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激扬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植物群落结构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吕宋
  • 2篇吕宋海峡
  • 2篇浮游植物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2篇浮游植物群落...
  • 1篇水团
  • 1篇锋面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黄良民
  • 2篇谭激扬
  • 1篇连喜平
  • 1篇谭烨辉
  • 1篇胡子峰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水团对吕宋海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根据2008年8月18日至9月19日在吕宋海峡3个断面获得的O~200i32层浮游植物数据,探讨了群落结构及其与不同理化性质水团的关系。本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1属169种(包括变种、变型和未定种),其中甲藻和硅藻物种数基本相当,各占所有物种数的50%左右;另记录了金藻门3属3种;蓝藻门1种。海区优势种为卡氏前沟藻Amphisdiniumcarterae、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trochiodea、角毛藻Chaetocerossp.和原甲藻Prorocenwumsp丰度范围是(0.08~9.48)×10。个/m2,平均为1.448×10个/m2。甲藻占总细胞丰度的74.68%;硅藻占24.96%。在水平方向,B断面和C5站浮游植物丰度较高,甲藻主要分布于远离陆地的海峡中部,而硅藻主要分布于台湾岛和吕宋岛附近;浮游植物垂直分布主要在水体的0~50m层。聚类分析并结合水文数据表明浮游植物基本可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受南海水、黑潮水和混合水的影响。南海水与黑潮水交汇的锋面区域,具有较周围区域更高的物种数、水柱平均丰度及硅甲藻丰度比,体现出强烈的锋面效应。
谭激扬黄良民谭烨辉连喜平胡子峰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吕宋海峡锋面
吕宋海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2008年8月15日至9月15日在吕宋海峡三个断面获得的0~200m层浮游植物数据,探讨分析了群落结构及其与不同理化性质水团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1属169种(包括变种、变型和未定种),其中甲藻和硅藻物...
谭激扬黄良民谭烨辉连喜平胡子峰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吕宋海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