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居中

作品数:152 被引量:91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历史地理
  • 31篇农业科学
  • 28篇天文地球
  • 2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艺术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5篇遗址
  • 35篇石器
  • 31篇新石器
  • 29篇贾湖遗址
  • 28篇考古
  • 26篇石器时代
  • 25篇新石器时代
  • 21篇农业
  • 18篇出土
  • 13篇遗存
  • 13篇考古学
  • 13篇古学
  • 12篇稻作
  • 11篇食物
  • 10篇植物性食物
  • 10篇繁昌窑
  • 9篇植物
  • 8篇稻作农业
  • 8篇遗址出土
  • 8篇青白瓷

机构

  • 134篇中国科学技术...
  • 15篇河南省文物考...
  • 10篇中国社会科学...
  • 9篇中国科学院植...
  • 9篇安徽省文物考...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河南省文物考...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浙江省文物考...
  • 4篇南京博物院
  • 4篇河南省文物研...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中国艺术研究...
  • 3篇湖北省文物考...
  • 2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51篇张居中
  • 57篇杨玉璋
  • 10篇王昌燧
  • 9篇姚凌
  • 9篇孔昭宸
  • 8篇王象坤
  • 6篇方方
  • 6篇翁屹
  • 6篇蓝万里
  • 5篇范方芳
  • 5篇胡飞
  • 5篇杨晓勇
  • 5篇刘长江
  • 4篇陈昌富
  • 4篇尹若春
  • 4篇崔启龙
  • 3篇林留根
  • 3篇张东
  • 3篇张娟
  • 3篇邱平

传媒

  • 13篇第四纪研究
  • 11篇人类学学报
  • 11篇华夏考古
  • 10篇东南文化
  • 10篇农业考古
  • 8篇考古
  • 8篇中原文物
  • 8篇南方文物
  • 5篇微体古生物学...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2001年原...
  • 3篇中国陶瓷
  • 3篇考古与文物
  • 3篇江汉考古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CCAST“...
  • 2篇中国书法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农史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14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2013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7
2017年
2013年秋对贾湖遗址的第八次发掘,揭露出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等遗物。在属贾湖遗址第一期的2013F5室内堆积下发现两座成年男性墓,皆出有骨笛、象牙雕板及成组龟甲等高等级随葬品。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室内墓,对研究史前墓葬制度及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社会状况等具有重要价值。
杨玉璋杨玉璋蓝万里张居中袁增箭蓝万里
关键词:贾湖遗址墓葬新石器时代
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科技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解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出土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特征及产地来源,本文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热膨胀仪和吸水率仪对遗址出土的7件印纹硬陶和3件原始瓷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上述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较为接近,皆具有南方陶瓷“高硅低铝”的典型特征,但原始瓷样品胎料组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二者胎体的助熔剂含量总体偏低;原始瓷釉以CaO为主要助熔剂,属高温钙釉,其釉料配制时未添加草木灰,可能是由黏土配以其他富含CaO、MgO的原料制作而成。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偃师商城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至少应有两处以上的产地来源,其中多数与二里头遗址样品成分接近但离散程度较高,少数样品与福建辽田尖山窑样品关系密切。
杨玉璋曾令园陈国梁孙炳桂龚莹雪张居中
关键词:偃师商城原始瓷工艺特征
从“研”到“砚”——论砚台形制的最初演变被引量:11
2011年
砚是根据中国传统书写和绘画的特有需要产生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前身是原始研磨器,而砚最初的汉字表示也并不是"砚"字,而是"研"字。古代文献以及出土砚墨实物材料都表明,从"研"到"砚"的过程正对应了东汉时期砚台形制的最初演变,这种演变与墨的形制改变有着直接联系。
沈晓筱张居中方晓阳
关键词:形制
凤阳明中都遗址出土琉璃瓦胎体制作工艺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为探索明代初期中国琉璃瓦制作工艺技术水平与工艺特点,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 EDXRF),对安徽凤阳明中都及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69件琉璃瓦样品胎体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热膨胀仪、吸水率测定仪和偏光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样品胎体的烧成温度、吸水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与显微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明中都样品胎体根据元素化学组成差异可分为高钙高铁、低钙高铁和低钙低铁三种类型,表明该遗址琉璃瓦样品胎体制作原料可能具有不同来源,同时,部分明中都样品的化学组成与南京明故宫样品较为接近,而上述两处遗址样品与北京故宫样品在化学组成上皆具有显著差异。烧成温度、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明中都琉璃瓦瓷质胎体样品的烧成温度较高,达到了1 141℃,且吸水率和显气孔率明显较低,达到了瓷胎的标准,而陶质胎体琉璃瓦样品的烧成温度约为880~1 100℃,吸水率和显气孔率较大,且不同样品间差异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明中都琉璃瓦胎体的来源不同,导致不同样品在烧成温度、吸水率、显气孔率等方面差异较大。与北京、南京二处的琉璃瓦样品相比,明中都样品吸水率及显气孔率稍微高于二处,但三处陶胎琉璃瓦样品胎体的烧成温度基本都在1 100℃以下。明中都三种不同类型样品胎体显微结构差异较小,矿物颗粒粒径和孔隙大小相近,其中部分石英晶体具有明显的熔蚀边。此外,明中都和明故宫样品的显微结构特点显示两处遗址样品胎体原料加工皆较为精细,原料淘洗和烧结程度较高,琉璃瓦物理性能较好。对明初洪武时期明中都出土琉璃瓦烧制工艺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了解我国琉璃瓦工艺发展历程、还可对探索明初琉璃制作工艺和明中都营建的组织形式等提供科学依据。
杨桂美杨玉璋姚政权张茂林王志张居中
关键词:琉璃瓦化学组成
大辛庄遗址人与动物遗存的同位素分析
万万张居中杨晓勇方辉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古环境分析
2016年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特殊的南方酸性红土埋藏环境,使文化层中的有机遗存基本腐蚀殆尽,不利于14C年代测定以及孢粉等古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本文通过对该遗址地层地球化学元素、磁化率、粒度以及烧失量等古环境代用指标的测试分析,并结合已有的植硅体分析结果以及宁绍平原全新世早期自然地层所记录的孢粉信息,对小黄山遗址气候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小黄山Ⅰ期气候环境温和湿润,雨水充沛,生态环境优越。小黄山Ⅱ期气候环境比小黄山Ⅰ期温暖干燥,小黄山Ⅲ期则比前两期更加趋于干燥,并分别在小黄山Ⅱ、Ⅲ期后段发生了显著的突发性干旱事件,结合小黄山遗址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分析,本文认为气候环境的逐渐暖干以及两次突发性的干旱事件很可能是导致小黄山遗址上山文化向跨湖桥文化转变以及最终跨湖桥文化在小黄山遗址衰亡的主要原因。
胡飞杨玉璋张居中王海明
关键词:环境变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龟鳖类(提要)
<正>龟鳖类作为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从化石记录看,至少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有广泛的分布。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当中也出土了大量的龟鳖。鳖主要用来食用,龟除了
范方芳张居中
关键词:龟鳖类新石器时代遗址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滨海平原新石器遗址的时空分布格局——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地貌演化与人地关系被引量:34
2018年
中国东部滨海平原史前文化遗址分布密集,是中国最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区之一,也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区,环境变化记录丰富,为研究过去"人-地关系"提供了重要素材.本文统计了史前和商周时期遗址2000余处,其中年代确定的新石器遗址655处.利用DEM和GIS分析方法,对遗址点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发现遗址数量的变化和时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区域地貌的演化(尤其是海岸线的变化),而区域地貌的演化又受控于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早全新世早期,遗址零星分布于浙东山间盆地,远离海洋.在约9~7ka期间,中国东部滨海平原区(包括陆架区)广泛海侵,其西南和南侧为滨海的低山及岛屿,为新石器人类提供了有限的生存空间,文化类型中含有明显的"海洋成分".7ka前后是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的重要转折期,海平面接近于(但是低于)现在的高度.约7ka之后海平面上升速率大幅度降低,而此时流域沉积物供给丰富,因此快速淤积成陆,海岸线东撤,陆域面积的扩大为新石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中国东部滨海平原区地势平坦,海拔很低,河网密布,又处于黄淮、江淮和钱塘江等大河的下游洪泛区,容易受到极端气候环境事件的袭扰,从而影响新石器文化的分布、迁移和演替.
郑洪波周友胜杨青杨青胡竹君凌光久张居中王颖颖曹叶婷黄宪荣成玥张笑宇吴文祥
关键词:新石器海平面变化地貌演化
安徽繁昌柯家冲窑青白瓷釉化学组成及其制釉工艺来源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解繁昌柯家冲窑青白瓷釉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演变过程,并探索我国南方早期青白釉的工艺技术来源,本文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分析了柯家冲窑五代至北宋中期不同阶段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并将分析结果与同时期北方定窑白瓷釉及南方越窑青瓷釉化学组成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繁昌柯家冲窑青白釉化学组成在北宋中期时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尤以SiO_2含量的下降和CaO含量的上升最为明显,着色元素Fe,Mn,Ti的氧化物含量自五代时期至北宋中期变化幅度很小,繁昌柯家冲窑青白釉釉色由偏白向偏青转变的原因可能与该窑瓷器胎色的不断加深有关。此外,主成分分析及具有相似功能特性的元素组合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繁昌柯家冲窑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与北方定窑白瓷釉较为接近,其釉料配方工艺可能来源于同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定窑为代表的白瓷窑场。本文研究结果对了解我国早期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特征及晚唐五代时期南、北方制瓷工艺技术交流问题等有重要学术价值。
杨玉璋曾令园汪发志崔炜徐繁张居中
关键词:繁昌窑青白釉化学组成
贾湖遗址墓葬腹土古寄生物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近二三十年来,古寄生物学在国外发展较为迅速,对古尸、粪化石和粪土的古寄生物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对墓葬腹土的古寄生物研究很少涉及。在国内,古寄生物学研究整体相对滞后,专门从事古寄生物研究者至今鲜见。我们通过对贾湖遗址墓葬腹土进行古寄生物研究,发现了一些寄生虫卵,这是对墓葬腹土研究的一次尝试和探索,也为古寄生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张居中任启坤翁屹蓝万里薛燕婷贾楠
关键词:贾湖遗址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