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塔里木盆地
  • 5篇盆地
  • 4篇油气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轻质油
  • 3篇化学特征
  • 2篇地质
  • 2篇遥感
  • 2篇深层油气
  • 2篇石油
  • 2篇盆地模拟
  • 2篇勘探
  • 2篇寒武统
  • 2篇成藏
  • 1篇地质应用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页岩
  • 1篇油气藏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广...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广州气象卫星...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2篇王云鹏
  • 9篇王云鹏
  • 3篇廖泽文
  • 3篇张海祖
  • 3篇丁暄
  • 3篇程斌
  • 3篇程斌
  • 2篇于双
  • 2篇何在成
  • 1篇杨海军
  • 1篇田辉
  • 1篇田辉
  • 1篇朱照宇
  • 1篇贾望鲁
  • 1篇廖玉宏
  • 1篇崔祖强
  • 1篇彭平安
  • 1篇张俊岭
  • 1篇曾提
  • 1篇刘金钟

传媒

  • 4篇地球化学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环境遥感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汉含油气盆地土壤光谱特征及烃类蚀变信息提取方案
1994年
江汉含油气盆地土壤样品显示出较强的与烃类微渗漏蚀变相关的光谱特征和地球化学成分特征;选择相关系数最高的TM波段,用TM2/TM3、TM3/TM4和TM5/TM7进行比值处理,达到了在油区去相关的目的;TM2/TM3、TM3/TM4和TM5/TM7在油区存在和同一化学成分的反向相关性,说明运用上述3个比值为基础的彩色图象处理能增强对化学成分的分辨率;从光谱数据中直接提取出油气蚀变信息,并以此提出了在该区以比值法进行烃类蚀变信息的图象提取方案。
王云鹏丁暄何在成
关键词:遥感技术图象合成
珠江三角洲花斑粘土磁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实例研究
2024年
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变历史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其中,全新世与更新世界线附近“花斑粘土”形成的沉积环境及气候条件是最有兴趣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利用珠江三角洲陆地西北部的广东省佛山市西樵山XQS-ZK7钻孔岩芯(全长16 m),对花斑粘土及其邻近6.1 m特定层位岩芯进行了AMS14C和OSL测年,同时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参数测量和粒度分析,并对代表性样品进行了岩石磁学参数测量。其中磁学参数主要包括χlf、χfd%、S_(-300)、HIRM、IRM、κ-T曲线等。将610 cm岩芯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层位,第一层年龄约67~60 ka B.P.,第二层年龄约60~59 ka B.P.,第三层(花斑粘土层)年龄约59~49 ka B.P.,这3层分别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MIS 4后半期、MIS 4/MIS 3过渡期和MIS 3早期的沉积层;第四层年龄小于11 ka B.P.,对应于MIS 1早期。缺失MIS 3中后期至MIS 2时期的沉积物。研究结果显示:本地花斑粘土与其下伏沉积物具有一种自下而上从粗到细的“正粒序层理”沉积构造,花斑粘土层中夹有3层灰色砂、粉砂、粘土并含有贝壳碎片,其原始沉积为水成成因类型;从花斑粘土到下伏地层,沉积物颜色由红黄杂色→灰白色→青灰色逐渐变化,与经典的风化作用程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的规律一致;花斑粘土层下伏第一层灰色沉积层中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并含部分碎屑赤铁矿,而花斑粘土层则含有较多的成土作用新生成的赤铁矿和针铁矿以及超细磁铁矿;花斑粘土中的亚铁磁性超顺磁(SP)颗粒矿物与高矫顽力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同时形成,即原始水成沉积在后期高温高湿环境下经历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而产生了磁性矿物的转变。据此认为:由于华南地区湿热气候导致的强烈风化成土作用,本地花斑粘土经历了多期水下沉积→暴露地表→差异风化的气候-沉积环境变化过程,其最终形成是�
贺辰戋张桂华梁定辉李明坤张俊岭张俊岭关燕萍彭莎莎丁盛昌曾提王云鹏曾提王云鹏
关键词:磁学特征沉积环境气候变化珠江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下寒武统超深层油气相态演化定量模拟被引量:4
2023年
轮探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钻遇并揭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优质烃源岩,并在8 260 m深的吾松格尔组白云岩储层发现超深层轻质油,展现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已有研究表明轮探1井轻质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但对于该井烃源岩生烃过程及其深层油气相态物性预测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鉴于此,采用盆地模拟和相态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适用的相态动力学模型,定量模拟了轮探1井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生烃与油气相态物性演化特征,通过与轻质油实际相态物性特征对比,对吾松格尔组轻质油来源与生成阶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轮探1井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在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以生成正常油为主,具有较低的气油比和较高的黏度、密度;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以生成轻质油—凝析油气为主,具有更高的气油比和更低的黏度、密度。轮探1井吾松格尔组轻质油藏的相态物性特征与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在晚喜马拉雅期生成的烃类流体吻合,表明该轻质油的形成阶段为晚喜马拉雅期。综合研究认为,轮探1井轻质油是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处在相对封闭且热演化程度较高(1.00%
陈承声邓瑞张海祖王云鹏
关键词:轻质油盆地模拟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凝析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过程
2024年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浅层–深层储层中广泛产出轻质油/凝析油气藏,其油气相态变化大,母质来源多样,油气充注与成藏过程复杂。本研究对克拉苏构造带上58个轻质油开展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探讨其母质来源、热成熟度及油气成藏过程。结果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中正构烷烃以中、低碳数为主,烷基苯相对含量较高,全油稳定C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9‰~-26‰之间。姥植比(Pr/Ph)、甲基环己烷指数(I_(MCH))、甲基菲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显示,克拉苏构造带轻质油主要来自湖相腐殖型、沉积于偏氧化环境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多期次油气充注成藏。其中,克深1-2段轻质油热成熟度普遍高于大北段,主要来自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经历了“早油晚气”2期烃类充注;大北段轻质油热成熟度偏低,主要来自侏罗系恰克马克组和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的贡献,主要经历了3期油气充注与成藏。
邓晗宇张海祖莫涛程斌程斌王云鹏王云鹏
关键词:成藏过程克拉苏构造带塔里木盆地
石油遥感应用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6
1992年
1972年美国将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送入太空轨道,开创了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球资源应用研究的新时代。到1978年,遥感技术在地学应用中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开展,以油气为找矿对象的遥感应用研究热潮始于八十年代初。十多年来,由于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成果不断涌现,遥感直接探测油气藏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甚至应用基础研究均得到发展和重视。遥感信息。
丁暄王云鹏
关键词:石油遥感地质勘探
基于半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页岩全岩与粉末样品的排烃效率与孔隙演化差异对比
2023年
与传统基于粉末样品的模拟实验相比,基于页岩全岩样品的模拟实验能更好地保存岩石微观结构及孔隙特征,结果更接近地质实际,但有关全岩与粉末样品的排烃效率与微观孔隙差异尚无系统的研究。本文利用半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获取延长组7段页岩全岩圆柱与粉末样品的排烃效率,并利用低压气体吸附实验表征孔隙特征。当Ro从0.61%升至1.68%时,粉末样品和圆柱样品的排烃效率差值最高达32.47%,随后降至3.98%,粉末样品孔隙分形维数从2.46增加至2.53,而圆柱样品分形维数总体稳定。圆柱样品宏孔体积比例整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而中孔体积比例则逐渐下降。与粉末样品相比,页岩全岩样品保留了岩石结构,能反映烃类运移排出过程,孔隙演化更具规律性。本研究最终建立了页岩圆柱、粉末样品生-排烃过程与孔隙演化模型,为研究地质情况下页岩排烃效率与孔隙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孙宇孙宇王云鹏王云鹏何志华
关键词:排烃效率孔隙演化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寒武系轻质油成藏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轮探1(LT-1)井在8000 m以下的寒武系中获得轻质油,是塔里木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对LT-1井寒武系轻质油的δ13C、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开展分析,对LT-1井寒武系玉尔吐斯组干酪根开展催化加氢热解实验,以探讨寒武系轻质油与玉尔吐斯组烃源岩之间的油源关系。结果显示:LT-1井轻质油的δ13C为-32.5‰;低碳数正构烷烃占优势,Pr/Ph值低,反映了其生烃母质还原的沉积环境;三环萜烷(TT)相对含量高,C19~31TT分布完整,以C23TT为主峰,C24四环萜烷丰度低;C27-C28-C29规则甾烷的分布为C29>C27>C28。干酪根催化加氢产物、干酪根抽提物、烃源岩抽提物和原油的成熟度依次增加,体现了不同赋存状态有机质的演化差异,其中干酪根催化加氢产物由于受到干酪根大分子的保护作用而受到热演化的影响最小。综合分析LT-1井的地质背景、δ13C对比关系、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及成熟度匹配关系等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推测LT-1井轻质油与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具有亲缘关系,LT-1井8000 m以下轻质油藏的发现表明塔里木盆地超深层仍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邓倩张海祖王浩哲于双邓晗宇韦志伟李诗达王云鹏王云鹏王云鹏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寒武系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轮探1井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深层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21
2020年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是该区深部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而下寒武统烃源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由于埋藏深,目前钻井揭示的下寒武统烃源岩样品较少。轮探1井(LT-1)是该区现阶段钻探最深的一口井。本次研究对轮探1井下寒武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对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的分析,确定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下部为优质烃源岩。利用沥青反射率、拉曼光谱和岩石抽提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确定了烃源岩的成熟度。沥青的平均反射率为1.515%~1.725%,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的镜质组等效反射率平均为1.64%。干酪根碳同位素范围为−30.98‰~−31.51‰,平均为−31.19‰,为Ⅱ型有机质。同时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轮探1井的埋藏史和成熟史。与传统模拟结果相比,本次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早期埋藏较浅,现阶段出现了最高地层温度,代表了典型的晚期生烃。晚白垩世时期,下寒武统烃源岩进入凝析气、湿气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也可能受到盆山耦合作用的影响,新生代以来的快速埋藏导致了晚期生烃,深层油气勘探特别是凝析气和湿气的勘探仍具有良好的前景。
杨海军于双张海祖张海祖李腾飞程斌程斌程斌廖泽文贾望鲁王云鹏
关键词:深层油气塔里木盆地
CH_(4)、CO_(2)与稀有气体溶解度的估算模型及其地质应用
2023年
CH_(4)、CO_(2)、稀有气体的溶解度模型在地球科学领域应用广泛。它们的溶解度模型在研究流体包裹体的均一化压力、古气温变化、天然气运移与聚集规律、富氦天然气成藏、储层中气—水体积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综述了纯水与NaCl水溶液中CH_(4)、CO_(2)、稀有气体溶解度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精度高且适用性广的模型的建立过程及其适用范围,并给出了部分模型的计算结果。包括:(1)0~250℃、0.1~200 MPa、0~6.0 mol/kg NaCl溶液中CH_(4)的溶解度模型;(2)0~450℃、0.1~150 MPa、0~4.5 mol/kg NaCl溶液中CO_(2)的溶解度模型;(3)0~80℃范围内大气稀有气体溶解度与亨利常数的计算模型;(4)纯水中稀有气体亨利常数计算模型;(5)0.1 MPa、0~65℃、0~5.8 mol/kg NaCl溶液中稀有气体的溶解度模型。CH_(4)与CO_(2)的溶解度模型复杂,但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稀有气体溶解度模型的精度相对较低,适用范围相对较小,有待进一步提高与改进。CO_(2)—稀有气体—水体系中,低密度的CO_(2)对稀有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较小,而高密度的CO_(2)对稀有气体的溶解度有较大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判断CH_(4)—CO_(2)—稀有气体共存时对彼此溶解度的影响程度,其混合气的溶解度模型需要加强研究。
陈祥瑞王云鹏王云鹏范桥辉
关键词:稀有气体NACL溶液
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和顺南4井油气相态演化的数值模拟与预测被引量:4
2023年
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和顺南4井位置相近且地质背景相似,埋藏史、热演化史和压力史也基本相似,显示两井的原油都曾遭受过严重的热裂解,但油气相态差异显著,顺南1井为凝析气藏伴生凝析油,顺南4井为典型干气藏。顺南1井和顺南4井的油气相态演化过程以及导致这种相态差异的原因尚待解析。结合原油的黄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数据与实际地质背景资料,利用PetroMod软件和PVTsim软件完成了塔里木盆地顺南1井和顺南4井油气相态演化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并与现今烃流体的组成和相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顺南1井鹰山组油气藏在34 Ma由液相进入凝析气相,直到现今仍保持凝析气相,其凝析油正构烷烃摩尔浓度与碳数成非常好的线性关系,指示其未曾受气侵、蒸发分馏或多期充注等的影响;而顺南4井鹰山组油气藏在49 Ma由液相进入凝析气相,并很可能在22~10 Ma(中新世)遭受了来自寒武系烃源岩的过成熟干气的气侵作用;气侵通道应该为顺南地区发育的多条北东向断裂,气侵强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到顺南1井所在区域时已无明显气侵作用,这是顺南1井和顺南4井在组分和相态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黄越义廖玉宏陈承声史树勇王云鹏王云鹏
关键词:盆地模拟原油油气藏塔里木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