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实时细胞评价系统评价药物心脏毒性方法的建立
- 背景:生物工程和体外培养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用于药物疗效/毒性测试[1]、疾病建模[2],以及心脏发育的力学研究[3-5]的心肌模型开发的迅速扩大。然而,这类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建立可靠的人类心肌细胞来源的基础上,这一技术被广泛...
- 陈兴
- 关键词:维拉帕米
- 文献传递
- DSG2^(F536C)点突变基因敲入小鼠心脏表型的观察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桥粒芯糖蛋白2(DSG2)点突变(DSG2^(F536C))基因敲入小鼠心脏结构、功能、病理学改变,并初步探讨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构建DSG2^(F536C)突变基因敲入小鼠模型,分为纯合子突变组(DSG2^(mt/mt))、杂合子突变组(DSG2^(mt/wt))和野生型组(DSG2^(wt/wt))。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Masson三色染色和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特点,并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DSG2^(wt/wt)组小鼠相比,DSG2^(mt/wt)组小鼠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显著降低,DSG2^(mt/mt)组小鼠则较DSG2^(mt/wt)组进一步降低,并伴有室壁明显变薄和心腔显著扩大。DSG2^(mt/mt)组小鼠的右心室出现心肌排列紊乱、纤维化和炎性反应,约1/3的小鼠同时累及左心室,而DSG2^(mt/wt)组小鼠仅见心肌排列紊乱。与DSG2^(wt/wt)组小鼠相比,DSG2^(mt/wt)组和DSG2^(mt/mt)组小鼠心肌组织TGF-β_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DSG2^(F536C)小鼠表现出心室扩大、室壁变薄、心功能下降、炎性反应和心室纤维化浸润和TGF-β_1升高等表征,类似于临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表型,提示其为致病性突变。此外,DSG2^(F536C)基因敲入小鼠为深入研究DSG2突变导致ARV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郭艳如郭萍陈兴王学成周秀娟杨兵陈明龙
-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