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克成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学术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史家
  • 2篇历史系
  • 2篇民国
  • 1篇新派
  • 1篇学人
  • 1篇艺术
  • 1篇战时
  • 1篇人文
  • 1篇人文教育
  • 1篇人文教育思想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倾向
  • 1篇盛唐
  • 1篇盛唐文化
  • 1篇史前
  • 1篇史学
  • 1篇史学思潮
  • 1篇述论

机构

  • 7篇上海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9篇颜克成
  • 2篇陈勇
  • 1篇王传凯
  • 1篇张坤
  • 1篇邵华

传媒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史林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缪凤林的民族史研究
王国维早年有诗作《咏史》二十首,其第一篇云:“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从诗中“西陲”、“东迁”、“昆仑”等词语中反映的信息看,则是王国维在清末也已关注到当时流行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颜克成
关键词:民族史学术研究
岑家梧的中国史前民族艺术研究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以岑家梧留日时期和西南边疆调查时期的治学经历为考察重点,探析他在中国史前民族艺术研究方面的特点。笔者认为留日时期他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史前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进化为主线,在《图腾艺术史》、《史前艺术史》中初步形成了其艺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归国后,他在西南边疆民族调查中,采用多学科综合交叉、融会贯通的研究方法,深入田野,论证了我国西南边疆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研究、艺术起源研究和史前艺术研究中的独特作用。这是他对留日时期史前艺术研究的实证继承,又为其史前艺术研究思想的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全面提出了艺术社会学的理论观点。
颜克成
关键词:岑家梧图腾艺术边疆民族民族艺术
民国南北学风中的缪凤林被引量:1
2013年
近代学界,南北分庭抗礼多为后世史家言说,南高学者多被贴上"保守"标签,缪凤林作为传统派史家,在民国学术语境中却呈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史学倡导求真与致用并行,并以《史地学报》、《史学杂志》等刊物为依托,紧随新史学风行以来的学界脉象,以确立民族文化自信为治史鹄的。与北方新派学人在文化思想、学术上虽有矛盾,但在国势多变的危机下,二者亦有相互认同与交流,这种纠缠弔诡之处正是民国时期学界曲折发展的真实写照。
颜克成
关键词:北学传统派学术
抗战时期云南地区民族学调查与研究述论被引量:1
2012年
抗战时期是我国民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族群众多,成为抗战时民族学调查和研究的重点区域。在梳理中国早期民族学史发展脉络的同时,对有关云南地区抗战时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进行探究,认为这一时期形成了国民政府、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民族学家个人"三位一体"的调研情况,正是三者的相互促进和影响,促进了民族学的发展和边政学的兴起,同时也带动了云南地区民族学学术研究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
颜克成
关键词:抗战时期民族学
1924年鲁迅西安行考略
2013年
鲁迅对于唐代的文化具有深切的认识和精到的见解,认为盛唐的文化观念可以作为当代的参照,例如,对于自己之文化抱有极强的把握,深具自信力;同时对别种文化亦有广阔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这样才能圆融而以促自己文化的发展。这让鲁迅早有以杨玉环故事为中心的创作动机,但是1924年西安讲学时,对沿途中原大地的苍凉衰破之景有了更为切身的感受,中国社会现实的黑暗落后和政治的腐败无能,活生生的呈现在鲁迅的眼前,无疑在他的心底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带给鲁迅的不是兴奋和用历史小说来歌颂的光明前景,留给他的只是破败和荒凉的体验,让鲁迅心中原本描摹的美好意境大打折扣,千古兴亡的幻灭感使其最终放弃了这一创作的打算。而从李济、蒋廷黻等此行同仁对鲁迅形象的描述中,亦可体味出鲁迅多重性格中的朴实面相。
颜克成邵华
关键词:盛唐文化
“民国史家与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2012年
2012年6月29日-7月1日,上海大学历史系暨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民国(1912—1949)史家与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80多篇,来自国内外120多位学者围绕着民国史学思潮与流派、民国史学的研究方法、史家思想的源流比较与重新评估、中西史学的交流与互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颜克成王传凯
关键词:史学思潮民国史家文明研究历史系
钱伟长的人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被引量:3
2013年
钱伟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人文教育,把培养理想的人格放在首位,强调通专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钱伟长的人文教育思想,对克服当今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有指导意义,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陈勇颜克成
关键词:人文教育素质教育通识教育
文图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刘勰审美倾向新探
2016年
刘勰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还具有高超的视觉艺术鉴赏水准,他常以绘画、锦绣、衣服图案等物来比拟文字作品,而绘画、锦绣、衣服图案等物可以用"图像"一词来统称。顺着这些图像语汇,逐渐走进刘勰的精神世界,我们发现:他对文学与图像的异质性有着明晰的认识,深知文学重在表情达意,图像则重在存形留影;他持有文学高伟、图像卑下的审美观点,崇尚汉字组成的篇章,贬抑色彩、图案、纹样等构成的图像;他"丹青初炳而后渝,文章岁久而弥光"的论断从载体角度看绘画、从意义角度看文章,这种视角的不对等亦是其重视文学、轻视图像审美倾向的显现。本文将《文心雕龙》看作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在"图像"视角之下,从文学和图像关系理论的维度,对《文心雕龙》进行了重新研读和细致分解,力图对刘勰的审美倾向作出新的解释,进而开掘《文心雕龙》的思想资源,阐发其当下价值与现实意义,呈现给读者一个"新"的刘勰,以期为当前的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张坤颜克成
关键词:审美倾向
西南联大历史系课程设置与教研的时代特征
2013年
西南联大历史系在承继晚清民初旧学制的基础上,发展成以时间、空间、事类为中心的三大课程群组,通识中有专精,专精中贯以通识,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讲史之时代使命。该系诸师"学术报国"、"读史救亡"的价值取向,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学术品格浸润教坛,在国难方殷的抗战时期,他们为民族文化续命,肩负起了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陈勇颜克成
关键词:西南联大历史系课程学术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