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登革热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死亡率
  • 1篇死因
  • 1篇死因分析
  • 1篇死因监测
  • 1篇死因顺位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分析
  • 1篇居民死因
  • 1篇居民死因分析
  • 1篇防控效果
  • 1篇高危
  • 1篇高危人群
  • 1篇艾滋病
  • 1篇艾滋病高危人...

机构

  • 4篇广州市黄埔区...

作者

  • 4篇周焰华
  • 3篇黄昱
  • 3篇孙颖颖
  • 3篇罗小华
  • 2篇甘圳尧
  • 1篇刘嘉聪
  • 1篇岑雁羽中

传媒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黄埔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群组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黄埔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群组干预实施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行为变化,评价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群组干预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24名自愿参加该研究艾滋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12人,对照组112人。干预组接受群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然后比较两组人群在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在安全性行为、艾滋病咨询、检测相关行为和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在实施6个月后在知识知晓率、性行为改变、求医行为、艾滋病咨询机构和检测机构利用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艾滋病高危人群通过群组干预后,可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依从性,改善性方式相关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群组干预是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
黄昱孙颖颖甘圳尧岑雁羽中周焰华
关键词:艾滋病
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了解居民健康状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户籍居民死亡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居民平均死亡率476.37/10万(标化死亡率322.69/10万),其中男性平均死亡率为527.46/10万(标化死亡率401.98/10万),女性平均死亡率为417.43/10万(标化死亡率243.91/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0年黄埔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0.31岁,其中男性为78.57岁,女性为82.18岁。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和诊断不明性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76.72%;死因监测三大类分析中慢性病占总死亡原因的79.52%。结论黄埔区居民的死亡以慢性疾病为主,其中恶性肿瘤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对居民进行肿瘤防治知识普及、预防和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罗小华刘嘉聪黄昱周焰华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因顺位死亡率
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中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7389例,年平均发病率434.3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重症病例2例,重症率为0.03%;发病呈现双峰特点,主高峰为4~7月,次高峰为9~10月;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黄埔街报告病例数最多,共1327例,穗东街发病率最高,为740.41/10万;4年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7021例,占95.02%,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15: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检测251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肠道病毒阳性率70.92%,其中CoxA16阳性率25.90%、EV71阳性率24.3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19.92%;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99起,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占88.44%,对73起疫情采样,60起肠道病毒阳性,其中EV71阳性率32.88%,CoxA16阳性率28.77%,CoxA16和EV71同时检出阳性率8.22%。结论 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处于高发状态,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和人群特征,幼儿园是发生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场所;CoxA16和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黄埔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应加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和病原监测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罗小华孙颖颖周焰华
关键词:手足口病
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效果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因素和特征,用发病率、二代发病率、流行持续时间、布雷图指数评价综合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3年,黄埔区共发生登革热病例28例,年发病率6.11/10万;疫情涉及到7个街道17个社区居委,病例主要集中在鱼珠街和黄埔街,占总病例数的64.29%;发病高峰在9月下旬;男女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以中壮年及60岁组老年人群较高,职业以工人和家务及待业为主;临床症状均为轻型,75.00%的病例表现典型登革热症状;采集病例血标本检测,11例登革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12例IgM抗体阳性,5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例分离出登革热Ⅱ型病毒,其余分离出Ⅰ型病毒;疫情处理初期,各疫点布雷图指标大于5,外环境标准间指数大于1,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75.00%的疫点一周内两个指数均控制在安全范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013年黄埔区登革热呈多点散发的低强度流行态势,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致,流行病毒型别为Ⅰ型和Ⅱ型登革热病毒并存;经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动员社会参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较显著。
罗小华黄昱甘圳尧孙颖颖周焰华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