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势”——以唐五代诗格为中心的考察
- 2014年
- 中国古代文论在一脉相承的过程中往往又体现出各成系统的特征。以"势"为例,《文心雕龙·定势》首次将这一概念从文学理论的角度予以系统阐释,之后各朝论文之作皆有所涉,在唐代文人的相关诗论作品中更是蔚为大观,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势"之内涵在被继承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为发展。着重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唐五代诗格类著作中涉"势"之论,通过同一朝代不同文人的相关论著以窥探"势"论之同与异,在理论探索的同时,力求借助这类著作进一步了解其与近体诗成熟、繁荣的关系及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高震
- 关键词:诗僧禅宗近体诗
- 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山海经》鸾凤多重联系之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凤与龙曾同为两大主要图腾。凤凰作为一种神鸟可能是虚幻的,但作为一特殊的历史文化物象其承载的多重内涵不容否认。《山海经》这部"古老的奇书"中保存了凤凰的原始面貌,从神话的角度探索发掘凤凰的深刻内涵、潜在意蕴,从文化、人类、史地等视角对这一物象进行研究探讨,重点论证凤凰与玄鸟的"二而渐一"历程、凤凰与周民族发祥的"史地互证"关系、凤凰与乐舞及文学"多重联系"之体现。立足神话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以期对中华民族成长过程中文化思维、文化心理、文化性格等方面有所反映。
- 高震
- 关键词:玄鸟西王母乐舞
- 岑参的西域行旅与“丝路”之作被引量:3
- 2014年
- 盛唐边塞诗人岑参,以其先后两次入幕边地的亲身经历进行"丝路"创作。留存至今的约78首"丝路"之作真实反映了西域风光,歌颂了异域人情,极大拓展丰富了边塞诗的表现内涵。在诗歌体裁上继承发扬七言歌行、绝句的音乐性,尤其在边塞诗作中对七言歌行体的探索与运用,创立"……歌/行,(奉)送……"的歌行新体式,实现了对边塞体裁的创新。同时"丝路"之作所呈现的奇丽悲壮风格体现在对优美、崇高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并力探索,进一步促成岑诗的多样风格。针对近年来文学与地域、文化与地理相互作用的研究,岑参西域行旅与"丝路"之作不失为一较好的切入点;通过其"丝路"创作的考察,亦可对"盛唐气象"下的"丝绸之路"有一新认识。
- 杨晓霭高震
- 关键词:岑参
- 21世纪边塞诗研究述略被引量:2
- 2014年
- 边塞诗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其产生就品评不断。20世纪80年代,关于该题材的研究较之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世纪,在世纪之端的十三年中边塞诗的研究又体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除继承上世纪在边塞诗研究领域中有关个体研究、对比研究、继承关系等研究方法之外,文化学、历史学、地域学、民族学、美学、传播与接受心理等相关知识的介入,使边塞诗研究呈现出全新面貌,丰富了边塞诗研究的内涵。基于新世纪以来在边塞文学领域国内期刊公开发表的文章、硕博士学术论文及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加以检索统计,以历代边塞诗创作为阐述重点,并结合上世纪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新世纪边塞诗研究现状有一全面客观的反映。
- 杨晓霭高震
- 关键词:边塞诗文化意识审美心理
- 宋代孔庙释奠诗文研究
- 释奠作为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由来已久,三代时尽管祭奠对象还未固定,但礼行于学的学礼性质已十分明显。汉代以来因儒家思想的不断上升,孔子渐成奉祀对象。至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释奠始专指对文宣王孔子、武成王姜太公分别代表的文...
- 高震
- 关键词:宋代孔庙
- 文献传递
- 魏晋时期儒道合流影响下的隐士形象——以《世说新语》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14年
- 魏晋时期的隐士作为一特殊的群体深受儒道双重思想影响,内心的冲突促成了形象的生动与多样。成书于南朝宋时期的《世说新语》集中对该群体的言行思想进行了描述,透过该书可管窥魏晋时期在儒道合流影响下独特的隐士形象。《世说新语》三十六门,隐士近三十人,涉及隐逸思想和言行的有六十余条;且特辟《栖逸》一门,可见当时隐逸之风盛行。综观《世说新语》中的隐士皆受儒道双重思想影响,两种思想的合流渗透于隐士思想并体现在其言行中,矛盾性与复杂性更突出了形象的生动性与多样性。
- 高震
- 关键词:《世说新语》美学意蕴
- 《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中的“筝”被引量:2
- 2014年
- 筝,乃琴之流,往往与"琴"、"瑟"联系,同用于雅乐,是为雅乐器。这一雅乐器与被一直看成流行歌曲的"曲子词"联系起来时,又表现出怎样的文化意蕴?考察《全宋词》、《全宋词补辑》,有"筝"名称出现的词约180余首,关系到91位词人,且有秦筝、宝筝、银筝、钿筝、哀筝、瑶筝、玉筝等十多种名目。透过这些意象了解"筝"这种乐器不失为一新视角;而比较词中所吟乐器,"弦多管少"的现象又如何影响着词体的形式产生,对词体研究亦当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 高震
- 关键词:宋词描写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