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晖
- 作品数:42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脑脊液实验室检测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PCNSL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诊断PCNSL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就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4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3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有核细胞数、脑脊液糖、蛋白、氯及脑脊液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IL-10/IL-6各指标表达水平,采用F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水平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46例PCNSL患者中有15例在脑脊液中发现淋巴瘤细胞(32.6%);淋巴瘤组脑脊液蛋白[53.11(37.20, 82.8) g/L]和脑脊液TNF-α[9.10(6.20,12.55)ng/L]明显高于脱髓鞘组[脑脊液蛋白:35.09(25.71, 56.33) g/L和脑脊液TNF-α:4.91(4.00,7.6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PCNS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0和0.631(P<0.05);PCNSL组脑脊液IL-10[5.08(5.00,29.23)ng/L]和IL-10/IL-6[1.97(1.14,5.20)]高于脱髓鞘组[IL-10∶5.00(5.00,5.00)ng/L;IL-10/IL-6∶1.11(0.84,1.95)]及脑膜炎组[IL-10∶5.00(5.00,6.58)ng/L;IL-10/IL-6∶1.64(0.33,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诊断PCNS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和0.735(P<0.05);当IL-10的临界值选择8.47时,敏感度为48.9%,特异度为95.6%,但IL-10/IL-6的临界值选择1.38时,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64.8%。结论脑脊液中发现淋巴瘤细胞是PCNSL的诊断的直接依据,脑脊液细胞因子IL-10及IL-10/IL-6对PCNS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赵晖李虓宋蓓赵运转刘扬关春艳张国军
- 关键词:淋巴瘤脑脊液细胞学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类
- 光学比浊法与血栓弹力图评价阿司匹林疗效的一致性研究及阿司匹林抵抗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以血栓弹力图法(TEG)为比对方法,研究光学比浊法(LTA)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在阿司匹林疗效评价方面的作用,观察二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根据LTA检测结果,对影响阿司匹林疗效的可能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患者240例,均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其中有165例同时进行了TEG和LTA检测,采用Kappa值(κ)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相关分析。240例患者中有146例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根据LTA检测结果将这部分患者划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和阿司匹林非抵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阿司匹林抵抗可能的风险因素。结果LTA及TEG在评价血小板功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κ=0.543,P=0.000),且LTA检测的由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AA%)与TEG检测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AA%)呈负相关(r=-0.557,P=0.000)。与阿司匹林非抵抗组比较,阿司匹林抵抗患者D-二聚体水平较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OR=4.436,95%CI:1.810~10.868,P=0.001)和MPV(OR=2.687,95%CI:1.038~6.954,P=0.042)构成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LTA可作为早期评价阿司匹林疗效的有效可靠的检测方法。高水平的D-二聚体及MPV构成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
- 孙越红张丽敏张丽敏李虓王丹李虓赵晖王丹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阿司匹林抵抗
- 脑胶质瘤恶性进展关键miRN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寻找影响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关键微小RNA(miRNA)。方法使用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198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标本miRNA的表达情况,挑选代表性差异表达mi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验证。在人胶质瘤细胞系,通过MTT试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细胞周期试验,探讨关键miRNA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相对于Ⅱ级胶质瘤组织,Ⅲ级胶质瘤组织中miR-374a、miR-590-3p、miR-374b、miR-29c、miR-153表达上调,而let-7c、miR-544、let-7a、miR-132、miR-7d等表达下调。对miR-374a、miR-544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与芯片方法一致。人胶质瘤H4细胞转染miR-374amimics后,细胞生长率明显增高,细胞克隆数量明显增加。H4细胞转染miR-544mimics后,细胞生长率明显降低,细胞克隆数量明显减少。与Ⅱ级或Ⅲ级胶质瘤组织相比,miR-196b在Ⅳ级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转染miR-196b可明显增加U251细胞的生长率,S期细胞比例增加。结论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差异表达的miR-374a、miR-544、miR-196b,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增殖能力推动胶质瘤恶性进程。
- 马瑞敏康熙雄杨春娇赵晖张国军
- 关键词:胶质瘤恶性进展
- 血栓弹力图检测实验分析前影响因素的探讨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标本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的保存环境里各参数的差异,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常规做普通TEG的患者60例,甲组为抽血后立即将血放入高岭土小瓶内进行检测,乙组为将血放入高岭土小瓶内2h后进行检测,丙组...
- 赵晖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高岭土
- 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对C型肝性脑病评估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对于C型肝性脑病(HE)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C型HE和150例无HE的肝硬化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T4、T3、FT4、FT3、TSH),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差异;比较80例C型HE各期(0、I、II、III、IV)之间甲状腺功能水平。结果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甲状腺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Child-Pugh分级有密切相关性;HE组与无HE组甲状腺功能有明显差异[TSH(13.45±3.15)vs(9.15±2.65),P<0.01;T3(0.67±0.21)vs(1.21±0.37),P<0.01];且在同一Child-Pugh分级,HE组与无HE组甲状腺功能亦有差异。HE不同分期甲状腺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II、IV期与I、II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时为III、IV期患者与入院时为I、II期患者的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对HE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甲状腺功能亦可能是影响HE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 郭秀丽赵晖梁丕霞徐有青
- 关键词:肝性脑病甲状腺激素类肝硬化
-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发展和应用被引量:11
- 2005年
- 赵晖周景儒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试验血栓性疾病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计数透光度血小板数
- 输血相容性检测疑难问题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
- 2013年
-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是安全输血的有效保障,包括献血者、受血者ABO、RhD血型。受血者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实验,缺一不可,是降低或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现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68例疑难配血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报告如下。
- 赵晖钱筠王志敏肖玉吴炜杜雪冰刘元波
- 关键词:血型血清学检查溶血性输血反应RHD血型安全输血抗体筛选输血安全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6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A组,1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B组,190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患者为C组,15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癌患者作D组,并以同期入院接受体检的20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对外周血中IFN-γ及TGF-β表达进行测定,分析五组人群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结果A、B、C及D组患者外周血中IFN-γ及TGF-β表达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载量高的患者IFN-γ及TGF-β表达最高,乙型肝炎病毒低载量患者IFN-γ及TGF-β表达比乙型肝炎病毒中载量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脏炎性受损过程中,IFN-γ及TGF-β均可能参与,且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高病毒载量者外周血中IFN-γ及TGF-β的表达也高。
- 李虓王晓英隋昕珂赵晖史丛宁李文玉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病毒载量
- 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瘤术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及对预后的判断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肢端肥大症患者垂体瘤手术前后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肿瘤大小将其分为微腺瘤组(直径<10 mm)和大腺瘤组(直径≥10 mm),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泌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并对患者随访分析手术前后激素水平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血清GH、IGF-I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大腺瘤组术后PRL水平明显降低;手术后微腺瘤组IGF-I水平明显低于大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总有效率为78.7%,术前GH水平是影响手术有效率的危险因素(OR=5.056,95%CI:0.896~28.534,P<0.05)。与手术无效组相比,手术有效组术后G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切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有效降低肢端肥大症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监测患者手术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 邵春青赵晖司学众黄泽玉杨薇张国军
-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垂体肿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泌乳素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60例。患者均行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均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根据血栓弹力图所测得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将患者划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可能的风险因素。结果氯吡格雷非抵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6.58±1.4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01±1.05)×10^(9)/L、淋巴细胞计数1.83(1.49,2.23)×10^(9)/L、胆固醇(3.63±0.8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3(1.53,2.31)mmol/L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4.3(11.80,17.00)μmol/L。氯吡格雷抵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7.19±1.5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40±1.05)×10^(9)/L、淋巴细胞计数2.03(1.63,2.58)×10^(9)/L、胆固醇(4.02±0.9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4(1.68,2.78)mmol/L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15.90(12.25,22.20)μmol/L,两组比较,氯吡格雷抵抗组上述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7、t=2.867、Z=2.457、t=3.409、Z=2.705、Z=2.220,P值分别为0.001,0.004、0.014、0.001、0.007、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OR=1.031,95%CI 1.006~1.057,P=0.015)构成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存在高白细胞计数、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等临床特点,血清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是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风险因素。
- 张丽敏王冬至孙越红李虓王丹王平赵晖张国军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氯吡格雷抵抗血栓弹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