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子峰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反演
  • 1篇遥感分析
  • 1篇有机碳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结构
  • 1篇生物作用
  • 1篇水色
  • 1篇水团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吕宋
  • 1篇吕宋海峡
  • 1篇南海北部
  • 1篇颗粒有机碳
  • 1篇海洋光学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卫星海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胡子峰
  • 2篇何贤强
  • 2篇张琳
  • 2篇崔万松
  • 1篇丁静
  • 1篇朱乾坤
  • 1篇连喜平
  • 1篇潘德炉
  • 1篇龚芳
  • 1篇谭烨辉
  • 1篇白雁
  • 1篇黄良民
  • 1篇李顺达
  • 1篇李腾
  • 1篇李豪
  • 1篇谭激扬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团对吕宋海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根据2008年8月18日至9月19日在吕宋海峡3个断面获得的O~200i32层浮游植物数据,探讨了群落结构及其与不同理化性质水团的关系。本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61属169种(包括变种、变型和未定种),其中甲藻和硅藻物种数基本相当,各占所有物种数的50%左右;另记录了金藻门3属3种;蓝藻门1种。海区优势种为卡氏前沟藻Amphisdiniumcarterae、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trochiodea、角毛藻Chaetocerossp.和原甲藻Prorocenwumsp丰度范围是(0.08~9.48)×10。个/m2,平均为1.448×10个/m2。甲藻占总细胞丰度的74.68%;硅藻占24.96%。在水平方向,B断面和C5站浮游植物丰度较高,甲藻主要分布于远离陆地的海峡中部,而硅藻主要分布于台湾岛和吕宋岛附近;浮游植物垂直分布主要在水体的0~50m层。聚类分析并结合水文数据表明浮游植物基本可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受南海水、黑潮水和混合水的影响。南海水与黑潮水交汇的锋面区域,具有较周围区域更高的物种数、水柱平均丰度及硅甲藻丰度比,体现出强烈的锋面效应。
谭激扬黄良民谭烨辉连喜平胡子峰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吕宋海峡锋面
南海北部表层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遥感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海洋颗粒有机碳(POC)是海洋固碳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研究南海北部陆架及海盆表层POC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本文利用2009-2011年4个季节的实测数据,对NASA发布的MODIS/AQUA卫星月平均POC遥感产品,进行了验证和校正;并利用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分析了2003-2014年POC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发现POC遥感产品与南海北部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72),但存在系统性偏高,需利用实测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区域性校正。分析校正后的遥感数据发现,南海北部陆架POC浓度较高,平均为(33.34±8.02)mg/m3;吕宋海峡西南海域浓度较低,平均为(29.25±6.20)mg/m3;中央海盆区浓度最低,平均为(27.02±4.84)mg/m3。春夏季POC浓度较低,最低值一般出现在5月,冬季(12月至翌年1月)POC浓度达到最高。利用2003-2014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叶绿素(Chl a)和海表温度(SST)、混合层深度(MLD)模式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南海北部POC浓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POC与Chl a在秋冬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R2=0.51),但在春夏季较离散,表明秋冬季生物作用对POC影响较大。2003-2014年期间,POC与Chl a、MLD及SST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没有显著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崔万松潘德炉白雁何贤强朱乾坤胡子峰李腾龚芳张琳
关键词:南海北部颗粒有机碳生物作用遥感反演
春季辽东湾静止轨道海洋水色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被引量:8
2016年
静止轨道海洋水色成像仪(GOCI)拥有高时间分辨率(1 h)和高空间分辨率(500 m×500 m)的观测优势。为了保证GOCI应用的可靠性,对其遥感产品进行检验极为重要。利用辽东湾春季航次观测数据,对4种二类水体大气校正算法[Korea Ocean Satellite Center(KOSC)校正算法、management unit mathematics models(MUMM)校正算法、紫外(UV)校正算法和近红外(NIR)校正算法]获得的GOCI遥感反射率产品及GOCI标准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遥感产品进行了真实性检验,并探讨了不同观测时相的稳定性。结果表明:KOSC算法在辽东湾具有最高的校正精度,各波段遥感反射率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APD)为27.16%(412 nm)、16.03%(443 nm)、13.73%(490 nm)、15.99%(555 nm)、12.83%(660 nm)、12.35%(680 nm)、27.68%(745 nm)、42.81%(865 nm);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产品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29.75%和26.40%。相比于临近中午观测时的结果,GOCI早上和下午观测时反演的结果(包括遥感反射率、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与实测值偏差显著增大。
李豪何贤强丁静胡子峰崔万松李顺达张琳
关键词:海洋光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