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涛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73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胸腰段
  • 2篇胸腰段爆裂骨...
  • 2篇腰段
  • 2篇后路
  • 2篇骨折
  • 2篇爆裂骨折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检查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椎骨
  • 1篇椎体
  • 1篇内固定
  • 1篇后路手术
  • 1篇后路手术治疗

机构

  • 2篇解放军第27...

作者

  • 2篇陈顺宝
  • 2篇韩利峰
  • 2篇汤国良
  • 2篇秦波
  • 2篇黄协赞
  • 2篇陈涛
  • 1篇周许辉
  • 1篇仲平

传媒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骨折,外科手术的目的是矫正畸形、缓解疼痛、稳定脊柱和保护脊髓神经,并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近年来,随着脊柱Denis三柱理论的确立、CT及三维重建与MRI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各种内固定器的发展,胸腰椎骨折的各种手术治疗已普遍开展,但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较多争议。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因其解剖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操作较容易,成为临床医生所青睐的方法。
汤国良陈涛陈顺宝秦波韩利峰黄协赞周许辉
关键词: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脊柱骨折DENIS影像学检查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椎体形态变化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后路不同内固定方式中伤椎固定及非伤椎固定的椎体变化情况,探讨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02年2月至2007年4月收治并经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病例各40例,分为伤椎上下一个椎体固定组(A组),经伤椎固定组(B组)及伤椎上下两个椎体固定组(C组),通过胸腰椎影像学比较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结果A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0.1%±8.8%和15.6±4.7°,术后9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88.6%±7.4%和16.1±4.1°,B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3.0%±6.5%和3.2±1.2°,术后9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2.8%±7.0%和5.3±2.4°;C组术后6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3.7%±6.2%和2.6±1.4°,术后9个月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93.8%±5.8%和3.6±2.1°。B组、C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9个月椎体高体及后凸cobb角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伤椎固定后椎体形态明显优于非伤椎固定,为骨折内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有利于植骨融合,降低了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因此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可行的并且有效的。
汤国良陈涛陈顺宝秦波韩利峰黄协赞仲平
关键词:内固定后路爆裂骨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