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锋

作品数:67 被引量:37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2篇细胞
  • 15篇中暑
  • 14篇蛋白
  • 13篇重症
  • 10篇脓毒
  • 9篇脓毒症
  • 9篇重症中暑
  • 8篇脂多糖
  • 8篇细胞因子
  • 8篇肠上皮
  • 7篇多糖
  • 7篇肠上皮细胞
  • 6篇炎症
  • 6篇释放细胞因子
  • 6篇乌司他丁
  • 5篇内皮
  • 5篇基因
  • 4篇凋亡
  • 4篇荧光
  • 4篇荧光蛋白

机构

  • 44篇广州军区广州...
  • 33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广州军区总医...
  • 2篇广东省医学科...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洛阳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6篇刘志锋
  • 36篇苏磊
  • 16篇姜勇
  • 13篇唐柚青
  • 12篇邓鹏
  • 9篇孟繁甦
  • 8篇古正涛
  • 7篇徐佳
  • 7篇童华生
  • 7篇刘亚伟
  • 6篇文强
  • 6篇刘靖华
  • 5篇李志杰
  • 5篇袁芳芳
  • 4篇彭毅
  • 4篇李莉
  • 4篇孙学刚
  • 4篇王娟
  • 4篇徐秋林
  • 4篇邵紫韫

传媒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7篇中国危重病急...
  • 6篇中华危重病急...
  • 5篇广东医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感染、炎症、...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3篇新乡医学院学...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IP10启动子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在细胞中的表达
2007年
目的:构建IP10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为研究细胞内IP10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重要工具。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IP10启动子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pD sRed1-1-IP10;用脂质体瞬时转染HEK293细胞,观察IP10启动子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结果:酶切和DNA测序证明所构建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是正确的;该表达载体在HEK293细胞静息状态下表达水平很低,经LPS刺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高亮度的红色荧光。结论:所构建的IP10启动子驱动的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载体是正确的,对生理相关刺激有很好的反应,可有效地用于IP10基因表达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
杨莉徐佳刘志锋黄劭王娟邓鹏姜勇
关键词:转录启动子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基因
术前MELD评分和术后CD14^+/HLA-DR测定在肝移植术后感染预测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率的变化在术后感染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的定义,将8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术前血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肌酐,计算MELD评分,并动态检测术后CD14+/HLA-DR表达率,分析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和感染休克组术前血胆红素、INR、血肌酐和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1),CD14^+/HLA-DR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感染组和感染休克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发生后,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的CD14+/HLA-DR值显著下降,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感染最重时两组的CD14+/HLA-DR值均降到最低值,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MELD评分和术后CD14+/HLA-DR表达率是监测肝移植术后感染发生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对术前高MELD评分或术后可疑感染的患者,动态监测CD14+/HLA-DR表达率对病情判断和治疗调整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文强郭振辉苏磊刘志锋唐柚青
关键词:肝移植终末期肝病模型术后感染
IP-10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病毒制备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签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重组腺病毒。方法将IP-10编码序列克隆入带有EGFP示踪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形成转移载体pAdTrack-CMV/IP-10,将其在大肠杆菌BJ5183内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同源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pAd/IP-10;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HEK293细胞。收集病毒上清,PCR鉴定正确后,扩增并再次感染HEK293细胞检测病毒感染能力。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无误,并在HEK293细胞中包装成有感染活性的病毒颗粒。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表达IP-10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了重组腺病毒Ad/IP-10,为研究IP-10的蛋白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工具。
邵紫韫刘志锋彭毅徐佳邓鹏姜勇
关键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
辐射高分子材料制备经皮给药骨架型药物载体水凝胶工艺
2008年
目的应用辐射化学技术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辐射交联,制备经皮给药骨架型药物载体——水凝胶。方法应用45万聚居里钴60(60Co)辐射源,在辐射吸收剂量50 kGY条件下,对含不同浓度聚乙烯醇-124(PVA,质量分数为4%~8%)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分数为2%~6%)的水凝胶准备液辐射24 h,比较不同配比水凝胶的溶胀率、凝胶含量和拉伸强度等特性,以评价高分子材料辐射制备水凝胶的制备工艺。结果高分子材料准备液经辐射后可交联成质地透明、均匀,含水量极高的水凝胶;水凝胶的溶胀率随处方中PVA的比例减小而增大,凝胶含量则随处方中PVA的比例增加而增大,但二者在考察的配比范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PVA的含量则可显著的影响水凝胶的拉伸强度(P〈0.01);PVP对水凝胶的各项特性影响不大(P〉0.05)。结论最终认定水凝胶中PVA的含量应不小于8%,PVP含量为质量分数2%的制备工艺,此为进一步制备一系列水凝胶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刘志锋陈志良叶文才李国锋赵慧男
关键词:辐射交联水凝胶经皮给药高分子材料
Caspase-3在热打击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caspase-3活化对热打击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热打击模型,对照组将细胞置于标准37℃、5%CO2细胞培养箱,热打击组将细胞置于39℃、41℃、43℃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 h,热打击后继续在细胞培养箱孵育24 h。使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同时检测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对热打击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9℃热打击对内皮细胞凋亡无影响,随着热打击温度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多、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明显抑制了热打击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caspase-3介导了热打击诱导的人脐静脉细胞的凋亡。
李莉古正涛刘志锋苏磊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CASPASE-3
热打击对培养肠黏膜上皮细胞IEC-6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梯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肠黏膜上皮细胞活性和增殖的影响。方法:肠黏膜上皮细胞株IEC-6经培养后分为正常对照组(37℃、5%CO_2培养箱培养)及39℃、41℃、43℃热打击组(分别在相应温度培养箱中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培养1 h的形态学改变,CCK-8法比较各组细胞培养0、1、3、5、7 h的细胞活性和24 h增殖率,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热打击组各个时相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变短,细胞间隙增大,活力下降(P<0.01)。24 h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9℃组7 h及41℃和43℃组各时相增殖率显著下降(P<0.01),呈时间及温度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热打击组细胞呈现细胞周期G0/G1和G2/M期阻滞。结论:热打击对IEC-6细胞具有细胞毒效应,可抑制IEC-6细胞的增殖,造成细胞周期G0/G1和G2/M期阻滞。
袁芳芳苏磊刘志锋潘志国谭新耿焱
关键词: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毒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活性氧调控Bcl-2、Bax表达参与热打击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1
2014年
目的 观察热打击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活性氧(ROS)爆发性增高调控Bcl-2、Bax表达对凋亡的影响,探讨重症中暑所致血管内皮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HUVEC热打击模型.将细胞分别置于39、41、43 ℃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h,然后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后继续孵育24 h;在43 ℃热打击前以10μmol/L ROS特异性清除剂MnTMPyP预处理lh进行干预.对照细胞仅置于37 ℃、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应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及二氢乙啶(DHE)法检测细胞内ROS表达;使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Bax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同时检测MnTMPyP对热打击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9℃热打击对细胞凋亡无影响,随着热打击温度增加至41℃、43℃时,细胞存活率呈进行性下降,ROS爆发性增加,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呈温度依赖性,其变化以43℃热打击最为明显[细胞存活率:(46.00±4.00)%比(96.33±1.53)%,t=20.164,P=0.001;ROS(荧光相对值):400.67±12.10比99.33±4.04,t=32.909,P=0.001;Bax mRNA(A值):3.03±0.15比1.00±0.00,t=23.056,P=0.001;Bax蛋白(灰度值):3.97±0.21比1.00±0.00,t=24.684,P=0.001;caspase-3蛋白(灰度值):4.80±0.20比1.00±0.00,t=32.909,P=0.001;Bcl-2 mRNA(A值):0.42±0.30比1.00±0.00,t=33.072,P=0.001;Bcl-2蛋白(灰度值):0.39±0.25比1.00±0.00,t=42.212,P=0.001].MnTMPyP预处理可明显逆转43℃热打击对HUVEC的损害,可明显抑制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BaxmRNA(A值):2.00±0.20比3.33±0.25,t=7.184,P=0.002;Bax蛋白(灰度值):2.03±0.25比3.23±0.25,t=5.840,P=0.004;caspase-3蛋白(灰度值�
李莉李莉古正涛刘志锋
关键词:凋亡活性氧BCL-2BAX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重症中暑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3种炎症介质的初步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以往认为中暑是剧烈活动或暴露于高热环境下时机体的热调节适应、急性期反应和热休克反应.最近有人提出中暑是继发于热损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
苏磊孟繁甦刘志锋唐柚青潘志国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
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蝮蛇咬伤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重症蝮蛇咬伤患者在给予蛇咬伤局部切开排毒、封闭、抗毒血清和支持保护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14例(77.8%)痊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出院,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6.7%)。本组病例共进行血浆置换46例次,其中发生过敏反应8例次(17.4%),低血压6例次(13.1%),出血6例次(13.1%),感染2例次(4.3%),血浆分离器破膜1例次(2.2%)。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重症蝮蛇咬伤的有效方法。
曾蕾莉聂绍良李晓葵左玲萧振涛刘志锋
关键词:蛇咬伤肾功能不全血浆置换
CD14^+/人白细胞DR抗原测定在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监测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HLA—DR)表达率的变化及其在术后感染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按照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的感染性休克定义,将6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非感染组(47例)、感染组(10例)、感染性休克组(6例);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患者移植前后CD14^+/HLA—DR表达率,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评价其在感染监测中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和感染性休克组术后CD14^+/HLA—DR表达率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感染组:(29.6±7.2)%,感染性休克组:(16.3±10.5)%比(62.3±18.3)%,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CD14^+/HLA—DR表达率对感染预测的R0c曲线下面积为0.965,在最佳截断点(cutoff)值为36.35%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3.6%;CD14^+/HLA—DR表达率对感染性休克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在最佳截断点值为31.97%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87.7%。3组患者移植前后不同时间点比较发现,感染发生时,感染组、感染性休克组CD14^+/HLA—DR表达率较非感染组移植后显著下降(P〈0.05和P〈0.01),在感染最重时两组CD14^+/HLA—DR表达率均降到最低值[感染组:(29.6±7.2)%,感染性休克组:(16.3±0.5)%,均P〈0.013。结论对高危或可疑感染的肝移植术后患者,动态监测CD14^+/HLA—DR表达率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良好指标,CD14^+/HLA—DR≤36.35%可作为肝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预警值;CD14^+/HLA—DR≤31.970可作为判断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警戒指标。
文强郭振辉苏磊孟繁甦刘志锋邱俊铭霍枫
关键词:肝移植CD14^+术后感染感染性休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