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小伟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1篇阴性
  • 1篇阴性乳腺癌
  • 1篇预后
  • 1篇乳腺癌患者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三阴
  • 1篇三阴性乳腺癌
  • 1篇前哨
  • 1篇前哨淋巴结
  • 1篇前哨淋巴结活...
  • 1篇肿瘤
  • 1篇腺肿瘤
  • 1篇线列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活组织

机构

  • 3篇解放军第30...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黄焰
  • 3篇郝晓鹏
  • 3篇进淑娟
  • 3篇韩小伟
  • 2篇尉承泽
  • 2篇王世彬
  • 1篇栗辰
  • 1篇张贺秋
  • 1篇戴振华
  • 1篇张春梅
  • 1篇梁峰
  • 1篇冯晓燕
  • 1篇宋志武
  • 1篇陈济生
  • 1篇肖遥
  • 1篇孟迪

传媒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CD44v6、MUC1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CD44v6、MUC1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MUC1及VEGF在104例三阴性乳腺癌、16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CD44v6及MUC1在三阴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VEGF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明显高于三阴性乳腺癌(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CD44v6、MUC1及VEGF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除CD44v6在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转移组(P<0.05)外,CD44v6、MUC1及VEGF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未见明显相关性。CD44v6、MUC1及VEGF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增加。但不同组合中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仍无差别。[结论]未发现CD44v6、MUC1及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存在表达优势,且与预后参数如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其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孟迪冯晓燕进淑娟戴振华韩小伟郝晓鹏张贺秋黄焰
关键词:乳腺肿瘤CD44V6MUC1VEGF预后
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腋窝NSLN转移预测模型评估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175例成功行SLN活检且结果阳性、随即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使用MSKCC预测模型计算每例患者腋窝NSLN转移风险,利用校正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预测的准确性。结果原发肿瘤大小、肿瘤是否多发、阳性SLN数、阳性SLN转移率、阴性SLN数与腋窝NSLN转移相关,P值分别为0.0018、0.0029、0.0049、0.0007、0.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原发肿瘤大小、肿瘤是否多发和阳性SLN数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22、0.0160、0.0176。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值曲线和真实值曲线趋势相近,MSKCC预测模型被验证的AUC值为0.79。结论对于SLN转移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越小、肿瘤单发、阳性SLN数越少、阴性SLN数越多、阳性SLN转移率越低,其腋窝NSLN转移可能性越低,可对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MSKCC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腋窝NSLN的转移风险。
肖遥梁峰郝晓鹏王世彬黄焰宋志武陈济生进淑娟韩小伟尉承泽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北京地区多中心乳腺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影响北京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8家医院的1009例乳腺癌患者和1013例健康查体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肿瘤家族史、乳腺疾病史在内的20项指标,危险度估计值用OR及其95%可信限(CI)表示。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精神压抑、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乳腺活检史、其他乳腺疾病史、代谢病、雌激素依赖疾病、长期口服避孕药和行经周期过长共10项因素为乳腺癌显著危险因素(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精神压抑、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乳腺活检史是非常显著的乳腺癌危险因素(P<0.01)。结论:北京地区影响女性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乳腺癌家族史、精神压抑、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和乳腺活检史,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防治。
张春梅黄焰进淑娟韩小伟栗辰郝晓鹏尉承泽王世彬
关键词: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