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霭

作品数:63 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宋代
  • 9篇文化
  • 7篇乐府
  • 6篇诗歌
  • 6篇唐代
  • 5篇杜甫
  • 5篇声诗
  • 5篇唐诗
  • 5篇文学
  • 5篇歌唱
  • 5篇边塞
  • 4篇审美
  • 4篇个案
  • 3篇道教
  • 3篇音乐
  • 3篇礼乐
  • 3篇教育
  • 3篇教育专业
  • 3篇教学
  • 3篇国际教育

机构

  • 4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3篇兰州理工大学
  • 6篇西北师大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 58篇杨晓霭
  • 3篇胡大浚
  • 2篇郭其云
  • 2篇高震
  • 1篇程萌
  • 1篇李玫
  • 1篇肖玉霞
  • 1篇范爱荣
  • 1篇宋昀其
  • 1篇林文娟
  • 1篇杨晴
  • 1篇罗霄

传媒

  • 14篇西北师大学报...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3篇社科纵横
  • 3篇聊城大学学报...
  • 3篇宁夏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大学教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甘肃广播电视...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文学遗产
  • 1篇甘肃教育
  • 1篇文献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敦煌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敦煌学辑刊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杜甫“行”诗之“变”的音乐涵蕴被引量:2
2008年
杜甫"行"诗,从篇章到句式改变了初唐歌行的体调特征,独构新格。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歌舞大曲盛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基于对音乐的敏感与对"乐府"传统的弘扬,杜甫创作"行"诗,内容上追踪汉魏行曲歌辞讽刺时事的美刺功能,结构上借鉴歌舞大曲多解组合以及行曲"简单而刚健明快"的特点,达到了声律与情感的契合。可以说正是杜甫充分吸收当代歌舞大曲的结构特质与音乐风格,以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结构了富于魅力的"行"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为他在诗体发展史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杨晓霭
关键词:杜甫音乐
音乐文献整理的文献学方法及其规范——以“燕乐二十八调”的研究为例被引量:5
2008年
音乐文献整理中,文献学方法的运用有失规范,影响到对中国古代音乐史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总结,"燕乐二十八调"的研究是为显例。文章围绕这一问题的整理研究,利用目录、选择版本、校勘注释、考订辨伪、义理分析等基本方法展开讨论,强调正确运用文献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杨晓霭李玫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史文献学校勘注释
宋祁“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与宋初“士大夫之词”被引量:1
2008年
李清照追溯歌词发展历史,以为自唐至北宋"涵养百馀年",均呈"乐府声诗并著"局面。她批评"宋子京兄弟","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考宋祁创作,有声诗,亦有"乐府"。宋祁是仁宗朝雅乐建设的骨干,他"乐府声诗并著"的创作,正是宋初礼乐文化建设中"士大夫之词"创作的典型表现,也反映出"旧声"、"新声"竞相发展的态势。
杨晓霭
关键词:宋祁声诗
试论礼乐文学的文化传承价值——以宋代为范例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将凡是用于礼仪与以反映"礼乐"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文学作品,统称作"礼乐文学",并选取宋代礼乐文学为个案进行阐述。宋代礼乐文学作品数量浩繁,众体兼备,各种典礼在多种文学体式中得到了艺术的再现。礼乐文学所具有的"仪式"与文学的双重内涵、双重功能、双重价值,赋予了它传承礼乐文化的独特意义。深刻而准确地揭示礼乐文学的内涵和底蕴,既是在领略文学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同时又接受了礼乐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了礼乐文学"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价值。
杨晓霭
关键词:宋代礼乐文化传承
苏轼祝文创作及其关涉的仪式意蕴
2013年
《苏轼文集》收录苏轼祝文96篇,涉及祈(谢)晴、雨、雪,奉安皇帝御容,谒文宣王庙,以及祭勾芒神、祭土牛、告五岳、秋赛等,联系着丰富多样的仪式仪节。祝文应用于祭奠仪式,具有仪式与文学的双重意义。结合苏轼各类祝文的写作背景,探讨祝文及其仪式应用中所映射的政治理念、宗教信仰、教育观念、文化习俗,从而揭示宋代礼乐文化建设的多个侧面,为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借鉴。
杨晓霭宋昀其
关键词:礼仪意蕴
唐代陇籍作家赋作述论
1994年
唐代陇籍作家赋作述论杨晓霭,胡大浚唐代分全国为十道,陇右道辖今甘肃省延达新疆及青海部分地区。贞观间,曾因其地域阔远,以黄河为界,析为陇右、河西二道,分置陇右、河西节度使。故后人习惯上以陇右或河陇泛指今甘肃地区。本文所论陇籍作家,即以今甘肃省地域而言,...
杨晓霭胡大浚
关键词:陇右《全唐文》壁记赋话
苏词“自是一家”之“又一体”的歌词本色
2017年
《词谱》录苏轼词,注明"又一体"者有《渔歌子》《点绛唇》《少年游》《西江月》《越江吟》《行香子》(二阕)《青玉案》《满江红》《醉蓬莱》《念奴娇》(二阕)《哨遍》(二阕)《戚氏》,共12调15阕。所谓"又一体"的标准,《四库总目提要》总结为:"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以句法字数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数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在音调尽失的情况下,"以句法字数"比较而得"又一体",从字数、平仄、叶韵等变化对"词"之歌唱实践作了描述。苏轼"又一体",可谓是他因歌唱需要而注意乐曲与声词配合的表现。理解这一点,对澄清苏轼"以诗为词"之讥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理解与研究词体特性亦不无裨益。
杨晓霭
勘正辨疑 随文释义──《敦煌边塞诗歌校注》简评
2001年
杨晓霭
关键词:道士释义校注
道教仙韵与李白的飘逸诗风
2002年
学道求仙、服食炼丹几乎贯穿了李白一生。李白还两受道箓,成为道教徒。探讨了道教信仰与李白诗歌创作、诗歌风格的深层联系。
杨晓霭郭其云
关键词:诗歌风格创作环境道教
论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作歌”被引量:2
2017年
杜甫诗中题"歌"之作,共30题45首。其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体式上的主要特点有:篇章每首八句,句式以七言为主。协韵为前六句后二句转韵格式。或前六句叶仄,后二句转平;或前六句协平,后二句转仄。或前六句后二句仄声转韵,或前六句后二句平声转韵。在结构上,每首"首二领意,中四叙事,末二感慨悲歌",以"呜呼×歌兮"唱叹结束。前四首均以隔字反复开篇。该诗体现出"随声随写"边唱边写的创作过程,为"七言八句声诗体"之创格,或承吴地白纻舞曲和清商乐吴声西曲的歌唱传统,可谓是江南吴歌文人化的产物。对这一现象的尝试性分析,有助于理解"乐府声诗并著"的特点。
杨晓霭
关键词:乐府诗杜甫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