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斌

作品数:41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杨树
  • 9篇基因
  • 7篇白杨
  • 6篇毛白杨
  • 5篇引物
  • 5篇基因组
  • 4篇杨属
  • 4篇片段
  • 4篇资源分类
  • 4篇美洲黑杨
  • 4篇扩增
  • 4篇扩增片段
  • 4篇基因组片段
  • 4篇黑杨
  • 3篇新疆杨
  • 3篇杂种无性系
  • 3篇施用
  • 3篇种质
  • 3篇栎属
  • 3篇无性系

机构

  • 24篇山西省林业科...
  • 19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平泉县林业局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太原市龙潭公...
  • 1篇太原市园林局

作者

  • 41篇郭斌
  • 18篇安新民
  • 11篇郑智礼
  • 9篇马佳琳
  • 8篇王建义
  • 8篇杨飞
  • 6篇陈婷婷
  • 6篇李影
  • 6篇王佳
  • 6篇李英
  • 6篇赵娟
  • 5篇杨延青
  • 4篇陈仲
  • 4篇李昊
  • 4篇贺义才
  • 3篇江锡兵
  • 3篇叶梅霞
  • 3篇张志毅
  • 3篇季乐翔
  • 2篇史志伟

传媒

  • 7篇山西林业科技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河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中2个谷甾醇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18年
谷甾醇糖基转移酶(sitosterol glycosyltransferase,SGT)是能与膜结合催化植物谷甾醇糖基化的一种糖基转移酶。谷甾醇–葡萄糖苷(sitosterol-glucoside,SG)能在纤维素合酶(cellulose synthase,Ces A)的作用下,作为纤维素合成的引物,以UDP-葡萄糖(UDP-Glucose)为底物合成葡聚糖链。为了研究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tSGT基因的功能,根据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的同源基因Ptr SGT1和Ptr SGT3设计了PCR引物,以毛白杨组培苗叶片c DNA为模板克隆了毛白杨PtSGT1和PtSGT3 CDS序列,长度分别为1 851 bp、1 911 bp,分别编码616个氨基酸、636个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毛果杨(P.trichocarpa)同源基因Ptr SGT1和Ptr SGT3均含有14个外显子和13个内含子,结构与长度差异明显,分别定位于14号和2号染色体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进化分析表明,毛白杨(P.tomentosa)的PtSGT1和PtSGT3均与毛果杨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相应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Real-time PCR分析显示,PtSGT基因家族的所有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总体上呈组成型表达模式;PtSGT3在各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成员,在茎中表达量最高,推测PtSGT3基因在谷甾醇–葡萄糖苷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该实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毛白杨纤维素合成中这2个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李思言郭斌安新民
关键词:毛白杨基因克隆
一种杨树愈伤组织诱导方法及诱导培养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树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及诱导培养基,属于杨树的组织培养领域。本发明所筛选、优化的杨树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添加0.5-1.5mg/L萘乙酸、0.5-1.5mg/L 6-糠氨基嘌呤、20-40g/L蔗糖和4....
安新民李英郭斌王佳
晋北半干旱风沙区新疆杨晚霜冻害研究
2019年
以晋北半干旱风沙区林带内新造新疆杨为研究对象,2017年春季采用漏斗状覆膜抗旱技术进行造林,2018年4月气温出现剧烈变化,进一步探讨晚霜造成的冻害。结果表明:晚霜造成新造新疆杨树干基部距地面约2cm处产生大小不等的韧皮部坏死斑,70%以上的坏死斑朝向为西南方向;林带内不同位置新疆杨的冻害程度和保存率差异显著;林带内树势强的新造新疆杨具有较强的抗冻性;树高12m左右的林带内,距林带8m以上更适宜新造林。建议在晋北半干旱风沙区营造新疆杨林,可在树干基部堆土,能有效降低冻害的发生。
郭斌郑智礼杨飞姚建忠赵娟杨延青
关键词:新疆杨晚霜冻害冻害程度保存率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耐寒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测定其低温胁迫中多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杂种无性系SOD、POD和APX活性在低温胁迫中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电解质渗漏率、活性氧含量、CAT和GR活性保持逐渐升高的趋势。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其中DU146和DU147电解质渗漏率和活性氧含量最低,而5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最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而DU135和DU150电解质渗漏率和活性氧含量最高,而5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最低,表明其耐寒性差。
江锡兵郭斌宋跃朋马开峰安新民张志毅史志伟徐兰丽张有慧
关键词:杨树杂种无性系耐寒性
5种阔叶树穴盘苗分级标准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讨阔叶树穴盘苗质量分级标准。以4个月苗龄的五角枫、杜梨、黄菠萝、水曲柳、皂荚穴盘苗为试验材料,选择苗高和地径作为苗木分级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分级标准进行初步探讨。经过分析计算,将各树种穴盘苗分为3级,初步得出各苗木等级的划分标准。分别为五角枫Ⅰ级苗H≥41.0、D≥0.47,Ⅱ级苗32.7≤H<41.0、0.44≤D<0.47,Ⅲ级苗H<32.7、D<0.44;杜梨Ⅰ级苗H≥41.1、D≥0.57,Ⅱ级苗35.3≤H<41.1、0.51≤D<0.57,Ⅲ级苗H<35.3、D<0.51;黄菠萝Ⅰ级苗H≥22.7、D≥0.44,Ⅱ级苗14.3≤H<22.7、0.37≤D<0.44,Ⅲ级苗H<14.3、D<0.37;水曲柳Ⅰ级苗H≥27.2、D≥0.51,Ⅱ级苗21.9≤H<27.2、0.43≤D<0.51,Ⅲ级苗H<21.9、D<0.43;皂荚Ⅰ级苗H≥26.5、D≥0.48,Ⅱ级苗22.8≤H<26.5、0.42≤D<0.48,Ⅲ级苗H<22.8、D<0.42。
赵育鹏李新平马佳琳郭斌
关键词:阔叶树穴盘苗苗木分级
紫叶李花粉形态观察与生活力测定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显微镜观察研究紫叶李花粉的形态特征,并采用TTC染色法、培养基萌发法对不同贮藏方式的花粉进行生活力测定。结果表明,紫叶李的大多数花粉饱满而匀称,平均直径34.1μm,最大值为52.9μm,最小值为23.9μm;当培养基的蔗糖浓度为10%时,花粉的萌发率最高,最佳贮藏温度为-20℃;紫叶李花粉可能存在变异现象,属于中等偏小的花粉;在本试验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其花粉生活力保持越为持久。
郭斌
关键词:花粉生活力
杨树短轮伐研究现状
2018年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杨树短轮伐的文献,从品种选育、短轮伐模式、生长特性(光合特性、树体特性、生物量、土壤养分)、造林及经营技术(壮苗繁殖、整地措施、造林密度、施肥、间作、间伐、病虫害防治)、价值评估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杨树短轮伐经营及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杨树短轮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杨延青郑智礼杨飞郭斌赵娟
关键词:杨树
杨树林分密度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杨树造林密度方面的文献,从林分密度与生长量、树冠结构、木材性质、耐荫性、耗水、病害发生等方面关系,综述了国内外杨树林分密度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在杨树造林实践中,选择适宜造林密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杨树林分密度研究前景。
杨飞郑智礼杨延青郭斌赵娟
关键词:杨树林分密度生长量木材性质
欧美杨与藏川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QTLs定位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欧美杨I-108和藏川杨为亲本杂交得到427个子代为试材,对其进行苗期性状遗传图谱分析,并构建了1张总长度969.1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25.14 c M的杂交杨树遗传图谱。结果表明:该图谱包含6个连锁群,连锁群上标记数量37个,用Genemap软件绘制标记连锁图谱;检测到株高(h_s)、单叶光合速率(P_n)、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4个表型指标符合正态分布。利用MAPMAKER软件的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共检测到8个与苗期生长和光合性状相关的QTL,包括3个与h_s相关的QTL,贡献率分别为16.4%、20.1%和17.8%;2个与P_n相关的QTL,贡献率分别为10.2%和13.7%;2个与C_i相关的QTL,贡献率分别为6.7%和8.3%;1个与T_r相关的QTL,贡献率9.7%。
李娟郭斌安新民
关键词:藏川杨欧美杨QTL定位苗期性状
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无性系离体培养和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以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Populus deltoids Bartr.×Populus ussuriensis Kom.)无性系的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杂种无性系茎段的最佳消毒时间为5min;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ZT0.5mg/L;MS+6-BA0.5mg/L+NAA0.05mg/L培养基可对不定芽实现增殖与复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0.3mg/L。5个杂种无性系中,无性系177的分化能力最强;叶片近轴面向上放置培养,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高于叶片近轴面向下放置培养;叶片、茎段及根段的分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叶片>茎段>根段。本研究优化了美洲黑杨与大青杨杂种的组织培养体系,为杂种无性系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郭斌游阳季乐翔江锡兵张志毅安新民
关键词:美洲黑杨离体培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