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源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食管
  • 3篇食管癌
  • 2篇营养管
  • 2篇置入
  • 2篇食管癌手术
  • 2篇细胞
  • 2篇小细胞
  • 2篇空肠营养
  • 2篇管状
  • 2篇管状胃
  • 2篇非小细胞
  • 2篇肺癌
  • 2篇鼻空肠营养管
  • 2篇肠营养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蛋白
  • 1篇营养支持
  • 1篇指纹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临床...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6篇冯源
  • 6篇吴楠
  • 6篇杨跃
  • 6篇阎石
  • 5篇吕超
  • 5篇郑庆锋
  • 4篇陈晋峰
  • 3篇王宇昭
  • 3篇王嘉
  • 2篇李少雷
  • 2篇张力建
  • 1篇熊宏超
  • 1篇白晓燕
  • 1篇季加孚

传媒

  • 2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国际肺癌研究会07版肺癌分期方案的应用
目的:比较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于1997年公布的第6版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方案(以下简称第6版方案),与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2007年提出的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修改方案(以下...
王嘉吴楠郑庆锋冯源阎石杨跃
关键词:生存期分析非小细胞肺癌
文献传递
术中鼻空肠营养管置入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食管癌手术需良好的营养支持,而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有更大的优势。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术式,在手术中通过不同的途径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我科2007年5月10日至2007年8月31日的...
冯源吴楠陈晋峰熊宏超郑庆锋阎石吕超杨跃
关键词:鼻空肠营养管食管癌手术管状胃
文献传递
食管癌手术细管状胃制作及术中肠内营养通路的建立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介绍食管癌手术中细管状胃代食管技术及手术中经鼻或经皮穿刺方式放置空肠营养管的方法。方法我科从2003年7月至2006年4月,对就诊的食管癌患者(接受两切口及三切口手术)采用传统管状胃代食管技术,2006年5月至2009年11月对就诊的食管癌患者采用细管状胃代食管技术,所有食管癌患者均进行术中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改进的细管状胃代食管组患者术中管状胃长度较满意,器械吻合操作顺利,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食管癌切除术的处理中,胃大弯侧细管状胃的使用,能提供器械吻合的便利,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有利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开展。
冯源吴楠阎石陈晋峰郑庆锋吕超王宇昭李少雷张力建季加孚杨跃
关键词:管状胃食管癌肠内营养食管癌切除术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肺癌病人手术治疗特点及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总结222例年龄≥70岁接受肺切除手术的老年肺癌病人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人纳入1组,仅出现一般并发症的病人则纳入Ⅱ组,无并发症发生的病人纳入Ⅲ组。定义A1组=Ⅰ组+Ⅱ组,B1组=Ⅲ组,A2组=Ⅰ组、B2组=Ⅱ组+Ⅲ组。对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在A1组与B1组间、A2组与B2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前161例病人合并其他疾病(72.5%)。手术方式以单肺叶切除为主(64.9%),中位淋巴结清扫数为14个(0~57个)。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3.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3.5%,围手术期死亡1.8%(4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体重下降(P=0.020)、ASA分级(P〈0.001)、MVV(%预测值)(P=0.020)和淋巴结清扫数(P=0.004);影响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SA分级(P=0.003)、MVV(%预测值)(P=0.018)和肿瘤位置(P=0.007)。结论重视术前体重下降及术中淋巴结清扫对70岁以上老年肺癌病人手术安全性的影响;对术前高ASA分级、低MVV(%预测值)水平以及肿瘤为中心型的70岁以上老年肺癌病人应特别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手术风险。
王宇昭吴楠陈晋峰郑庆锋冯源王嘉吕超阎石张力建杨跃
关键词:肺肿瘤手术后并发症老年人
术中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或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经鼻空肠营养管及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影响。 方法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同组手术医师收治食管癌患者,根据病情接受经右胸及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Ivor-Lewis)或经左/右颈、右胸及上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选择性使用经鼻空肠营养管(经鼻空肠营养组,n=48)及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经皮空肠穿刺组,n=38)放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结果(1) 本研究86例食管癌患者,通过NRS 2002量表进行评估,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58%,两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2)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以三切口手术为主,手术时间较经鼻空肠营养组明显延长(P=0.000),两组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间(P=0.114)和术后住院时间(P=0.4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开始给予时间相当(P=0.561),但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给予足量肠内营养时间较经鼻空肠营养组晚(P=0.032),可能与手术医师顾虑穿刺管腹腔瘘,导致肠内营养给予加量较为谨慎有关;(4)两组患者对营养管舒适度评价方面,经鼻空肠营养组患者自身耐受能力不同,评分为6.00(3.00)分,而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评分仅为1.00(3.00)分,经皮空肠穿刺组患者感觉营养管的舒适程度显著好于经鼻空肠营养组(P=0.000)。结论两种空肠营养管置入方式均安全可靠,术后营养支持效果良好;经皮穿刺空肠营养管置入患者感觉更为舒适,耐受力好,推荐使用。
冯源吴楠陈晋峰吕超王宇昭阎石李少雷白晓燕杨跃
关键词:食管癌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分析
2009年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获得区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模型及血清特异性蛋白。方法应用弱阳离子蛋白芯片CM10及SELDI—TOF—MS技术检测84例肺癌患者血清中蛋白的相对含量(其中NO、NI、N2患者分别为35例、19例和30例),从淋巴结转移(NO组对比N1+N2组)和纵隔淋巴结转移(NO+N1组对比N2组)两方面进行分析,分别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在随机抽取50例构建的模型中,诊断淋巴结转移组病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26/27)和95.7%(22/23),同时进行盲法验证;随后将15例病理确认第10至14站淋巴结均无转移的NO病例与49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N1+N2)对比构建模型,预测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别为77.6%和93.3%,其中相对分子质量6682等6个蛋白峰有显著差异;而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模型的灵敏度为80.0%(24/30),特异度为77.8%(42/54)。结论SELDI—TOF—MS技术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应用价值,而该诊断模型以及与转移相关的蛋白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吕超沈靖吴楠郑庆锋王嘉阎石冯源杨跃
关键词:淋巴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