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iagnosis Related Groups)运用于医院奖励绩效改革中,客观评价临床医疗服务绩效的医院管理新模式。方法采集S医院2016年—2018年病案室数据,对比改革前后,医院相关指标变化,对临床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结果比较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医院整体情况、单科室、对比分析病例组合指数(the Case Mix Index)、手术例数、三四级手术比例等指标变化情况,说明实行DRGs对医院人员积极性引导与专业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与2016年绩效改革前相比,与2017、2018年DRGs增幅分别为8.87%、15.94%;CMI增幅分别为1.96%、2.94%;手术例数增长分别为8.45%,13.27%;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手术例数比例从50.89%增长到58.01%,再到65.02%,平均住院日却从原来的11.26日下降到9.81日,再到9.10日。结论将DRGs引用于绩效考核方法,以工作量为主要依据,能够激发员工激励性,加快并规范学科发展,促进医学专业技术发展创新。
绩效管理对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乃至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坚定不移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对医院绩效管理与相应的薪酬分配机制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直接促进了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变。在国家医改政策背景下,过去长期实行的收支结余考核法以及其衍生绩效考核方法如绩效费率法和全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精神。为了充分体现绩效分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S医院采用RBRVS(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构建了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践运用,这对于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当前医改形式下,建立主要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成为医院管理部门的迫切课题,但由于各病症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如何有效地评价医院、科室和个人的医疗服务产出,一直是绩效管理的难点。文章以福建省某三甲医院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住院医疗服务产出的主诊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主诊医师组为绩效考核单元,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核算工作量,结合效率、效益、质量等KPI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外科系统增加四级手术及日间手术、内科系统增加CMI值考核作为专项绩效。通过DRGs建立工作量和技术难度水平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医疗服务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稳步增长,学科发展不断加强,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