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楠
-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4例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儿癫痫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 <正>目的比较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或添加治疗在婴儿癫痫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科应用左乙拉西坦单药或添加治疗的婴儿癫痫患者124例,年龄为1月-12月,其中左乙拉西坦单...
- 赵斯钰徐晓科马楠刘亮汪东
- 文献传递
- 病例分析结合PBL教学法在儿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神经内科专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病例分析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在儿科规范化培训医师神经内科专业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轮转的62名儿科规培学员,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2名,病例分析结合PBL教学法)和对照组(30名,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病例分析成绩、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为教学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课程理解、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能提高交流合作能力的学员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例分析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内科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李霞窦香君马楠莫庭庭汪东武海滨
- 关键词:病案分析PBL教学法儿科
- 婴儿痉挛症患儿18月龄时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影响婴儿痉挛症患儿18月龄时生长发育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婴儿痉挛症患儿共21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均有高度失律表现。收集...
- 马楠
- 文献传递
- 300例婴幼儿癫痫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研究
- <正>目的婴幼儿时期是癫痫发病的一个高发时期,癫痫病因多样,遗传因素占很大一部分。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婴幼儿癫痫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进行分析,了解婴幼儿癫痫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2017年度就...
- 赵斯钰齐红艳马楠刘亮郑妍妍窦香君吴芳汪东
- 文献传递
- 大鼠骶副交感核的形态学测量和三维重建
- 2021年
- 目的:研究大鼠盆内脏神经的初级中枢骶副交感核(SPN)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三维立体结构,为准确定位SPN并探索其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背侧入路显露S D大鼠的盆内脏神经,在其中枢断端采用Alexa594结合的霍乱毒素b(CTb)逆行示踪。将标记后的脊髓L_(6)~S_(1)节段分别进行连续的水平面和矢状面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Tb标记的神经元的形态、位置和结构。通过三维重建软件,从切片图像序列中模拟出SPN的三维模型。结果:CTb逆行标记的盆内脏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脊髓L_(6)~S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这些神经元可分为3个亚群:外侧带位于SPN的外下部,大多是纺锤形双极神经元,树突沿灰质外侧缘指向前角方向;背侧带位于SPN的背上方内部,放射状分布的神经元的树突多沿后联合方向水平延展;中间带位于前两者之间,神经元的形态多样,以多极神经元为主。三维重建显示SPN呈“串珠样”结构。定位注射的理想的进针角度是与水平线60°,进针深度距离白质表面约为220~245μm。结论:SPN的定位和测量,为进一步研究其神经生理功能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基础数据;三维重建可以从各个角度显示出SPN的结构特点,也可为准确定位注射提供参数。
- 窦小亮马楠胡翔南汪涌王禾张波陈英标
- 关键词:三维重建
- 不明原因智力障碍与癫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基因拷贝数变异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智力障碍(U-MR)与癫痫伴智力障碍(E-MR)患儿的分子遗传基础差异,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a SNP)在不同类型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6~2017-12间98例U-MR和90例E-MR患儿,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a SNP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分别对U-MR和E-MR患儿进行CNVs致病性比较分析。结果 98例U-MR患儿中10例检出CNVs,检出率为10. 2%,CNVs的片段范围0. 6-36 Mb; 90例E-MR患儿中3例检出CNVs,检出率为3. 33%。其中,U-MR患儿检出已知致病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例,明确致病的微缺失/微重复(非综合征) 4例,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临床意义不明4例; E-MR患儿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临床意义不明1例。结论微阵列技术a SNP对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患儿的检测微缺失/微重复CNVs更敏感,提示微阵列分析技术有望作为临床不明原因智力障碍遗传学早期筛查诊断的工具,但需将来进一步证实。
- 马楠刘亮赵斯钰王燕李东景徐晓科汪东
-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炎性因子与神经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炎性因子与神经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7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对照组87例和研究组87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及β-内啡肽(β-E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退热、肢瘫恢复、惊厥控制、颅内高压控制、意识清醒、脑膜刺激征恢复的时间均显著更短,且住院时间也显著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和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IL-6、BDNF、NSE、MBP、β-EP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NSE、β-EP和MB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DNF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IL-6、NSE、β-EP和MB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DNF水平显著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给予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疗效确切,起效快,且能缩短住院时间。提示两者的协同效应可能是通过调节患儿机体炎性反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相关蛋白表达来缓解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可靠。
- 马楠郑妍妍王燕李东景
-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丙种球蛋白更昔洛韦炎性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槐杞黄颗粒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扶风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别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5~10 mg/(kg·d),2次/d,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2周后停药,并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2~3岁半袋/次,3~12岁1袋/次,均为2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9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紫癜消退时间、关节疼痛改善时间和消化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4、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而γ-干扰素(IFN-γ)水平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氢化可的松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张智军马楠
- 关键词:槐杞黄颗粒过敏性紫癜肿瘤坏死因子-ΑΓ-干扰素
-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评估
-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新诊断癫痫:局灶性发作的患儿189名(住院患儿67名,门诊患儿122名),首选奥卡西平治疗,起始量剂量门诊与住院患儿均为8...
- 徐晓科马楠刘亮贾珊珊汪东
- 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3^+、CD4^+均升高,CD8^+、NSE、S100β、N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昏迷苏醒时间、惊厥停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保护神经功能细胞,改善临床症状。
- 李东景马楠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病毒性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