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飞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 中原青铜铸造工艺在南方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 2024年
- 中国古代青铜范铸工艺在龙山时代(4300-3800 BP)的豫西、晋南地区初见端倪,经历了二里头时代(3800-3600BP)、二里岗时代(3600-3300 BP)青铜工匠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商周时期逐步走向成熟,在“金道锡行”南北要道上的南铜(锡)北运与北人南下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中原青铜铸造工艺逐步传播至长江流域,再经过巴蜀、荆楚以及吴越等地区的诸侯国逐步被输送到云贵高原、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腹地,南方各民族群体对其进行借鉴、吸收、融合与创新,并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南方青铜文化。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不断地向南扩张与文化输出,直接加速了中原与南方各地的经贸往来、人口迁徙以及文化交融,中原青铜铸造工艺也快速在云贵高原、岭南腹地落地生根,南方贵族制作了大量铜鼓、铜钟以及贮贝器等为代表的青铜礼乐器,这一时期南方社会的青铜礼乐制度达到鼎峰,古滇国、夜郎国以及瓯骆等百越族群用中原青铜工艺创造的铜鼓及其铜鼓文化影响深远,加速了南方社会对华夏青铜文明的文化认同及其华夏化进程,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 胡飞徐雨(文/图)
- 关键词:铜鼓文化
- 闽西永定土楼的病害调查与保护对策被引量:1
- 2019年
- 永定土楼作为福建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土楼建筑,见证了客家先民的生活与智慧。永定土楼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更加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但土楼建筑的本体保护却一直被忽视。通过对永定地区部分土楼的实地考察,发现土楼的夯土墙存在裂隙、剥蚀、风化、墙皮起翘、脱落等病害,木质构件则出现开裂、变形、腐蚀糟朽、虫蛀等病害,结合夯土墙、木质文物的保护方法,并针对永定土楼的病害类型及其所处环境,提出了相对应的保护措施,为将来闽西永定土楼的科学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 胡飞钟志良
- 关键词:永定土楼病害调查
- 民族院校文物保护课程教学方法探析被引量:3
- 2017年
- 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在办学宗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学科专业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色。民族院校的文物保护课程教学亟待从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学生背景以及专业合作与交流等多个方面来综合改善教学环境,以求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综合型文物保护科技人才,提升民族文物在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各少数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 胡飞
- 关键词:民族院校文物保护教学方法
- 淮河中游地区史前人类生业模式变迁的环境考古学观察
- 2023年
- 淮河中游地区位于长江、黄河流域之间,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顺山集文化、双墩文化、侯家寨文化,吸引了海岱地区的大汶口中、晚期文化与龙山文化的进入,形成了一条别具地域特色的史前文化发展之路。为了响应与适应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化,淮河中游地区史前人类因地制宜地采用动态演变的生业模式,原始农业也从单一的稻作农业转变为稻粟混作农业,为史前人类的生存及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与经济基础,推动了这一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加速了史前社会的复杂化与文明化进程。充分反映了史前人类对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与主观能动性。
- 胡飞
- 关键词:史前人类环境变化
- 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气候与环境被引量:6
- 2019年
- 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已渐趋完善,重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历史,是深入理解人类文化发展过程和人地关系的重要前提。借助多年来实地考察、环境考古研究的成果,结合现有的地质学、考古学以及历史文献等方面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气候环境经历了温凉偏湿、温暖湿润、更加温暖湿润以及逐渐趋于温和偏干、直至洪涝频发的演变过程,且与顺山集文化、双墩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时代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理解淮河中游地区史前社会变迁与人地关系提供重要科学信息。
- 胡飞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气候
- 淮河中游地区史前人类文化演化过程的环境考古学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淮河中游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多重过渡地带,又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东部沿海与西部腹地之间古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化过程与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暖干型气候条件有利于史前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冷湿型气候环境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该地区文化的演化过程充分反映了史前人类对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主观能动性。
- 胡飞胡飞杨玉璋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 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初步科学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金属丝为Sn-Pb合金,熔点~200℃,与现代Sn-Pb共晶焊料相近,应该不是铸造青铜器时所使用的配料,极有可能与当时青铜器的焊接相关,但是否是古代青铜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丝",还有待相关的考古新发现及其科学研究验证。
- 胡飞胡飞秦颍曲毅
- 关键词:西周早期金属丝
- 湖北荆州张大冢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 2024年
-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 胡飞闻磊秦颍
- 关键词:青铜器合金成分金相组织
- 青岛城阳财贝沟东周墓出土青铜容器的成分与金相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利用手持X射线荧光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对青岛城阳财贝沟东周墓出土11件青铜容器进行成分和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1件青铜容器均为Cu-Sn-Pb三元合金,且含有少量铁、锑、银等金属杂质元素。大多数青铜容器为铅锡青铜材质,铅含量普遍较高,平均约为17.58%,青铜容器均为铸造成形,未见铸后加工工艺。同一墓葬中青铜容器的合金成分相近,不同墓葬中的同一器型的青铜容器在合金技术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财贝沟东周墓出土青铜容器多为素面,基体普遍锈蚀严重,不少金相组织中还发现有自由铜晶粒,与青铜容器的合金成分、铸造工艺及埋藏环境影响下的电化学腐蚀有关,但其出土青铜容器的合金配比、成型技术与机械性能间接反映出当时工匠拥有成熟的青铜铸造技术和陪葬青铜容器的礼器功能趋于淡化,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齐国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当下对青铜容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胡飞张涛曹琼文尹潇
- 关键词:青铜容器金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