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景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癫痫
  • 4篇儿童
  • 3篇蛋白
  • 3篇脑炎
  • 2篇毒性
  • 2篇阵挛
  • 2篇阵挛性
  • 2篇受体
  • 2篇球蛋白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肌阵挛
  • 2篇肌阵挛性
  • 2篇肌阵挛性癫痫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脑炎
  • 2篇病例
  • 2篇病例资料
  • 2篇病例资料分析

机构

  • 6篇西安市儿童医...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东景
  • 3篇王燕
  • 3篇马楠
  • 2篇李霞
  • 2篇黄志
  • 2篇汪东
  • 2篇刘亮
  • 2篇赵斯钰
  • 1篇贾珊珊
  • 1篇徐晓科
  • 1篇徐晓

传媒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的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服用单药左乙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儿服用丙戊酸钠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时间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发病频率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韦氏智力量表测试。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2认知能力的比较中,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儿言语(VIQ)、操作(PIQ)及总智商(FIQ)、分类、领悟、背数项目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组中治疗后的各个项目均无明显变化;3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研究组患儿IQ、PIQ、FIQ、分类、领悟、背数项目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痫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王燕程春娥徐晓李东景
关键词:癫痫韦氏智力量表
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26例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26例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26例MOG抗体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MOG抗体病患儿中,男13例,女13例,男女比例1:1,首发症状表现多样,以意识障碍及癫痫发作等症状多见(占比42.31%)。26例MOG抗体病患儿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其中25例在颅内发现异常病灶,主要表现为多发片状或斑片状长/稍长T_(1)及长/稍长T_(2)信号,T_(2)Flair高/稍高信号影,最常见为双侧大脑半球受累,其次为脑干、丘脑、小脑受累。26例MOG抗体病患儿均于病程急性期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其中20例患儿脑电图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背景活动减慢,或出现多灶、弥漫或广泛性慢波。26例MOG抗体病患儿血清MOG抗体均阳性,4例患儿脑脊液MOG抗体阳性。26例MOG抗体病患儿均使用激素治疗,17例患儿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出院时急性期患儿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随访期间3例患儿病情复发,复发患儿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儿童MOG抗体相关疾病的男女发病比例差异较小,首发症状以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多见,颅内病灶往往多发;血清MOG抗体检测较脑脊液更有价值,脑电图未见特征性改变;急性期以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为主,患儿临床预后大多良好,但部分有复发。
刘亮贾珊珊汪东李霞李东景赵斯钰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儿童脑电图
不明原因智力障碍与癫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基因拷贝数变异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不明原因智力障碍(U-MR)与癫痫伴智力障碍(E-MR)患儿的分子遗传基础差异,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分析技术(a SNP)在不同类型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6~2017-12间98例U-MR和90例E-MR患儿,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a SNP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分别对U-MR和E-MR患儿进行CNVs致病性比较分析。结果 98例U-MR患儿中10例检出CNVs,检出率为10. 2%,CNVs的片段范围0. 6-36 Mb; 90例E-MR患儿中3例检出CNVs,检出率为3. 33%。其中,U-MR患儿检出已知致病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例,明确致病的微缺失/微重复(非综合征) 4例,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临床意义不明4例; E-MR患儿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临床意义不明1例。结论微阵列技术a SNP对不明原因智力障碍患儿的检测微缺失/微重复CNVs更敏感,提示微阵列分析技术有望作为临床不明原因智力障碍遗传学早期筛查诊断的工具,但需将来进一步证实。
马楠刘亮赵斯钰王燕李东景徐晓科汪东
一线免疫治疗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一线免疫治疗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抗NMDAR脑炎患儿63例,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随访患儿治疗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影响患儿mRS评分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采用一线免疫治疗抗NMDAR脑炎2个月后,患儿mRS评分(1.52±0.71)分,随访1年有12.98%(8/63)患儿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与患儿首次患病年龄、伴有不自主运动、高峰mRS评分、癫痫发作、治疗起效时间有关(P<0.05),患儿复发与患儿首次患病伴有不自主运动、高峰mRS评分、癫痫发作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S评分的危险因素有高峰mRS评分、伴有不自主运动、癫痫发作、治疗起效时间(P<0.05);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有高峰mRS评分和癫痫发作(P<0.05)。结论:一线免疫治疗抗NMDAR脑炎效果明确,高峰m RS评分和癫痫发作是影响患儿治疗后短期疗效及患儿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李东景李霞
儿童肌阵挛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文献回顾——附20例病例资料分析
李东景黄志
文献传递
儿童肌阵挛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文献回顾——附20例病例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肌阵挛性癫痫(myoclonic epilepsy,ME)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1995年11月~2010年0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
李东景
关键词:儿童肌阵挛癫痫病例婴儿痉挛症破碎红纤维
文献传递
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CD3^+、CD4^+均升高,CD8^+、NSE、S100β、N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昏迷苏醒时间、惊厥停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头痛缓解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保护神经功能细胞,改善临床症状。
李东景马楠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病毒性脑炎
小儿重症肌无力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MG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胸腺切除等。
李东景黄志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对症治疗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RECEPTOR神经-肌肉接头小儿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炎性因子与神经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炎性因子与神经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74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对照组87例和研究组87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并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相关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及β-内啡肽(β-E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退热、肢瘫恢复、惊厥控制、颅内高压控制、意识清醒、脑膜刺激征恢复的时间均显著更短,且住院时间也显著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和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IL-6、BDNF、NSE、MBP、β-EP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6、NSE、β-EP和MB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DNF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IL-6、NSE、β-EP和MB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DNF水平显著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给予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疗效确切,起效快,且能缩短住院时间。提示两者的协同效应可能是通过调节患儿机体炎性反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相关蛋白表达来缓解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可靠。
马楠郑妍妍王燕李东景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丙种球蛋白更昔洛韦炎性细胞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