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
- 作品数:205 被引量:1,280H指数:18
- 相关作者:赖凌凌谢芬刘伟苏益平赵爱凤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茉莉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六)——茉莉斜纹夜蛾
- 2012年
- 斜纹仅蛾Prodenia lilura(Fabricius)又名莲纹夜蛾,俗称夜盗虫、乌头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夏、秋季发生十分普遍.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豆科及芋类植物等近300种植物,杂食性,间歇性猖獗为害。
- 陈玉森叶乃兴金珊
- 关键词:斜纹夜蛾茉莉夜蛾科害虫莲纹夜蛾十字花科鳞翅目
- 福建乌龙茶多重保护体系的构建被引量:8
- 2008年
- 福建乌龙茶独具特色,产业经济地位突出,但却面临生态环境恶化、产品质量下降和其他省乌龙茶冲击等挑战,必须通过构建生物学、生态学、法律、茶文化等多重保护体系进行保护。福建乌龙茶的生物学保护包括保护种质资源、品种性状和遗传的多样性;生态学保护包括建设生态茶园及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延伸产业链;法律保护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主;福建乌龙茶文化保护包括保护加工工艺、功夫茶艺、茶俗、茶礼、茶传说等。
- 杨江帆庄佩芬叶乃兴
- 关键词:福建乌龙茶法律保护体系
- 福建红茶概况及展望被引量:6
- 2010年
- 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并首次打开了中国茶叶的世界市场。福建红茶曾很受欢迎,但她也经历了命运的低潮期,现在市面上再度掀起红茶热。本文概述了福建红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发展现状,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 林燕萍黄毅彪叶乃兴
- 关键词:文化宣传
- 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 茶文化是福建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本文分析了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劣势,并提出了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 王小丹肖玉蓉
-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开发产业政策
- 白茶、白叶茶与白毛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前,在茶叶市场上有白茶、政和白茶、福鼎白茶、黄金白茶(台湾)、安吉白茶、景宁白茶、徽州白茶、靖安白茶(江西)、天目湖白茶(江苏)、乐昌白毛茶、凌云白毛茶、汝城白毛茶等名称的茶叶产品,容易引起混乱。所以有必要了解白茶、白叶茶(黄叶茶)、白毛茶之间的区别。
- 叶乃兴
- 关键词:安吉白茶茶叶市场茶叶产品黄叶
- 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在福建省茶叶经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 2013年
- 本文概括了食品流通许可制度的要求和特点,分析了福建省茶叶流通许可证的应用现状。全省各市、县均有涉茶经营者,以武夷山市、福州市和泉州市的数量居多,安溪县的涉茶者数量突出;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是各茶区发展不平衡、品牌建设不足、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少及缺乏模范带头作用。提出了为茶叶经营者今后能够顺利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制度的建议。
- 郭雅玲赖凌凌
- 关键词:茶叶
- 白茶多糖的提取与结构初探被引量:9
- 2010年
- 白茶经热水浸提、浓缩、醇沉、透析等工序制得一种白茶多糖,这种多糖采用saveg法处理前后的IR谱图和单糖组成均无变化。结果表明,白茶多糖是一种由8个单糖组成的寡糖,分子量为1453~1468,其结构中含有1个鼠李糖基、2个阿拉伯糖基、1个未知单糖A基、1个葡萄糖基和3个半乳糖基,单糖通过苷键结合。白茶多糖结构中不含氨基酸或其他酸性基团。
- 郑德勇杨江帆潘晓云凌宏有林清霞
- 关键词:白茶茶多糖单糖
- 人工味觉系统在茶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综述人工味觉系统在茶叶感官品质评价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茶类区分、品质相关性分析、品质定量分析等,并提出ATS(Artificial taste systems)在茶汤预处理标准化、传感器稳定性和灵敏度的提高、模式识别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 郭雅玲赖凌凌
- 关键词:电子舌
- 微波杀青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5年
- 本试验采用微波杀青和热力杀青,探讨不同杀青方法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处理能较好地保留茶树花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微波杀青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热力杀青处理。而热力杀青的水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微波杀青。
- 王振康叶乃兴邬龄盛杨江帆
- 关键词:茶树花微波杀青生化成分
- 中国茶产业区域竞争研究:测度与思考被引量:8
- 2019年
- 通过构建多维度的HI指数,对近年来中国茶产业的竞争程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02年以来中国茶产业各个层面的竞争都在不断加剧,不同区域、不同茶类及各区域内部的竞争程度都有所提升,规模化的竞争给中国茶产业带来供求失衡的压力。基于分析结论,提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中国茶产业由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转变、进一步构建良序竞争制度规范茶叶市场竞争以及以大众茶为中心推动中国茶产业消费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陈凌文何文丽宋晨超朱俊峰管曦
- 关键词:赫芬达尔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