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超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岩石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岩石学
  • 2篇岩石学研究
  • 2篇元古代
  • 2篇杂岩
  • 2篇双峰式
  • 2篇侵入杂岩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定年
  • 1篇东段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混合
  • 1篇岩浆混合作用
  • 1篇岩墙

机构

  • 6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作者

  • 6篇周超
  • 5篇吕青
  • 5篇董传万
  • 3篇马晓雄
  • 3篇顾红艳
  • 2篇马骁雄
  • 1篇杜振永
  • 1篇刘斌
  • 1篇王宁远
  • 1篇吴维维
  • 1篇顾虹艳

传媒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华夏考古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浙江南麂岛岩石包体与岩浆混合作用
南麂岛是南麂列岛的主岛,位于浙江省平阳县的东部海域,面积约7.64 km,因岛屿形状似麂而得名,岛上主体岩石是早白垩世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钾长花岗岩,以花岗岩为主。在这片花岗岩中,发育较多的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它们集中出现...
杜振永周超董传万马骁雄吕青
关键词:岩石包体岩浆混合作用
文献传递
浙北富阳地区新元古代双峰式复合侵入杂岩的岩石学研究
富阳复合侵入杂岩中存在明显的戴里间断,构成典型的双峰式复合侵入杂岩。本文倾向性认为形成富阳晚元古代双峰式复合侵入杂岩的动力学环境与浙闽沿海晚中生代的相似,都形成在造山后的拉张-伸展的构造环境。拉张环境有利于岩石圈地幔的部...
马晓雄周超董传万吕青顾红艳
关键词:新元古代地球动力学
文献传递
浙北富阳地区新元古代双峰式复合侵入杂岩的岩石学研究
本文在全面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充分的野外地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矿物学、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研究方法,对富阳双峰式复合岩体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进而探讨了江绍带新元古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当时...
周超
关键词:新元古代年代学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浙江良渚古城墙铺底垫石的特征与石源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300年。近年在良渚遗址群内发现了规模宏大的良渚古城,在古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为地基。本文用地质调查和考古学的方法,对良渚古城墙铺底垫石进行块度、形状等测量和石料岩性鉴定,并考察古城周边山体露头及冲沟滚石的岩性特征,判断铺底垫石的来源与产地。研究表明,铺底垫石普遍为次棱角状、次圆状,指示它们绝大部分经过短距离的搬运,采自古城周边山坡脚和山涧冲沟。铺底垫石共有11种岩石类型,与古城周边山体出露的岩石基本相同,说明它们来自瓶窑镇及其周边的丘陵山体。铺底垫石的性质与来源确认,对了解良渚古人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活动范围,及当时的社会生产与组织结构等深层次研究有重要意义。
吕青董传万许红根王宁远刘斌马晓雄顾红艳周超吴维维
关键词:岩性特征
福建湄州岛镁铁质岩墙群与寄主花岗岩的形成时差、地球化学及成因被引量:17
2011年
福建湄洲岛的镁铁质岩墙群侵入于花岗岩中。镁铁质岩墙主要由斜长石(An=45~55,中-拉长石)、普通角闪石及少量辉石和石英等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5±2)Ma。寄主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An=22~25,更长石)及少量的黑云母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05±3)Ma。它们的形成时差约10 Ma。在岩石地球化学上,镁铁质岩墙群具有低CaO、MgO、TiO2而高Al2O3、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等特点,(87Sr/86Sr)i=0.705 2~0.705 4,εNd(t)=-0.03~1.57,与福建沿海同时代镁铁质岩墙群相似。寄主花岗岩与沿海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基本相同,都具有高硅、富碱的特点,它们的w(SiO2)〉75%,A/CNK=1.05~1.12,w(K2O+Na2O)=7.68%~8.12%,w(K2O)〉w(Na2O),(87Sr/86Sr)i=0.705 5,εNd(t)=-3.92。综合研究表明:湄洲岛寄主花岗岩是由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的玄武岩浆底侵,并熔融中下地壳所产生的花岗岩浆形成;而镁铁质岩墙是底侵、滞留并经过结晶分异的玄武质岩浆,因地壳再次伸展,而沿花岗岩体中节理侵入形成。湄洲岛花岗岩与镁铁质岩墙群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对应福建沿海2次地壳伸展事件。湄洲岛花岗岩和镁铁质岩墙群的研究为沿海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提供了一个新例证,同时为福建沿海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时限提供了制约。
董传万周超顾虹艳马骁雄吕青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镁铁质岩墙群地球化学
江南造山带东段闪长质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江南造山带东段,扬子地块东南缘的元古代古岛弧与华夏地块沿江山-绍兴-带碰撞、对接,实现了华南两大地块的最初联合。
董传万周超顾红艳马晓雄吕青
关键词:江南造山带岩石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