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杰
- 作品数:8 被引量:1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割秧对黄芩生长以及药材、茎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通过测量不同割秧茬数处理下黄芩的生长指标,并采用紫外和HPLC测定药材中总黄酮、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和茎叶中总黄酮、野黄芩苷、黄芩苷、芹菜素、木犀草素的含量。该文发现在保证不过度影响药材质量和产量的前提下,进行两茬割秧处理后,不仅黄芩药材和茎叶的产量增加,分别可达193.60,63.21 kg/亩,其所含活性成分含量也具有一定的提高。其中,黄芩药材中所含总黄酮,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质量分数分别可达18.52%,15.13%,4.03%,1.04%,0.30%,0.12%。在两茬处理下的黄芩茎叶中并未检测到木犀草素,但其他活性成分如总黄酮、野黄芩苷、黄芩苷、芹菜素的质量分数分别已经达到7.00%,0.96%,0.35%,0.04%。故为获取优质黄芩药材和高产药材及茶原料,从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和推动药茶两用黄芩一体化发展出发,定期割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栽培采收技术被广泛推广。
- 刘容秀李永杰李琳缪晓素王学森张丹魏胜利
- 关键词:黄芩黄芩茎叶药材质量
- 遗传和环境对唐古特大黄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以采自青海省6个唐古特大黄种源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宕昌和河北沽源3个试验点布置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功效成分含量。探讨遗传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唐古特大黄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4类功效组分(包含14种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大黄人工栽培中优质产地和种源选择提供依据。多点种源试验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对唐古特大黄各功效成分含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酚酸类成分含量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3类成分含量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所占比重较大。提示优质唐古特大黄的栽培应优先考虑环境,再选择种源。四川产地环境可能有利于唐古特大黄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积累,甘肃产地种植环境可能有利于游离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成分含量的积累。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初步推断,种源T4可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和逐瘀通经专用药材的种质,种源T3和T6可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专用药材的种质,该研究结果对大黄精准药材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商彤胡会娟孟磊丁一明李永杰张明明李莉魏胜利
- 关键词:种源
- 中药资源普查中影像资料的采集与储存技术方法被引量:8
- 2014年
- 影像资料的拍摄与存储是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记录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和过程的重要资料和佐证,收集包括中药材产地生境、基原植物(或动物)、药材产地加工、商品药材形态以及调查过程中相关环节和工作场景照片资料是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束后编写新版《中国中药资源彩色图集》、建立中国中药资源数字化分布图、中国药用植物数字化标本馆、拍摄中药资源普查纪录片的重要资料。该文论述了中药资源调查中影像资料收集的内容、流程和技术规范,旨在为中药资源普查中相关资料的收集提供参考。
- 李莉魏胜利王文全郭争争李永杰张晓芹
- 关键词:影像资料
- 黄芩生长特性和药材产量的地理变异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黄芩生长特性和药材产量的地理变异格局,探讨地理变异格局形成的生态学机制,为黄芩的优质高产栽培生产实践中的良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于采挖前测量株高、株幅、节间长度、一级分枝数和地径,在采挖黄芩药材后测量根长、芦头直径、距芦头10 cm处直径、总侧根数(个)、和根鲜重(g),并用烘干法测其根干重。结果:(1)纬度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根鲜重呈显著负相关,地径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2)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地面气温均与芦头直径、距芦头10 cm处直径、根鲜重呈显著正相关,年蒸发量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均与黄芩根距芦头10cm处直径呈显著负相关;(3)株幅、一级分枝数、地径3项指标与黄芩药材的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根长、芦头直径、距芦头10 cm处直径、根鲜重与黄芩药材的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黄芩的生长特性和药材产量存在极为显著的地理变异,种源产地的气温因子是黄芩生长特性和药材产量地理变异的主导因子。
- 李永杰刘容秀丁一明王学森缪晓素商彤李小丽徐亮张学文魏胜利
- 关键词:黄芩地理变异种源选择
- 遗传和环境对掌叶大黄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以采自四川、宁夏、甘肃、陕西的8个掌叶大黄种源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若尔盖、甘肃宕昌和河北沽源3个试验点布置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含量。探讨遗传与环境及互作效应对掌叶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4类功效组分(包含14种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掌叶大黄人工栽培中优质产地和种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对掌叶大黄不同功效成分含量影响同时存在,其中酚酸类成分含量主要受环境因素影响,其他3类功效成分受环境和遗传共同主导,环境因素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提高栽培掌叶大黄的质量应优先考虑环境,再选择种源。四川种植环境可能有利于掌叶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积累,甘肃种植环境可能有利于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苷类成分含量的积累。根据功效组分含量和比例初步推断,种源P2可作为潜在的清热解毒专用药材的种质,种源P6可作为潜在的逐瘀通经专用药材的种质,种源P7和P1可作为潜在的泻下攻积功效专用药材的种质,上述结论为特种用途的大黄优良品种定向培育提供参考。
- 孟磊胡会娟商彤田文仓张明明李永杰李莉魏胜利
- 关键词:种源
- 砂仁中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6
- 2018年
- 砂仁中的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樟脑、龙脑等挥发性成分,另外非挥发性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苷类、有机酸类以及无机成分等。其药理作用研究大多集中在挥发油部分,目前发现砂仁的药理作用主要有胃肠保护功能、抗炎、镇痛、止泻、降血糖等。砂仁中成分的种类、含量受到基源、产地、部位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发现:阳春砂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乙酸龙脑酯,而海南砂、绿壳砂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为樟脑。此外,广东阳春所产阳春砂主要挥发油成分含量较其他地方高,验证了阳春为阳春砂的道地产区,而西双版纳所产绿壳砂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说明了西双版纳所产绿壳砂质量较优。本综述的分析总结为中药砂仁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李丽丽田文仓刘茵李永杰曹晓霞张伟
- 关键词:砂仁化学成分乙酸龙脑酯药理作用
- 不同道地产区大黄功效组分含量的差异分析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分析大黄8个道地产区4种功效组分(游离蒽醌类、结合蒽醌类、酚酸类和二蒽酮类)1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差异,为研究其在"清热解毒、泻下攻积、逐淤通经"三种功效活性上的潜在优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道地产区大黄4种功效组分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游离蒽醌类物质含量以铨水大黄最高,西宁大黄和河州大黄次之;结合蒽醌和二蒽酮类成分含量以庄浪大黄最高,西宁大黄和雅黄次之;而酚酸类物质含量最高的为凉黄,西宁大黄和铨水大黄次之。结论:结合不同成分的药理学活性,铨水大黄、西宁大黄和河州大黄在清热解毒功效上具有潜在优势,庄浪大黄、西宁大黄和雅黄在泻下攻积功效上具有潜在优势,而同时西宁大黄、铨水大黄和凉黄在逐瘀通经功效上具有潜在优势,上述结果对于指导大黄精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刘佳李莉胡会娟商彤孟磊李永杰魏胜利
- 关键词:道地药材活性成分
- 不同种源黄芩(子代)药用成分含量的地理变异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黄芩(子代)药用成分含量的遗传差异,该研究通过随机区组设计布置黄芩种源试验,于生长3年后采挖药材,经统一干燥处理后,采用HPLC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含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种源黄芩(子代)中所含黄芩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黄芩素的变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2)聚类分析显示:以距离5.0为划分标准,河北承德地区种源可以划分为2个独立的种群,而其他2个种群地域跨度较大,说明黄芩的药用成分存在较为显著的地理变异。该研究为优质黄芩栽培的种源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 李永杰刘容秀田文仓王学森侯志艳孟磊宋国虎张学文魏胜利
- 关键词:黄芩地理变异种源选择黄芩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