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泽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洋环流对风应力异常响应的敏感性区域研究
- 本文利用大洋环流模式(OGCM)对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异常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探讨了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响应的敏感区域,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本文所用的海洋环流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上层海洋流场的气候状态;(2)海表风应力...
- 陈光泽张铭李崇银
- 关键词:海洋模式风应力
- 文献传递
- 黑潮温度倾向异常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 采用NOAA的ERSST资料以及160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引入了温度倾向异常(TASST)的概念,确定了黑潮TASST关键区为(124°36°E,20°2°N)。通过滞后相关分析,揭示了黑潮TASST与我国气温、降水...
- 关志佳谭言科白旭旭陈光泽朱家祥
- 关键词:黑潮气温降水
- 文献传递
- 黑潮温度倾向异常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 采用NOAA的ERSST资料以及160站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引入了温度倾向异常(TASST)的概念,确定了黑潮TASST关键区为(124°36°E,20°2°N)。通过滞后相关分析,揭示了黑潮TASST与我国气温、降水...
- 关志佳谭言科白旭旭陈光泽朱家祥
- 关键词:黑潮气温降水
- 文献传递
- 表层洋流对外强迫响应敏感度的数值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海表流场对外强迫(风应力和海表热通量)的响应特征,探讨了其对该类外强迫异常响应的敏感性以及较敏感区域。在确认本文所用的海洋环流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表层海洋流场的气候状态之后,通过几个敏感性试验与控制(对照)试验结果的比较,发现海洋表层环流对海表风应力异常响应的敏感区域主要在赤道附近及大洋西边界海区;相对于热带外地区,热带海域(20°S~20°N)的风应力异常对于大洋表层环流的变化有着更重要的显著作用,它不仅会导致热带海域表层流场有较大的变化,对中高纬海区的表层流场特别是西边界流也有明显影响;海洋表层环流对海表热通量异常的响应除了在赤道附近海域明显之外,在中高纬海区也十分显著;在外强迫有同等异常幅度(20%)的情况下,大洋西边界海域对热通量的响应明显要强于对风应力的响应。此外,热通量异常还对南太平洋东海岸的洋流和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 陈光泽张铭李崇银
- 关键词:数值模拟大洋环流模式风应力异常
- 大洋环流对风应力异常响应的敏感性区域研究
- 本文利用大洋环流模式(OGCM)对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异常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探讨了海表流场对风应力响应的敏感区域,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本文所用的海洋环流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上层海洋流场的气候状态;(2)海表风应力...
- 陈光泽张铭李崇银
- 关键词:海洋模式风应力
- 西安地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3.2、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2月12~13日西安地区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进行阶段性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WRFV3.2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大雾的范围、强度和生消过程,但模拟白天雾的强度较弱。这次大雾是平流辐射雾过程,在夜间的辐射降温和弱冷空气的入侵共同作用下,西安地区形成冷气垫,造成逆温产生,逆温的存在为大雾的产生和维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地面湿度大,逆温层结稳定又有效地抑制了水汽向高空传输和能量交换,为大雾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在大雾产生和维持期间,微风有利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使辐射冷却作用扩散到适当高度,也可使水汽垂直输送到一定高度,有利于雾的产生和发展。而白天太阳短波辐射造成的逆温层抬升是引起大雾减弱和日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 陈锋立王春明任思衡陈光泽邓颖
- 关键词:数值模拟液态水含量逆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