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娟娟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气象局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汽
  • 3篇暴雨
  • 2篇中尺度
  • 2篇碳储量
  • 2篇碳密度
  • 2篇强降水
  • 2篇冷空气
  • 2篇环流
  • 2篇极端高温
  • 2篇降水
  • 2篇高温
  • 1篇低层
  • 1篇低空
  • 1篇低空急流
  • 1篇低涡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影响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对流复合体
  • 1篇对流云

机构

  • 13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汉中市气象局

作者

  • 13篇徐娟娟
  • 4篇屈丽玮
  • 3篇李萍云
  • 3篇郝丽
  • 2篇郭大梅
  • 2篇赵强
  • 1篇侯建忠
  • 1篇张文静
  • 1篇雷斌
  • 1篇王建鹏
  • 1篇刘勇
  • 1篇黄少妮
  • 1篇彭菊蓉
  • 1篇杜莉丽
  • 1篇井宇
  • 1篇张小峰
  • 1篇朱庆亮
  • 1篇李瑜
  • 1篇胡启元
  • 1篇王云鹏

传媒

  • 5篇陕西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青海气象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中低纬山地气...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陕西首场区域性暴雨预报服务分析
通过对2013年陕西首场区域性暴雨预报和决策服务过程的梳理发现,密切关注中央台的决策服务动向和从防汛部门获取相关信息以及与中央台及时会商是决策服务成功的重要一环;领导亲临预报一线指挥,及时果断提早发布暴雨预警和启动应急,...
侯建忠郭大梅徐娟娟雷斌
关键词:环流分析云图分析
文献传递
陕西中部一次局地短时暴雪天气的机理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利用高低空实况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对2018年1月28日陕西中部局地短时暴雪天气机理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局地短时暴雪是在系统性降雪结束之后,低层850hPa、700hPa已经转为干冷的西北气流,水汽条件差,大气低层绝对稳定的不利条件下产生的;有利的条件是:500hPa低槽东移,带来了强的冷空气;低层风速的辐合或中层较强辐合,配合高层辐散,仍然产生很强的上升运动,具有高架雷暴的特点。前期的系统性降水使得低层保持一定的湿度,当上升运动足够强时,将低层的水汽抬升,对局地强降水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水汽条件。
徐娟娟李萍云屈丽玮
陕西极端高温事件的多尺度异常特征分析
<正>1资料与方法近年来,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高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表现尤为突出,极端高温是中国夏季主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一。它的异常变化往往会对局部地区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1-4]西北地区作为气候敏感区,这一地区...
屈丽玮徐娟娟赵强李萍云
关键词:极端高温事件多尺度特征距平场
文献传递
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8年
基于陕西省第1次至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采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碳储量计算方法,研究陕西省近30年森林碳储量、碳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陕西省森林碳储量显著增加,由1987年1.21×10~8 t增加到2014年2.38×10~8 t,净增1.17×10~8 t;森林碳储量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点,呈现出陕南秦巴山地高,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低的特征;森林碳储量主要分布在秦巴山林区、关山林区、黄龙山林区和桥山林区,其中汉中森林碳储量最大,其次为延安,榆林最小。各地区的森林碳储量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
郝丽徐娟娟翟园张文静
关键词:碳储量碳密度
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在一次陕西极端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9年
利用中尺度WRF模式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探讨加入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GWDO)后对2013年陕西入夏以来最强的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能力和地形影响下强降水的形成机制。本次过程是在高空槽和低涡配合的有利形势下形成的,秦巴山区的地形作用对本次暴雨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在引入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后,模式对关中大暴雨中心的模拟能力有所提高,强降水落区及量级与实况更为接近,较为有效地改善了环流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的模拟。在引入地形重力波参数化方案后,这一地区环流进行调整,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对流不稳定配合强烈的上升运动,是影响关中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因素。该参数化方案对陕西暴雨预报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对陕南的暴雨区模拟还具有较大的误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井宇徐娟娟杜莉丽王建鹏
关键词:地形影响
2017年7月26日榆林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物理量、地面逐时降雨量、卫星云图FY-2G等资料,对2017年7月25—26日榆林市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高空冷槽、强盛的副热带高压、低空西南急流、东南气流共同影响下产生,暴雨落区位于副高588dagpm西北侧的辐合区;700hPa西南急流和850hPa东南气流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充沛水汽,长时间充沛的水汽输送和较强的水汽辐合是区域性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低层暖湿气流携带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影响陕北地区,在中层冷空气触发下产生强对流,强降水出现在能量锋区中;陕北地区500~850hPa深厚辐合层产生的强上升运动是暴雨发生的动力条件,暴雨落区和强度与上升运动相对应;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发展东移是造成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
徐娟娟李萍云曹慧萍
关键词:区域性大暴雨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2018年1月陕西区域性暴雪过程诊断被引量:13
2020年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FY-2G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和ECWMF 0. 125°×0. 125°高分辨率资料,对2018年1月3日陕西区域性暴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500 h Pa切断低压分裂低槽、700 h Pa西南急流和850 h Pa东风回流是暴雪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 Pa强西南急流、偏东气流分别携带来自孟加拉湾和东海的充沛水汽是产生区域性暴雪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层冷空气的侵入是本次暴雪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有利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和中低层深厚正涡度的发展和维持是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长约1100 km、宽约200 km、TBB≤-40℃的狭长云带东移过程中发展的TBB最低为-52℃、尺度为20~100 km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小时降雪量超过2. 0 mm、产生区域性暴雪的主要原因。本次暴雪属于冷季高架对流,对称条件不稳定导致的倾斜对流使上升运动加强,雷达回波表现为平行于0~6 km垂直风切变的平行带状结构,且雪带随气流移动。
徐娟娟郝丽刘嘉慧敏郭大梅赵强
关键词:切断低压低空急流
关中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气象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廓线资料、PM2.5质量浓度资料及HYSPLIT-4模式,对2016年12月31日—2017年1月6日陕西关中盆地一次霾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500hPa纬向平直气流、地面东高西低的典型环流形势下,稳定的大气层结和边界层逆温强烈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边界层风场存在500m之下的偏南风、500~1 000m偏北风和1~1.5km的纬向小风速区的三层结构特征,弱偏南风的水汽输送、弱对流不稳定和中高层的弱纬向风的阻挡,使得污染物在边界层内充分混合并堆积。污染物质量浓度与低层风关系密切,当低层为弱偏南风时,相对湿度逐渐上升,PM2.5质量浓度升高;反之,当气流转为偏北风时,相对湿度明显下降,PM2.5质量浓度降低。输送至西安的气团路径共有西北、偏南及本地路径三类,西北气流携带的大颗粒污染物、偏南气流的增湿效应及污染物的输送和本地污染源的叠加,共同造成了盆地的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其中直行偏南路径占比最高为38%,本地路径次之,占比25%。
徐娟娟郝丽王百灵樊超娄盼星
关键词:重污染气象特征
黄土高原一次疑似龙卷天气的中尺度特征
2024年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分钟级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榆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8月4日傍晚发生在榆林市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天气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疑似一次超级单体龙卷天气过程;(2)从环流背景来看,榆林市上空中层强干冷平流配合低层切变线、西南急流,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特征明显;从环境条件来看,强风暴发生前和发生期间,能量、抬升凝结高度、风切变满足龙卷发生所需的热力不稳定、垂直风切变条件;(3)雷达钩状回波结构清晰,并伴有强中气旋,>60 dBZ的回波和正负速度对已接地,呈现龙卷发生时的回波特征;(4)强风暴发生前后,由北向南经过榆林地区有多个龙卷涡旋TVS产品被识别;(5)气象要素场变化剧烈,地面气压明显降低,风速出现极值增强,风向发生突变,与龙卷发生期间风场观测特征基本一致,表明该区域出现龙卷的可能性较大。
徐娟娟刘慧敏刘勇冯典肖贻青
关键词:龙卷钩状回波中气旋
陕南东部一次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常规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地面逐小时降水、物理量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4月15日发生在安康东部的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带的中层弱冷空气与安康附近的东南暖湿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低层850 hPa东南气流为局地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比较充沛的水汽;大气低层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高空300 hPa的较强辐散与低层850 hPa较强辐合叠加,提供了较强的上升运动;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个水平尺度为100~200 km,云顶亮温TBB最低为-56℃,生命史为10 h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
徐娟娟郝丽屈丽玮胡启元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弱冷空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