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平
-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73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椎体形态变化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中伤椎固定及非伤椎固定的椎体变化情况,探讨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7年4月收治并经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病例各40例,分为伤椎上下一个椎体固定组(A组),经伤椎固定组(B组)及伤椎上下两个椎体固定组(C组),通过胸腰椎影像学比较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结果A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0.1%±8.8%和15.6±4.7°,术后9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88.6%±7.4%和16.1±4.1°,B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3.0%±6.5%和3.2±1.2°,术后9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2.8%±7.0%和5.3±2.4°;C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3.7%±6.2%和2.6±1.4°,术后9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3.8%±5.8%和3.6±2.1°。B组、C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9个月椎体高体及后凸cobb角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伤椎固定后椎体形态明显优于非伤椎固定,为骨折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有利于植骨融合,降低了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因此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可行的并且有效的。
- 汤国良陈涛陈顺宝秦波韩利峰黄协赞仲平
- 关键词:内固定后路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