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铭

作品数:195 被引量:79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军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3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35篇环流
  • 24篇热带
  • 21篇环流模式
  • 20篇数值模拟
  • 20篇值模拟
  • 19篇季风
  • 16篇暴雨
  • 16篇EOF分析
  • 16篇大气环流
  • 15篇夏季
  • 14篇函数
  • 13篇中尺度
  • 12篇海温
  • 11篇谱函数
  • 11篇夏季风
  • 11篇风应力
  • 11篇波谱
  • 10篇气候
  • 10篇降水
  • 10篇北太平洋

机构

  • 180篇解放军理工大...
  • 4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空军装备研究...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空军装备研究...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总参谋部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计量检...

作者

  • 195篇张铭
  • 29篇张立凤
  • 14篇卢姁
  • 14篇安洁
  • 13篇曾庆存
  • 12篇于杰
  • 11篇朱敏
  • 11篇臧增亮
  • 11篇张东凌
  • 10篇路凯程
  • 8篇左瑞亭
  • 7篇黄泓
  • 7篇吕庆平
  • 7篇邓冰
  • 6篇梁丹青
  • 6篇闫晓勇
  • 6篇李东辉
  • 5篇张永垂
  • 5篇薛洪斌
  • 5篇赵艳玲

传媒

  • 29篇大气科学
  • 20篇气象科学
  • 20篇解放军理工大...
  • 14篇气候与环境研...
  • 13篇海洋预报
  • 11篇热带气象学报
  • 7篇海洋科学进展
  • 5篇高原气象
  • 5篇气象学报
  • 4篇水动力学研究...
  • 3篇海洋通报
  • 3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海洋学研究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第29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7篇2007
  • 21篇2006
  • 22篇2005
  • 24篇2004
  • 15篇2003
  • 6篇2002
  • 7篇2001
  • 4篇2000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京地区地面平均气温的变化被引量:6
2002年
基于 40年南京地区 1 0 0 0 h Pa上逐月和全年的平均气温资料 ,首先分析了逐月及年平均气温的长期趋势变化 ,发现 40年来平均气温有明显增温趋势 ,但逐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则与年平均气温不同 ,在初夏及深秋到冬季有明显增温 ,在 3月和 7月有降温 ;然后利用距平累加和信噪比法探讨了气温的突变 ,发现逐月平均气温在 1 972年 4月和 1 976年 6月存在明显的突变特征 ,而全年平均气温则在 1 972年存在一次弱突变 ;最后利用功率谱分析了逐月及年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 ,发现年平均气温存在 2 .2年的短周期振荡和 1 0年的中周期振荡。
郑红莲严军张铭
关键词:年平均气温
春季赤道外北太平洋上层流场异常的统计动力诊断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复EOF分析方法,对春季赤道外的北太平洋海域的上层流场异常做了统计动力诊断,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赤道外北太平洋海域上层流场的明显异常主要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以东、以南范围不大的关键区内;异常的第一、二模态分别表现为东东北至西西南走向的涡旋偶和涡旋列。该两模态时间系数的辐角均分别有两个状态,相应的偏差流场则分别与其空间场相同或相反;其模的大小决定了其偏差流场偏离以上两个状态的程度;该两模态的时间系数均有非常明显的2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该两模态均反映了黑潮延伸体以南回流漩涡的异常;其性质是海洋Rossby波的异常。
路凯程卢姁张铭
关键词:北太平洋
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高度场温湿场的演变特征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高度场、温湿场的演变特征。结果发现夏季风的爆发与南亚高压、马斯克林高压、南美洲大陆上的高压以及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上的高压密切相关。季风爆发前后,印度次大陆上高度场在垂直方向发生了反相变化,低层减弱,高层加强,这使得垂直对流发展加强。南亚夏季风爆发前后在印度次大陆及其西岸各层上湿度均急剧增大。表明随着南亚夏季风的爆发,全球温度场、高度场、湿度场都发生了重大调整,南亚夏季风的爆发是全球环流形势调整的一环。
朱敏江晓南张铭
关键词:夏季风爆发高度场温湿场马斯克林高压近海域湿度场
台风风场分解被引量:27
2007年
为了对台风流场的复杂结构进行研究,采用二次变分方法对台风风场进行分解.首先,将台风的流场分解成最大的、不对称的涡旋流场和无旋流场;然后将不对称的涡旋流场分解成最大的对称涡旋和不对称的β涡旋对;最后,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casting)模式(V2.1.2)模拟了200601号珍珠台风,并对各时次的500hPa风场用该方法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台风的运动机理研究和实际的台风路径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黄思训蔡其发项杰张铭
关键词:变分方法涡旋
海洋内重力惯性波不稳定模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海洋动力方程的内重力惯性波数学模型给出其数值求解方法,并对沿垂直切变背景流传播的海洋内重力惯性波的不稳定做了探讨,得到的结论有:在不考虑海底地形和采用刚盖近似的条件下,在稳定层化海水中,当背景流为常数时,海洋内重力惯性波均是稳定的。在较弱的稳定层结下,具有垂直切变的背景流会导致海洋内重力惯性波的不稳定。该不稳定内波的增长率对其波长具有选择性并可有短波截断。增长率最大处出现在波长为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对固定的内波波长,背景流垂直切变越强则其最大增长率越大;若此时有多个不稳定模态,则增长率最大的模态其垂直结构最简单。该不稳定内波流函数的结构在垂直方向大体呈单圈环流形态,环流中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2个,后者则呈"猫眼"结构。
邓冰张翔张铭
热带印度洋纬向海温的资料分析与数值试验
本文利用GISST 1958~1999年逐月资料对热带印度洋纬向海温变化作了分析,并进行数值试验。发现当热带印度洋海温纬向梯度为正异常时,将会推迟东亚季风的爆发,其东部海温为正异常时的影响要较负异常时的为大;此时无论该东...
闫晓勇左瑞亭张铭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海温
文献传递
耦合模式对印度洋偶极子的模拟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一个海洋-大气-陆面系统耦合模式,模拟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的季节和年际气候变化特征。该模式很好地模拟出热带印度洋区域的季节变化特征,对热带印度洋强的局地年际耦合信号—偶极子模拟也比较成功,模拟结果与已有的观测分析以及高分辨率耦合模式模拟结果接近。
闫晓勇陶勇张铭
关键词:偶极子气候变化降水场表层海温风场
南海地区潜热输送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美国NCEP的1958—2006年高斯网格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的全国160站1958—2006年月平均降水资料,使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南海及周边地区(简称南海地区,0°—20°N、100°—125°E)夏季潜热输送和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地区夏季潜热输送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显著相关的区域分别是南海中部和长江以北的川北、陕南地区以及以南的东部地区,潜热输送和降水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突变。典型旱、涝年潜热通量合成分析表明,南海中部潜热输送与降水也呈明显的负相关。
戴彩悌张铭
关键词:潜热输送夏季降水长江流域SVD
两层正压准平衡海洋模型的中纬度定常风场强迫解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了风场强迫下考虑瑞利摩擦的水平二维两层正压准平衡海洋模型,并在中纬度大尺度理想风场强迫的情况下,进行了解析求解。结果表明,在西风急流强迫下,在理想海洋的西海岸以东的上层流场上,在西风急流处会出现较强的东向流;在接近β通道侧壁处则有西向逆流出现;在近西海岸处,在上述东向流的两侧有气旋性曲率与反气旋性曲率的流动;而下层流场的强度与上层流场大致相同,但流向大体相反。由理想西风急流异常强迫出的流场异常的分布形式与以上结果类似。与实际风场异常强迫下的北太平洋上层流场异常进行比较后可知,模型得到上层海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相像之处。最终,该海洋模型的解趋于风场强迫特解。
张永垂路凯程张铭
关键词:准平衡海洋模型中纬度
热带太平洋地区风场异常和与El Nio有关的年际变化被引量:7
2006年
利用1964~1993年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资料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14层热带太平洋环流模式(OGCM),对热带太平洋与El Ni^no有关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SOTA)与Ni^no 3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关系,发现在El Ni^no事件之前,暖池的次表层海温都有明显正异常出现,它的东传导致了El Ni^no的发生,并且SOTA的传播随纬度变化,沿赤道东传,在赤道外西传。然后,选取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最强的El Ni^no事件讨论了引起这种机制的可能原因———西风异常的作用。最后,对1964~1993所有的El Ni^no年的风场、次表层海温和海表温度的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薛洪斌张铭王业桂
关键词:海表温度异常次表层海温异常E1风应力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