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锐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乌有乡消息...
  • 1篇新生活运动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虚无
  • 1篇夜空
  • 1篇意象
  • 1篇译本
  • 1篇身份
  • 1篇神话
  • 1篇生活艺术化
  • 1篇生态美育
  • 1篇生态女性
  • 1篇生态女性主义
  • 1篇他者
  • 1篇他者身份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形象
  • 1篇女性主义
  • 1篇女性主义角度

机构

  • 8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8篇张锐
  • 1篇杨金才
  • 1篇潘润润
  • 1篇徐惟琦

传媒

  • 2篇福建师大福清...
  • 2篇美育学刊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外语教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哦,星夜空》:沃尔科特的华丽谢幕
2024年
2014年德里克·沃尔科特出版了最后的剧作《哦,星夜空》。此剧虽非沃尔科特戏剧的巅峰之作,却无疑是他本人入戏最深的佳作。耄耋之年的沃尔科特自感江郎才尽,来日无多,此时尤为感怀梵高创作欲最为丰沛的阿尔岁月,期待从中找到不竭的艺术源泉。剧中梵高与高更从相知、疏离到和解的历程也映照了沃尔科特在将死岁月希冀用爱与宽容实现与自我、与他人及整个世界的和解。这是一部向死而生之作,梵高最璀璨的《星夜空》是死亡的狂想曲,在这部剧作中寄寓了沃尔科特向这个世界的华丽谢幕。
张锐
关键词:梵高回家
“微音迅逝”的《乌有乡消息》首译本
2021年
大革命失败后,进步人士渴望在左翼书籍中找到出路;1930年,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全译本应运而生。林微音的译本看似"忠实",却置换了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并"陌生化"了书名与作者名,间离了读者层累积十年的阅读期待。如此种种翻译策略看似规避国民党当局查禁,实则寄寓了林微音消极的人生态度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摩登"的林微音为译本晕染了一抹彼时黄埔滩头消费主义的色彩,使"去左翼化"进一步滑向"庸俗化"。因此,该译本不仅有负20世纪30年代读者以革命文学促成革命政治的期待,亦难以规避查禁。"上下"交困的首译本虽"微音迅逝",但莫里斯所倡导的艺术社会主义却渐成时代强音。
张锐
黑人性神话与他者身份的建构及其解构——从《土生子》中的跨种族性关系谈起被引量:2
2011年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抗议小说"的扛鼎之作,因此学界针对《土生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黑白二元对立上,着重探讨的是美国社会制度和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心灵的戕害及其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新的视角,以跨种族性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别格的悲剧成因,并且通过分析书中白人如何利用虚假的黑人"性神话"构建黑人的他者身份,揭示别格杀害白人姑娘玛丽的讽刺性寓意,彰显"抗议小说之父"赖特解构黑人"性神话"的创作智慧。
潘润润张锐
关键词:《土生子》他者
热恋自然——威廉·莫里斯的生态美育学启示
2017年
19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艺术家威廉·莫里斯在《乌有乡消息》中构建了一个爱美的乌托邦。莫里斯的美育观集中体现在人类与自然的热恋关系上。乌托邦民众在森林中野营,与自然畅意游戏,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莫里斯突破了自康德以来的静观美学,主张积极的参与美学,通过创造性的手工劳动来创造艺术和美。乌托邦民众热爱地球,将地球视为情之所依的恋人,将生命融入恋人季节更迭的节奏。与现代生态美学中的"家园意识"和"四方游戏说"异曲同工。莫里斯并非全然"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者,他在强调自然审美属性的同时,关注艺术的道德属性以及教育意义,期待乌托邦民众师法自然,热爱自然,通过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恋爱,熏染出向善的气质和审美趣味,从根本上克服人类的异化,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
张锐
威廉·莫里斯作品中的干草意象
2023年
干草意象几乎贯穿莫里斯的整个创作生涯,复现在早、中、晚期诗歌、政论文及传奇中。干草意象日益丰富,照见了莫里斯的思想成长。莫里斯的代表作《乌有乡消息》聚合了数十年来干草意象之寓意,以人民自我授予的干草节为切入口,形塑了友爱、休憩和愉悦的未来社会主义文化,抗衡维多利亚晚期节庆日益政治化的风潮。
张锐杨金才
关键词:干草意象《乌有乡消息》
莫里斯“生活艺术化”思想在民国的流变被引量:1
2022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威廉·莫里斯“生活艺术化”思想受到学界关注。莫里斯倡导艺术民主与自由,并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生活艺术化”,这一艺术社会主义思想备受推崇。1935年,与生产化、军事化三位一体的“生活艺术化”被“御用”为新生活运动第二阶段的口号。文字的偶合却无法遮蔽二者的本质区别,此时的“生活艺术化”是“礼义廉耻”的衍生,是伦理与道统的工具。然而,南京国民政府为何要启用这个流传甚广,却又明显有歧义的口号?南京国民政府有意挪用这一口号,体现了其对五四新文化精神既拒斥又不得不有所继承的尴尬姿态,而文化界或缄默或阳奉阴违,应者寥寥。
张锐张红
关键词:生活艺术化新生活运动新文化运动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乌有乡消息》中的两位女性形象
2011年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威廉.莫里斯《乌有乡消息》中的两位典型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自然和女性的内在联系。在莫里斯笔下,爱伦即自然,她的形神兼具自然的特性。"我"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集中体现在我对爱伦的痴迷和爱恋上。如果说爱伦代表了令人敬畏的自然力,克拉娜则代表着护佑万物的女性伦理,充满感性和温情的女性思维。
张锐徐惟琦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敬畏感性
威廉·莫里斯与田汉的思想转向被引量:6
2020年
关于田汉的左转,学界普遍聚焦于《我们的自己批判》,对1929年出版的《穆理斯之艺术的社会主义》鲜有关注。笔者认为,田汉译述的《穆理斯之艺术的社会主义》一书揭示了他政治转向前的某种心路历程。该书深入分析了威廉·莫里斯[1](William Morris,1834—1896)的艺术社会主义思想。莫里斯倡导“劳动快乐化”,基本解决了困扰田汉多年的劳动内在动力问题。通过深入剖析莫里斯成为社会主义者的原因和必然性,田汉重申了“人格就是诗”——真的诗人视劳动为艺术,因而就是真的社会主义者,从而实现自我转向逻辑上的圆满。田汉的自传小说《上海》前三章与后四章发表时间间隔约一年半,而《穆理斯之艺术的社会主义》恰成书于此时。田汉对莫里斯的深入研究,似造成了小说前后主题和叙事方式上的断裂,其中生动地再现了田汉思想转向的过程。
张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