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 以稻壳为生物质硅源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其改性被引量:3
- 2017年
- 本论文采用柠檬酸浸泡的方式处理稻壳,并使用高温煅烧的方法除去稻壳中的有机物。得到无定型态的二氧化硅,通过30分钟的恒定热处理时间以及不同的煅烧温度探究最适宜的稻壳处理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稻壳经600℃及以上、恒温30分钟处理,可以制得较为纯净,白色的无定型态二氧化硅;使用KH-57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化学改性,红外光谱图表明偶联剂已经成功的连接在了无定型态二氧化硅上;利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二氧化硅表面形貌,证实了纳米二氧化硅的成功制备。
- 郭世伟毕晓柯冯斌张九州刘培良陈杨韦双颖
- 关键词:稻壳灰纳米二氧化硅偶联剂
- 利用生物质硅源改性丙烯酸酯水性涂料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以稻壳为生物质硅源,通过酸浸、煅烧的方式制取二氧化硅(Si O2),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表面改性后作为增强填料,制备了水性丙烯酸酯-二氧化硅有机-无机杂化乳液,以期改善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的耐磨性、硬度等,最终合成出理化性能优异的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稻壳灰、改性二氧化硅的表面形貌、官能团变化、聚集态等方面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比了改性前后漆膜的力学性能、热失重性能和硬度。结果表明:650℃煅烧得到稻壳灰呈现出非晶无定形态结构;二氧化硅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成功地连接到其表面上,并呈微纳米级分散在水性丙烯酸酯涂料体系中;聚丙烯酸酯乳液粒径主要分布在89~95 nm之间;二氧化硅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涂膜的断裂伸长率为303.06%,拉伸强度48.673 MPa,弹性模量达6.672 MPa,漆膜硬度2H,涂膜力学性能最优。综合比较第1组(A4)丙烯酸单体配比填加2%和3%质量分数的稻壳灰(RHA)漆膜磨耗较小,光泽度均在50左右。随着二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加,附着力提高至0级。利用稻壳提取二氧化硅改性水性丙烯酸木器涂料,其综合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稻壳的增值化利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 林兴苏佳琦冯斌郭世伟陈杨刘培良韦双颖
-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树脂木器涂料稻壳灰乳液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