确诊病例逐年增多。然而在BCS的诊疗上一直缺乏满意的方法,因此探索BCS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新途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热点课题。
徐克张曦彤徐林韩铭钧苏洪英冯博姜宏张汉国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介入疗法疗效安全性
亚砷酸-碘油乳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评价亚砷酸 -碘油乳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与毒副反应 ,探讨其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亚砷酸注射液 2 0mg与适量碘油混合制成亚砷酸 -碘油乳剂 ,对 2 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如果治疗或随访中病变明显进展 (病灶增大或AFP升高 ) ,则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 ,观察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 :单纯应用亚砷酸 -碘油乳剂治疗 1~ 3次 ,2 9例患者中PR 6例 ,NC 18例 ,PD 5例 ,客观有效率为 2 0 7% ,获益率为 82 8% ;AFP平均由( 1110 9 3 6± 2 92 0 82 )IU/mL降至( 10 0 0 1 61± 2 880 67)IU/mL ,P >0 0 5。11例患者在治疗中加用蒽环类药物 ,8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AFP平均由( 13 90 1 11± 4862 2 6)IU/mL降至 ( 5470 63± 2 5 97 79)IU/mL ,P <0 0 5。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血细胞减少及转氨酶升高等 ,全组未见不可逆毒副反应。结论 :亚砷酸 -碘油乳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 ,毒副反应小 ,与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联合应用渴望提高疗效。
邵海波徐克苏洪英张曦彤赵钟春
关键词:砷剂肝肿瘤放射学介入性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