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友忠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甲状腺
  • 6篇乳头
  • 6篇乳头状
  • 5篇肿瘤
  • 4篇乳头状癌
  • 3篇腺肿瘤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颈淋巴
  • 3篇颈淋巴结
  • 3篇甲状腺乳头状...
  • 3篇甲状腺炎
  • 3篇甲状腺肿
  • 3篇甲状腺肿瘤
  • 2篇生物学
  • 2篇桥本氏
  • 2篇桥本氏甲状腺...
  • 2篇清扫术
  • 2篇族性
  • 2篇淋巴结清扫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刘友忠
  • 6篇高明
  • 6篇于洋
  • 5篇赵静
  • 4篇夏婷婷
  • 4篇魏松锋
  • 3篇赵敬柱
  • 3篇郑向前
  • 3篇赵翠
  • 2篇李小龙
  • 1篇李小龙
  • 1篇高健
  • 1篇高健
  • 1篇王东
  • 1篇张梅
  • 1篇程文元
  • 1篇赵文川
  • 1篇李亦工
  • 1篇李亦工
  • 1篇赵翠

传媒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解读美国甲状腺学会2011年关于妊娠期甲状腺肿瘤的诊治指南被引量:2
2012年
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甲状腺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工作,并先后于2006年、2009年及2011年在ATA的官方杂志《Thyroid》上出版了一系列关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指南及其修订版,指南遵循循证医学的科学理论,内容大多为对当今热点问题的讨论,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
郑向前夏婷婷赵静刘友忠赵翠于洋高明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诊治指南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规范化诊治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侧颈淋巴结转移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伴侧颈淋巴结(Ⅱ~Ⅴ区)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探讨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PTMC 286例,其中病理证实存在Ⅱ-Ⅴ区淋巴结转移者35例,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1:2.9,平均年龄45.7岁。18例(51.4%)患者以侧颈部肿物就诊。14例(40.0%)患者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10例(28.6%)原发灶侵出甲状腺腺叶。多灶性(40.0%)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的比例(54.3%)均高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的PTMC(P<0.05)。1例患者就诊时发现肺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Ⅳ区最常见,其次为Ⅲ区、Ⅱ区,Ⅴ区最少见。11例患者Ⅵ区未见转移而侧颈出现淋巴结转移。随访发现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对侧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患侧颈部淋巴结复发且对侧甲状腺发现新发癌灶。结论:此类患者多数以颈部肿物就诊,因甲状腺原发灶隐匿,容易误诊。与同期不伴侧颈淋巴结转移PTMC者性别、年龄、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及腺外侵犯率差异不明显。多灶性及癌灶位于甲状腺上极可能是PTMC出现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复发率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并应加强随访力度。
夏婷婷赵静于洋郑向前魏松锋刘友忠高明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桥本氏甲状腺炎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颈部肿瘤科2011年1—10月所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PTC初治患者44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合并HT。结果PTC合并HT组女性发病比例、多灶病变发生比例高于单纯PTC组(P〈0.05)。两组在年龄、肿瘤直径、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C合并HT组术前血清FT3、FT4水平低于单纯PTC组,而TSH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Anti-TG和Anti-TPO水平高于单纯PTC组(P〈0.05)。对本组134例PTC患者癌灶进行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PTC合并HT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35.3%,单纯PTC组突变率为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C合并HT中女性发病比例、多灶病变的发生比例高于单纯PTC;HT患者血清TSH水平升高可能与PTC的发生有关;PTC合并HT组BRAF^V600E基因突变率较单纯PTC组低。
刘友忠于洋赵翠夏婷婷赵静李小龙魏松锋赵敬柱程文元高明
关键词:乳头状桥本病促甲状腺素
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家族性甲状腺非髓样癌(FNMT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32个FNMTC家系的6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按比例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8:2例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SPTC)作为对照。为更加客观地分析具有亲子关系的FNM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另引用文献中的部分数据进行结合分析。结果FNMT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4岁,女性57例(86.4%),其中具有同胞关系的家系23个,共47例(71.2%)患者;具有亲子关系的9个,共19例(28.8%)患者;第一代9例,第二代10例。FNMTC和SPTC在病灶多中心性、病灶双侧性、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伴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和复发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家系进一步分为具有同胞关系和具有亲子关系与SPTC进行比较时,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表现在具有同胞关系的家系中,病灶双侧性及复发率高的特点则呈现在具有亲子关系的家系中(均P〈0.05)。此外,第二代FNMTC患者的中位确诊年龄较第一代早、男性患者比例高,且具有病灶多中心性、病灶双侧性及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特点。结论FNMTC恶性程度可能更高,且第二代FNMTC患者可表现出遗传早现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应更加仔细地询问患者一级亲属中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长期随访,以便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治和观察建议。
高健于洋李小龙赵静赵翠赵敬柱刘友忠李亦工高明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微环境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外周血及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布情况,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调节...
刘友忠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调节性T细胞肿瘤免疫逃逸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微环境临床病理
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共15个家系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随机抽取的同期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5例(41.7%)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年龄≥45岁;12例(33.3%)双侧腺叶发病,20例(55.6%)多灶病变;27例(75.0%)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7例(47.2%)伴甲状腺良性结节。95例对照组中60例患者(63.2%)年龄≥45岁;12例(12.6%)双侧腺叶发病,21例(22.1%)多灶病变;51例(53.7%)伴颈部淋巴结转移;26例(27.4%)伴甲状腺良性结节。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22例,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14例;3例行单侧或双侧侧颈清扫及中央区颈清扫术,7例行单侧或双侧后侧颈清扫及中央区颈清扫术,6例行一侧后侧颈清扫及中央区颈清扫术+对侧中央区颈清扫术,20例行单侧或双侧中央区颈清扫术。结论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较散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发病年龄小,多灶发病及双侧发病比例高,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的生物学特征。术前应详细询问家族史并评估病情,建议选择较为积极的治疗方式。
赵静于洋夏婷婷刘友忠魏松锋郑向前高明
关键词:乳头状淋巴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疾病遗传易感性
c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498例的外科治疗及预后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 探讨c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状况及其与肿瘤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986-1990年收治的498例cNo PT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0年以上的随访.498例患者16例死于本癌,其中13例因癌局部复发致死,而死于远处器官转移的仅3例.498例总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2.2%,其中260例患者的转移率分别为Ⅱ区14.1%、Ⅲ区27.1%、Ⅳ区24.6%、Ⅴ区12.5%、Ⅵ区20.1%.癌灶无包膜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5.6%、侵出包膜组为64.5%、侵出腺叶组为56.5%、侵犯邻近组织组为52.0%、局灶癌变组为33.3%、隐性硬化型组为26.9%,包膜内和侵犯包膜组为0.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复发率为2%,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复发率为9.9%.结论 本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我们建议对属于侵袭性较强的病理类型的cNo PTC患者,如病理检查发现癌已经侵出包膜、侵出腺叶、侵犯邻近组织和无包膜,应考虑行预防性功能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
王东赵翠刘友忠张梅赵文川
关键词:肿瘤分期颈淋巴结清扫术
超声刀对比传统手术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中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刀与传统手术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收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排除腔镜及内镜辅助手术及非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采用偏倚风险表对人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从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提取数据资料,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入选文献13篇,共16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超声刀手术组802例,传统手术组818例。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超声刀组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eightedmeandifference,WMD)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95%CI)为-21.06[-25.65,-16.47],Z=8.99,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WMD及其95%CI为-14.36[-20.67,-8.06],Z=4.46,P〈0.00001);术后引流量少(WMD及其95%CI为-7.47[-11.35,-3.58],Z=3.77,P=0.0002);住院费用低(WMD及其95%CI为-117.97[-131.65,-104.29],Z=16.90,P〈0.00001);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暂时性低钙的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超声刀组对比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是安全可行的。
赵敬柱高明于洋李亦工李小龙魏松锋刘友忠高健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