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强

作品数:39 被引量:208H指数:10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暴雨
  • 11篇锋生
  • 10篇降水
  • 8篇强降水
  • 7篇触发
  • 6篇低空
  • 6篇短时强降水
  • 6篇雷达
  • 6篇暴雨过程
  • 5篇低空急流
  • 5篇水汽
  • 5篇急流
  • 4篇阵风锋
  • 4篇冷锋
  • 4篇冷空气
  • 4篇环流
  • 4篇冰雹
  • 4篇触发机制
  • 4篇稳定度
  • 3篇低涡

机构

  • 38篇陕西省气象局
  • 6篇铜川市气象局
  • 2篇云南大学
  • 2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陕西省气象学...
  • 1篇宝鸡市气象局

作者

  • 39篇赵强
  • 15篇王楠
  • 11篇陈小婷
  • 9篇屈丽玮
  • 9篇李萍云
  • 8篇井宇
  • 2篇姚静
  • 2篇严华生
  • 2篇戴昌明
  • 2篇郭大梅
  • 2篇徐娟娟
  • 2篇李静睿
  • 1篇刘瑞芳
  • 1篇李明
  • 1篇王建鹏
  • 1篇刘勇
  • 1篇马晓华
  • 1篇潘留杰
  • 1篇郝丽
  • 1篇杜莉丽

传媒

  • 11篇陕西气象
  • 7篇干旱气象
  • 3篇高原气象
  • 3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气象
  • 2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农技服务
  • 1篇河南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暴雨灾害

年份

  • 5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省短时临近智能预报服务系统NIFS
王楠赵强井宇胡启元李萍云
陕西地形复杂,北有黄土高原,南有秦巴山地,雷暴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其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域市内涝、雹灾、风灾对陕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由于强对流天气具有历时短、...
关键词: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黄土高原一次连续性强对流天气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榆林市CINRAD/CB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6月29日、30傍晚发生在陕西榆林市黄土高原地带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甘肃东部到陕西的低槽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直接影响系统,地面干线和辐合线触发此次对流天气;降雹区上空的垂直运动较强,对流有效位能较大,低层充沛的水汽通量输送明显,水汽通量散度汇合在陕西北部、适宜的0℃、-20℃层高度,为强对流天气的出现提供有利条件。三体散射长钉、超过8 km的50 d Bz强回波区、中等强度涡旋、逆风区都对冰雹天气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姚静井宇赵强李萍云
关键词:冰雹雷达回波三体散射
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陕西关中强对流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及触发机制被引量:18
2022年
2015—2018年陕西关中出现了4次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造成局部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全球模式对短时暴雨出现了漏报。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0.25°×0.25°)、地面加密自动站和西安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此类强对流的环境场特征和触发机制,为预报预警提供思路。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副高控制下的强对流往往与高温天气并存。对流发生时低层水汽含量大,可降水量在50 mm以上;相对于副高外围的系统性暴雨,此类天气水汽输送较弱;水汽输送强弱决定了过程总雨量大小。此类强对流强辐合中心位于地面到800 hPa,相对于系统性暴雨辐合中心位置更低,低层的辐合主要作用是克服对流抑制,释放不稳定能量。对流发生有利的环境条件包括: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低自由对流高度、中等强度对流有效位能、较厚的暖云层。触发机制主要是地面冷锋和低层风场辐合线,上游冷锋后的降水降温效应会加大温度梯度使冷锋增强,锋面侵入副高内部高温、高湿大气,从而触发对流;暖区对流一般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产生的冷池前沿阵风锋触发新生对流。秦岭地形对对流的移动和传播有明显影响,在关中北部新生对流南移过程中容易在秦岭北麓沿山维持,造成暴雨天气。而在秦岭北麓的地形辐合线上新生的对流系统,下山过程中由于势能向动能转化,对流系统移速加快,其出流边界触发平原地区对流发展,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更容易产生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
赵强陈小婷陈小婷王楠
关键词:强对流阵风锋触发机制锋生
秦巴山区一次暴雨过程中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正>2012年7月3‐4日陕南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强降水主要主线在秦岭的南麓、汉江河谷及大巴山区,共出现暴雨7站,大暴雨3站,汉阴日降水量142.4mm,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三大,暴雨造成汉江干流和9条支...
赵强屈丽玮王楠
关键词:暴雨地形锋生
文献传递
陕西雷暴大风时空分布和气象条件分析
2024年
分析陕西不同区域雷暴大风形成环境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此类过程的热力、动力和环流特征,为该类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基于2017—2022年地面观测资料、闪电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发布的第五代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陕西雷暴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并分区域对比分析暖型雷暴大风的环境参数和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陕北和关中东部为雷暴大风高发区,暖型雷暴大风明显多于冷型;夏季远多于其他季节,6—8月暖型雷暴大风陕北明显多于关中和陕南。雷暴大风高发时段为15:00—21:00(北京时,下同),且14:00—18:00暖型雷暴大风发生频率陕北明显高于关中和陕南。不同区域暖型雷暴大风发生前热力、动力条件存在一定差异,陕北过程前能量和水汽条件相对较弱,动力条件相对较强;陕南能量和水汽条件相对更强,动力条件相对较弱。频率高于15%的环流型为陕北西风型和反气旋配合西风型、关中西风型和反气旋配合西风型、陕南气旋配合西风型和反气旋配合西风型。陕北西风型和反气旋配合西风型,陕北位于冷涡低槽底部或低槽底部与副热带高压之间,850 hPa和500 hPa温差较大,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一定的不稳定条件,过程平均发生位置附近有切变存在,有利于对流天气触发;关中西风型,低层偏南气流较强,温度露点差较小;陕南气旋配合西风型,T-ln P图表现为近V型且能量条件较好;关中和陕南反气旋配合西风型,T-ln P图表现为近V型且水汽条件较好。
井宇陈闯赵强刘菊菊
关键词:雷暴大风环境参数环流特征
西安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风廓线雷达特征分析
2016年
2015年8月3日西安地区突发短时强降水,强度之大近年少有,并引发山洪。此次降水过程天气背景具备较好的对流潜势及湿度条件,是冷锋系统触发的强对流天气。应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并结合ncep分析场,分析发现风廓线雷达能够对冷锋系统的作用进行比较细致的体现,能够探测到冷锋带来的低空冷平流,而低空冷平流产生的逆温为当地集聚不稳定能量;冷锋过境产生的近地面大风也能够在风廓线雷达中得以观测,表现为超低空急流,起到水汽传输与抬升的作用;风廓线雷达探测到的中空弱冷平流,与低空暖平流相叠加,使得不稳定形势得以维持;当中空冷平流与超低空急流消失后,降水迅速结束。
王楠井宇赵强
关键词:风廓线雷达冷锋短时强降水超低空
关中一次阵风锋触发的强对流天气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雷达、探空和自动站等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7月26日关中地区快速发展移动的强对流天气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出流边界在对流风暴局地生成、快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显示:26日上午关中东部地区存在有利于对流风暴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条件,包括明显的热力不稳定,低层强的偏南气流及暖平流;午后秦岭山区对流云团下山过程中和西安南部多个对流单体合并加强,形成强的冷池和雷暴高压,激发出阵风锋,阵风锋是本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机制;雷达图上新的对流单体在阵风锋前径向风风向切变最大处触发,大风天气出现在阵风锋后部强的反射率因子梯度区;阵风锋位于冷池前沿,两者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雷暴合并补充加强了冷池强度,有利于阵风锋及强对流天气维持较长时间;边界层风向与阵风锋移动方向相反,而边界层以上的风向与之相同是阵风锋触发的对流风暴维持发展的一个因素。
陈小婷赵强刘瑞芳杜莉丽
关键词:强对流雷暴大风阵风锋
黄土高原一次副高外围暴雨的对流环境及触发条件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interim逐6 h 0.5°×0.5°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7年7月25-26日陕北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河套地区西风东移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在陕西交汇,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陕北暴雨区有两支水汽输送带,700 hPa上西南风急流水汽输送以及850 hPa上偏东风急流水汽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700 hPa上榆林东部水汽辐合抬升,加之850 hPa偏东风在东部河谷辐合爬升,造成榆林东部地区的大暴雨天气;对流条件分析发现,暴雨发生前陕北地区中低层湿度较好,850 hPa比湿达到15~17 g/kg,大气不稳定度强,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达到28℃,假相当位温相差18℃,CAPE值达到了2 354 J/kg,充沛的水汽、能量条件为对流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河套东北侧弱干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陕北形成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大气湿斜压性增强,锋生触发陕北地区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强降水;不稳定分析表明,在降水前期及初期,大气对流不稳定度高,随着降水的产生,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强降水凝结潜热对中层大气的加热作用,又使得大气斜压不稳定增强,中层大气锋生造成的垂直运动使得陕北地区的强降水持续,造成大暴雨天气。
赵强赵强韩洁
关键词:大暴雨MCC锋生
2018年1月陕西区域性暴雪过程诊断被引量:14
2020年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FY-2G黑体亮度温度TBB资料和ECWMF 0. 125°×0. 125°高分辨率资料,对2018年1月3日陕西区域性暴雪进行诊断。结果表明:500 h Pa切断低压分裂低槽、700 h Pa西南急流和850 h Pa东风回流是暴雪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 Pa强西南急流、偏东气流分别携带来自孟加拉湾和东海的充沛水汽是产生区域性暴雪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层冷空气的侵入是本次暴雪发生的主要触发机制;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有利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和中低层深厚正涡度的发展和维持是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长约1100 km、宽约200 km、TBB≤-40℃的狭长云带东移过程中发展的TBB最低为-52℃、尺度为20~100 km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小时降雪量超过2. 0 mm、产生区域性暴雪的主要原因。本次暴雪属于冷季高架对流,对称条件不稳定导致的倾斜对流使上升运动加强,雷达回波表现为平行于0~6 km垂直风切变的平行带状结构,且雪带随气流移动。
徐娟娟郝丽刘嘉慧敏郭大梅赵强
关键词:切断低压低空急流
不同天气尺度强迫下陕西暴雨的成因对比
2024年
选取常规高空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20年8月4—7日陕西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探讨了暴雨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暴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5日陕北区域暴雨和7日陕西中南部暴雨,二者的环流背景差异显著;5日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高空槽、低空急流和低涡,中低层急流强且维持时间长,系统涡度大、辐合强,天气尺度强迫强;7日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短波槽和低层切变,中低层大气风速小,系统涡度小,辐合相对弱,天气尺度强迫较弱。4—5日中低层大气水汽输送强,水汽输送较气候态偏大3~4σ;700 hPa西南急流和850 hPa东南急流给陕北带来充沛的水汽,中低层大气存在明显低涡,大气湿斜压性强,同时低涡南侧有明显锋生,次级环流增强上升运动,水汽在低涡中心及右侧强烈辐合抬升,强降水得以维持;800~700 hPa存在条件对称不稳定,进一步增强上升运动,异常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偏强的低涡造成持续的上升运动是本阶段产生极端大暴雨的主要原因。6—7日陕西中南部水汽输送较弱,水汽辐合强度较小,但本地可降水量大;暴雨区为暖湿大气控制,对流不稳定较强,对流有效位能大,切变线辐合抬升触发对流,降水对流性更强;本阶段强降水较为分散,但雨强大且持续时间短,与地形关系密切。
赵强赵强赵世发陈小婷陈小婷屈丽玮
关键词:暴雨低涡锋生大气不稳定度条件对称不稳定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