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3篇文献复习
  • 3篇复习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体外
  • 2篇体外研究
  • 2篇突变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疗效
  • 2篇淋巴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粒细胞
  • 2篇慢性粒细胞白...
  • 2篇慢性粒细胞白...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机构

  • 13篇南昌大学第三...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13篇李萍
  • 8篇邬国和
  • 6篇颜金花
  • 4篇李东宁
  • 4篇赵恒
  • 3篇刘定胜
  • 3篇颜丽华
  • 2篇陈建兰
  • 1篇汤爱萍
  • 1篇张荣艳
  • 1篇訾富明
  • 1篇张华
  • 1篇李慧慧
  • 1篇熊丽芳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塞来西布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表达VEGF影响的体外研究
2009年
目的研究塞来西布(Celecoxib)对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Celecoxi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的百分率和细胞周期变化;QRT-PCR法检测VEGF表达水平。结果Celecoxib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有效地抑制HL-60细胞增殖,Celecoxib增加G0/G1期HL-60细胞百分率,降低S、G2期HL-60细胞百分率;Celecoxib能以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HL-60细胞凋亡。当Celecoxib浓度大于40μmol/L时,随着Celecoxib浓度增高,HL-60细胞VEGF-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呈浓度依赖性变化。结论Celecoxib对HL-60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增殖抑制可能在于阻断了细胞周期的进行,降低VEGF活性可能是其诱导凋亡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李东宁李萍邬国和赵恒
关键词:塞来西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L-60细胞
砷剂联合伊马替尼治疗绝经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4年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体内生成大量的不成熟白细胞聚集于骨髓内,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失常,并且随血液流向全身,导致贫血、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症状〔1〕。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以65岁年龄段为主,男女均可出现。临床根据CML患者骨髓内异常白细胞计数(WBC)及症状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本文分析砷剂联合用伊马替尼治疗绝经后C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1资料与方法:.
李萍颜金花陈建兰
关键词:砷剂伊马替尼绝经后妇女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Rituximab单药与联合rhTPO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对照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Rituximab(利妥昔单抗,中文名:美罗华)单药与联合rhTPO(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对照。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5年1—12月确诊ITP患者40例。根据药物治疗方式的差异将40例患者分为LD—RTX单药组加例和LD—RTX联合rhTPO用药组20例。利妥昔单抗(RTX)标准剂量为(375mg/m2每周,4周),重组人全长糖基化TPO(rhTPO)是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剂量为300U/(kg·d),每日一次,连续使用14d;待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或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升高≥100×10^9/L时即停用。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死亡率、患者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的差异及安全性。结果(1)LD—RTX联合rhTPO用药组对比LD—RTX单药组总有效率更高,分别为90.00%和65.00%(P〈0.05):(2)LD—RTX联合rhTPO用药组对比LD—RTX单药组死亡率更低,分别为0和15.00%(P〈0.05);(3)LD—RTX联合rhTPO用药组对比LD—RTX单药组起效时间更短,维持时间更长,其中,LD—RTX单药组分别为(22.39±2.77)d、(51.39±5.77)d,LD—RTX联合rhTPO用药组分别为(7.51±1.41)d、(79.51±1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均无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Rituximab单药与联合rhTPO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均有一定效果,与单药比较,采用rhTPo和LD—RTX联合治疗有利于提升疗效和缩短疗程,且药物作用维持时间更长,对于复发患者以及经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颜金花李萍邬国和谌萍丽陈建兰李慧慧汤爱萍
关键词:RHTPO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介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白血病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白血病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的有效方法;观察不同抗原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抗白血病效应。方法分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经钙离子载体A23187诱导分化,将弱酸洗脱抗原、低渗抗原分别冲击树突状细胞,96h后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比较CTL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经过100ng/ml的GM—CSF、500ng/ml钙离子载体A23187成功诱导为树突状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具有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其CD1a、CD83表达较诱导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酸洗脱法获得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致敏T细胞后杀伤白血病的能力最高,未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致敏T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最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血病来源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经GM—CSF、钙离子载体A23187能够成功诱导为树突状细胞;弱酸洗脱后获得的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致敏T细胞能够获得更强的杀伤白血病细胞的能力。
李萍訾富明张华
关键词:白血病树突细胞细胞毒性钙离子载体
伴PDGFRB基因突变原发灶不明转移癌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arcinoma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类经活检病理学检查,组织学上确诊为转移癌,但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仍找不到原发解剖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由于病灶较小,部位隐匿或位于黏膜下等原因而不易发现,临床上大约有15%的癌症是由于转移病灶的症状而被发现,通过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可以明确一部分转移癌的原发病灶,但仍有1/3的转移癌原发病灶无法明确,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CUP[1]。
颜金花温燕华吕小斌唐小凤李萍邬国和
关键词: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全基因组测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部分脾栓塞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在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对9例难治性ITP患者进行部分脾栓塞治疗,其中3例短期有效而又复发者进行脾切除治疗,观察和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9例病人中有8例(包括脾切除术3例)完全缓解,缓解率达88.9%,1例无效。其中随访2年以上4例,1年以上2例,半年以上2例,均无复发。结论部分脾栓塞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难治性ITP安全可靠的方法,亦可作为脾切除治疗难治性ITP的一个手术指标。
赵恒邬国和刘定胜李传庭李东宁颜丽华李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CML患者(CML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结果CML组患者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水平和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细胞中Cox-2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5,P<0.05)。结论Cox-2和Bcl-2可能与CML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李萍颜金花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OX-2BCL-2
米托蒽醌与柔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IT)和柔红霉素(rubomycin,DNR)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用随机研究的方法将5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MIT方案组(30例)和DNR方案组(28例)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MIT组与DNR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0%、53.6%,1疗程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6.7%、42.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IT组患者化疗后严重骨髓抑制(IV度)的发生率80.0%高于DNR组的57.1%(P<0.05),骨髓抑制期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30.0%、16.7%亦高于DNR组的10.7%、3.6%(P<0.05)。DNR组脱发的发生率46.4%明显低于MIT组的66.7%(P<0.01),且程度较低。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MIT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优于DNR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与MIT方案组相比,DNR方案组的毒副作用较低。
赵恒邬国和李东宁刘定胜颜丽华李萍
关键词:米托蒽醌柔红霉素急性白血病疗效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恶性血液病贫血中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36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贫血患者分为2组各18例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18例给予益比奥1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对照组不用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65.7±9.8)g/L,(0.21±0.03)和(101.2±15.3)g/L,(0.32±0.02)。治疗组治疗4周后Hb浓度较对照组(72.1±12.5)g/L上升明显,P<0.01。结论:应用EPO治疗恶性血液病贫血,不仅能提高Hb水平,而且可以减少输血,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临床。
赵恒邬国和李东宁颜丽华刘定胜李萍
关键词: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
C-KIT-D816V、NPM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C-KIT-D816V、NPM1与AML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11年3月-2013年4月152例初诊的AM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AML患者C-KIT-D816V基因突变表达在异常核型组明显高于正常核型组,在M2亚型发生率高于其它亚型组;C-KIT-D816V基因突变组较阴性组早期死亡率显著升高,总生存期明显缩短。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表达在正常核型组明显高于异常核型组。在M2、M5亚型发生率高于其它亚型;NPM1基因突变组较阴性组CR率显著升高,总生存期延长。结论 C-KIT-D816V基因突变是AML患者预后评估差的指标之一;NPM1是AML患者预后评估较好的指标之一。
熊丽芳李萍张荣艳
关键词: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