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玲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共情
  • 1篇电位研究
  • 1篇多维度
  • 1篇信效度
  • 1篇信效度分析
  • 1篇症状
  • 1篇神经机制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特质
  • 1篇内隐
  • 1篇内隐记忆
  • 1篇强迫症
  • 1篇强迫症患者
  • 1篇强迫症状
  • 1篇自闭
  • 1篇外显
  • 1篇外显记忆
  • 1篇维度
  • 1篇问卷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吴小玲
  • 3篇汪凯
  • 2篇张蕾
  • 1篇朱春燕
  • 1篇靳胜春
  • 1篇余凤琼
  • 1篇张龙
  • 1篇陈新贵
  • 1篇曹召伦
  • 1篇李晓驷
  • 1篇钟慧
  • 1篇靳红
  • 1篇陈方方
  • 1篇王慧慧

传媒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强迫症患者内隐、外显记忆损伤特点与强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特点,及其与患者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纳入31例OCD患者(OCD组)和3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以词汇知觉速度测验任务及词汇识别任务分别测试被试对中性词、积极情绪词、道德厌恶词的内隐记忆及外显记忆的反应时、正确率,采用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Padua inventory-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revision,PI-WSUR)评估患者强迫症状。结果OCD组与正常对照组被试内隐记忆的反应时分别为[(2926.63±1718.31)ms]和[(2587.13±1054.5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26,P=0.358);两组被试内隐记忆中道德厌恶词的正确率分别为(0.607±0.267)和(0.777±0.159)(t=-3.036,P=0.004)、积极情绪词的正确率分别为(0.528±0.265)和(0.695±0.152)(t=-3.048,P=0.004)、三类词语总的正确率分别为(0.597±0.248)和(0.731±0.145)(t=-2.582,P=0.01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CD组外显记忆的反应时与PI-WSUR总分(r=-0.410,P=0.022)、OTAHSO分(r=-0.470,P=0.008)呈负相关。结论OCD患者的内隐记忆受损,尤其是对积极情绪的词语和道德厌恶词语的内隐记忆较正常组差,OCD患者内隐记忆与症状无相关性;OCD患者的外显记忆与正常组比较无受损,OCD患者的外显记忆与强迫症症状有相关性。
王小静李晓驷钟慧靳胜春靳红王本红吴小玲
关键词:强迫症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精神分裂症共情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共情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既往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严重的共情障碍,这种障碍直接导致其社会功能的严重受损。目前,精神分裂症共情障碍的神经机制还未完全明确,故揭示其神经机制有助于为共情障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从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以及遗传学研究3个方面来对精神分裂症共情障碍的神经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吴小玲陈新贵汪凯
关键词:共情神经机制精神分裂症
自闭特质群体疼痛共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自闭特质群体疼痛共情的特点及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收集自闭特质高分组21例和低分组22例,完成疼痛共情任务并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脑电仪同时记录其ERP数据。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人际指针反应问卷得分在观点采择[(23.71±4.16)分,(26.95±3.24)分]、共情性关心[(24.10±4.04)分,(26.36±2.82)分]以及个人痛苦因子[(24.19±3.59)分,(19.82±3.96)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P〈0.01;t=-2.14,P〈0.05;t=3.79,P〈0.01),想象力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2)行为学结果显示,疼痛共情任务中两组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的任务类型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4)=24.21,P〈0.01;F(1,4)=152.10,P〈0.01),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情绪类别以及组别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4)=1.11,P〉0.05,F(1,41)=0.29,P〉0.05;F(1,41)=3.20,P〉0.05,F(1.41)=0.14,P〉0.05)。(3)ERP结果显示,两组被试N2波幅上情绪类型、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0.04,P〉0.05;F(1.41)=0.08,P〉0.05;F(1.41)=3.86,P〉0.05);P3波幅上情绪类型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8.27,P〈0.01),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未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2.48,P〉0.05,F(1.41)=0.25,P〉0.05);LPP波幅上情绪类型、任务类型以及组别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F(1.41)=32.07,P〈0.01;F(1.41)=8.63,P〈0.01;F(1.41)=4.73,P〈0.05)。结论自闭特质高低分组问疼痛共情能力存在差异,且主要表现在晚期认知加工过程中。
陈方方余凤琼张蕾朱春燕张龙孙耀挺王慧慧吴小玲汪凯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
多维度共情测验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编制多维度共情测验(MET)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根据共情的理论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研究共情的现状,经专家小组讨论和甄选编制出最初版本的MET。选取安徽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601例进行评估施测,采用中文版人际指针IRI-C量表作为效标,选取84例被试间隔4周后重测,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T测验由40张贴近生活的各种不同情绪图片组成,其中20张积极图片(男10例,女10例),20张消极图片(男10例,女10例)。MET测验的每一个项目得分与题目总分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189~0.735(P<0.01),同时,MET每一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P<0.001)。MET认知共情维度、情感共情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14、0.953,重测信度分别为0.846、0.802,分半信度介于0.630~0.926;MET的认知共情维度与中文版人际指针IRIC的观点采择因子相关(r=0.140,P<0.01),情感共情维度与IRI-C的共情性关心因子存在相关性(r=0.157,P<0.01)。结论 MET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中国人群使用,并能很好地区分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
朱玉陈新贵吴小玲许胜曹召伦汪凯张蕾
关键词:共情问卷编制信效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