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一凡

作品数:3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1篇灯盏
  • 1篇灯盏细辛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生境
  • 1篇适宜性区划
  • 1篇脱蛋白
  • 1篇品质区划
  • 1篇区划研究
  • 1篇最大熵
  • 1篇最大熵模型
  • 1篇细辛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毛状根
  • 1篇基因
  • 1篇分离纯化
  • 1篇薄荷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江苏大学京江...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于一凡
  • 2篇欧阳臻
  • 2篇黄璐琦
  • 1篇彭华胜
  • 1篇朱寿东
  • 1篇张小波
  • 1篇苏平
  • 1篇邵扬
  • 1篇马莹
  • 1篇杨倩
  • 1篇叶丹
  • 1篇张碧娟
  • 1篇张杰
  • 1篇马青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灯盏细辛转基因毛状根体系建立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电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载体PBI-1300导入发根农杆菌C58C1中,以农杆菌C58C1工程菌为介导,叶盘法转化灯盏细辛无菌叶片,诱导并筛选出具有潮霉素抗性的毛状根,提取灯盏细辛毛状根基因组DNA,经GFP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与目的基因分子片段大小一致的DNA条带;双光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上述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地整合到灯盏细辛毛状根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表达。为进一步探究外源基因在灯盏细辛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中的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于一凡于一凡苏平苏平马莹黄璐琦
关键词:灯盏细辛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毛状根
薄荷的生境适宜性区划及品质区划研究被引量:22
2016年
利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结合生态因子数据、薄荷地理分布数据、薄荷挥发油含量数据,建立薄荷挥发油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进行我国薄荷药材品质区划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薄荷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年均降水量(45.87%)、最湿季平均温(11.92%)、最暖季平均温(7.84%)、5月平均温(6.80%)、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4.42%)、最冷季平均温(3.47%)、海拔(2.92%)。最适宜薄荷生长的生态特征为:年均降水量在[530,1 465]mm、最湿季平均温在[24.5,29]℃,最暖季平均温均在[25.5,29]℃、5月平均降水量(prec 5)在[67,133]mm、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在[8 333,9 643]、最冷季平均温为[1.7,8.3]℃、海拔为[0,165]mm。薄荷品质最佳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苏东部及西南部、安徽中部、山东东部、浙江北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区。该研究结果与江苏、安徽等地为薄荷的主产区,其中江苏太仓为薄荷的道地产区,安徽太和县是全国最大的薄荷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该区划研究为更好地指导薄荷人工种植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邵扬叶丹欧阳臻黄璐琦彭华胜张小波朱寿东于一凡蒋芳蓉
关键词:薄荷最大熵模型品质区划
霍山铁皮石斛多糖的脱蛋白工艺及结构分析被引量:40
2017年
优选霍山铁皮石斛多糖脱蛋白工艺,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评价指标,比较Sevag法、酶法及酶-Sevag法3种脱蛋白方法。结果表明,酶-Sevag法脱蛋白效果最佳,蛋白脱除率为81.58%,多糖损失率为15.63%。采用DEAE-52纤维素柱、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石斛多糖,得活性组分DOPA-1;采用紫外扫描光谱、高效液相色谱鉴定DOPA-1为均一多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组分单糖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各单糖的物质的量比为1∶0.42∶0.27);采用红外光谱和刚果红实验分析糖链结构表明,DOPA-1有典型的糖类特征吸收峰,存在β-D-甘露吡喃糖苷,且具有三股螺旋构象。
王琳炜欧阳臻张碧娟杨倩王笃军于一凡张杰马青
关键词:脱蛋白分离纯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