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丹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3篇密度泛函
  • 3篇泛函
  • 2篇紫外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泛函理论
  • 1篇单重态
  • 1篇电子密度
  • 1篇电子密度拓扑...
  • 1篇三重态
  • 1篇双酚
  • 1篇双酚A
  • 1篇水解反应
  • 1篇水解反应机理
  • 1篇谱学
  • 1篇谱学性质
  • 1篇紫外可见
  • 1篇紫外吸收
  • 1篇紫外吸收光谱
  • 1篇咪唑
  • 1篇咪唑类

机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王朝杰
  • 4篇李慧丹
  • 2篇金芩
  • 2篇王燕妮
  • 1篇何碧如
  • 1篇董丽霞

传媒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广东化工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环境对二苯甲酮单重态和三重态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2017年
目的:分析二苯甲酮(BP)单重态和三重态在气相和溶剂相(环己烷、氯仿、乙醚、乙醇)中的结构和谱学性质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方法在CAM-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下计算分析BP的几何结构、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并运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考察溶剂效应。结果:BP的单重态和三重态都是非平面对称分子;单重态紫外吸收峰有2个,其中最大吸收波长λmax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红移;三重态吸收峰比单重态多一个,吸收强度减小。红外光谱中单重态的νC=O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三重态中νC=O消失,出现一个νC-O和νC-C的混合振动峰以及C-H弯曲振动峰。结论: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单重态λmax和νC=O红移,三重态紫外吸收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但三重态的几何构型及红外振动峰变化不明显。
李慧丹徐佳禛牟永晓王朝杰
关键词:二苯甲酮密度泛函理论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
吉非替尼谱学性质计算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吉非替尼是第一个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药物.该文采用5种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 B3LYP,BHand HLYP,M06-2X,CAM-B3LYP和LC-?PBE在6-311++G**水平上对吉非替尼分子的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比较计算值和实验值得到最佳的计算条件.研究结果表明,CAM-B3LYP和M06-2X是最佳的用于描述吉非替尼分子红外光谱的方法;B3LYP//GIAO(Gauge-Including Atomic Orbital)方法预测得到的吉非替尼在(CH13)2SO中的H NMR与实验值最为接近,用于预测13C NMR的最佳方法是B3LYP//CSGT(Circularty Sgmmetrical Gabor Transform).
王燕妮金芩李慧丹王朝杰
关键词:吉非替尼密度泛函紫外可见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噻替哌和替哌水解反应机理被引量:1
2017年
运用DFT中的CAM-B3LYP方法并结合PCM在6-311++G(d,p)基组水平计算研究[Thiotepa(Tepa)-n H_2O](n=1,4)在气相和水相中水解反应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几何结构、势能曲线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气相中Thiotepa(Tepa)-1H_2O第二步水解过程(X-COM1-2-H_2O→X-TS1-2)为限速步骤,能垒为227.4(206.3)k J?mol-1,速率常数分别为9.30×10-29和4.83×10-25 s-1。气相中Thiotepa(Tepa)-4H_2O水解反应的限速步骤速率常数比Thiotepa(Tepa)-1H_2O增大了1.98×103-4.59×105倍,表明增加第一溶剂层后Thiotepa(Tepa)水解速率加快。考虑远程溶剂化效应后,Thiotepa(Tepa)-1H_2O水解反应限速步骤的活化能垒降低了16.2和21.4 k J?mol-1,而Thiotepa(Tepa)-4H_2O反应限速步骤能垒增加了24.4和35.7 k J?mol-1,水解难度增加,但两种水解途径的氢键复合物及产物能量均降低,热力学有利。气相和水相中的计算结果均表明噻替哌能垒比替哌高,与实验测定水解结果一致。氢键复合物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表明在X—H···Y体系中氢键强度为O···H>Nleaving···H>S···H。
徐佳禛李慧丹牟永晓王朝杰
关键词:噻替哌水解反应密度泛函理论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溴咪唑类离子液体与双酚A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在CAM-B3LYP/6-31++G**水平上研究了医药材料中双酚A(Bisphenol,BPA)及其与溴咪唑类离子液体([Cnmin,n=2,4,6,8]Br)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构型和相互作用,并对稳定构型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结果表明,BPA与溴咪唑类离子液体形成的复合物随着阳离子咪唑环上碳链的增加,形成的复合物越稳定。溴咪唑类离子液体产生的最大吸收峰由咪唑环上与两个N原子相邻的C-H伸缩振动产生;BPA与溴咪唑类离子液体复合物的红外最大吸收峰则主要由BPA环上的氧氢键伸缩振动产生。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Cnmin,n=2,4,6,8]Br-BPA复合物均存在一个特征吸收峰,随着咪唑环上碳链的增加,最大吸收峰蓝移。
董丽霞王燕妮李慧丹徐佳禛金芩何碧如王朝杰
关键词:BPADFTUV-VI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