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骁雄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福建湄州岛镁铁质岩墙群与寄主花岗岩的形成时差、地球化学及成因被引量:17
- 2011年
- 福建湄洲岛的镁铁质岩墙群侵入于花岗岩中。镁铁质岩墙主要由斜长石(An=45~55,中-拉长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辉石和石英等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5±2)Ma。寄主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An=22~25,更长石)及少量的黑云母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05±3)Ma。它们的形成时差约10 Ma。在岩石地球化学上,镁铁质岩墙群具有低CaO、MgO、TiO2而高Al2O3、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87Sr/86Sr)i=0.705 2~0.705 4,εNd(t)=-0.03~1.57,与福建沿海同时代镁铁质岩墙群相似。寄主花岗岩与沿海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基本相同,都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它们的w(SiO2)〉75%,A/CNK=1.05~1.12,w(K2O+Na2O)=7.68%~8.12%,w(K2O)〉w(Na2O),(87Sr/86Sr)i=0.705 5,εNd(t)=-3.92。综合研究表明:湄洲岛寄主花岗岩是由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底侵,并熔融中下地壳所产生的花岗岩浆形成;而镁铁质岩墙是底侵、滞留并经过结晶分异的玄武质岩浆,因地壳再次伸展,而沿花岗岩体中节理侵入形成。湄洲岛花岗岩与镁铁质岩墙群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对应福建沿海2次地壳伸展事件。湄洲岛花岗岩和镁铁质岩墙群的研究为沿海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提供了一个新例证,同时为福建沿海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限提供了制约。
- 董传万周超顾虹艳马骁雄吕青
-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镁铁质岩墙群地球化学
- 浙江南麂岛岩石包体与岩浆混合作用
- 南麂岛是南麂列岛的主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东部海域,面积约7.64 km,因岛屿形状似麂而得名,岛上主体岩石是早白垩世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钾长花岗岩,以花岗岩为主。在这片花岗岩中,发育较多的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它们集中出现...
- 杜振永周超董传万马骁雄吕青
- 关键词:岩石包体岩浆混合作用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