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颖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黄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某厂噪声作业工人连续4年听力损伤纵向监测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通过对某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4年的连续监测,了解其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某厂2001~2004年有接受听力检查并无明显内耳疾患的噪声作业人员为观察对象,统计区间发病率、患病率,并对不同年份的患病率及不同工龄组的工人听力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增加,患病率逐年上升,2001年患病率为45.00%,2002年患病率为49.17%,2003年患病率为55.83%,2004年患病率为60.00%,2001年与2004年的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伤率随工龄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程度与其噪声暴露的年限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黄昱林耀琪甘圳尧孙颖颖
- 关键词:噪声听力损伤患病率
- 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知信行及感染状况调查
- 2014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及感染状况,为制订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9~12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抽取广州市黄埔区社区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梅毒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艾滋病、梅毒抗体。结果共调查402人,吸毒人群以男性、40~49岁、无业、初中文化程度、未婚为主。艾滋病、梅毒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4.18%,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者对艾滋病、梅毒的三大传播途径有一定程度认知,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知道艾滋病、梅毒自愿咨询检测的占59.95%,愿意做检测的占70.90%,认为自已感染艾滋病、梅毒危险性高的占40.30%。曾经静脉注射吸毒的占55.47%,其中共用过注射器的占37.67%。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过性行为的占63.18%,其中每次用安全套的占15.35%,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的占22.64%,其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25.27%。艾滋病抗体阳性率0.26%、梅毒抗体阳性率2.35%。结论黄埔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知识知晓率较低,态度不够重视,高危行为普遍存在,艾滋病、梅毒仍处于较低的流行水平,应加强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防治工作,防止疾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和向普通人群传播。
- 罗小华陈庆良吴根容梁志轩孙颖颖甘圳尧
- 关键词:吸毒人群艾滋病梅毒知识态度行为感染率
- 广州市黄埔区某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320名自愿参加社区健康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n=160)和对照组(n=160)。对管理组实施为期1年的健康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适宜的科学运动和平衡膳食,同时对其不良嗜好或习惯予以纠正,对心理问题予以疏导。结果通过健康管理,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意识,管理后管理组体重、腰围和体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管理组、对照组管理后平衡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控制情绪、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管理前比较,管理后管理组SBP、DB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对照组管理后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管理前比较,管理后管理组FBG、PBG、Hb A1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对照组管理后血糖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后管理组和对照组的健康状况(精力、健康担忧、情绪低落、健康自评)及卫生资源利用(看门诊次数、住院次数)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和渐进的过程,在社区中实施科学、有效、系统、长期的健康管理,使慢性病患者的饮食、运动治疗落实到实际生活中,生活方式得到了明显的优化,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对慢性病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
- 黄昱宋秀玲孙颖颖甘圳尧林宗伟陈思东
-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
- 2009-2013年广州市黄埔区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黄埔区2009-2013年肺结核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黄埔区共登记肺结核病例1585例,主要来源为转诊,年平均登记发病率73.42/10万,低于同期广州市年平均登记发病率水平,流动人口肺结核年平均登记发病率高于户籍人口(χ2=31.89,P〈0.01);涂阳病例占35.58%,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涂阳病例比例相近(χ2=1.095,P=0.295);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3~5月份和7~9月份发病数较多;全区各街道均有病例,主要集中在南岗街、黄埔街、鱼珠街及大沙街,占57.98%,大沙街、红山街及鱼珠街年平均登记发病率高于全区水平;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男性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分别为χ2=70.348,P〈0.01;χ2=50.670,P〈0.01);户籍人口病例主要集中在35~64岁,年平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流动人口病例主要集中在15~44岁,25~34岁年龄组年平均发病率最高;职业以家务及待业比例最高(30.54%);患者以Ⅲ型肺结核为主(99.94%),就诊延误率为23.53%,确诊延误率为48.39%。结论 2009-2013年黄埔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低于广州市水平,流动人口肺结核影响全区结核病疫情,发病有季节性、地区性、人群特征及患者特征,应加强患者发现力度,加强重点人群体检、症状监测及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预防结核病意识。
- 罗小华于彦杰吴根容孙颖颖
- 关键词:肺结核
- 黄埔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群组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黄埔区艾滋病高危人群群组干预实施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行为变化,评价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群组干预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224名自愿参加该研究艾滋病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112人,对照组112人。干预组接受群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然后比较两组人群在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在安全性行为、艾滋病咨询、检测相关行为和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在实施6个月后在知识知晓率、性行为改变、求医行为、艾滋病咨询机构和检测机构利用方面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艾滋病高危人群通过群组干预后,可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依从性,改善性方式相关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效能。群组干预是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
- 黄昱孙颖颖甘圳尧岑雁羽中周焰华
- 关键词:艾滋病
- 广州市黄埔区2006—2011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黄埔区2006—2011年所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黄埔区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2 512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2.14%(2 512/117 48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4.44%(102/108)。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81起)和托幼机构(12起),共占91.18%(93/10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以9—12月最多,共报告50起(占49.02%),发病856例(占34.08%);其次为3―6月,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433例(占57.0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57起(占55.88%),发病1 229例(占48.93%),其次为接触传播传染病,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218例(占48.49%)。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黄浦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今后应加强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监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 陈庆良杨春孙颖颖甘圳尧何丹
- 关键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 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中广州市黄埔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7389例,年平均发病率434.3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重症病例2例,重症率为0.03%;发病呈现双峰特点,主高峰为4~7月,次高峰为9~10月;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黄埔街报告病例数最多,共1327例,穗东街发病率最高,为740.41/10万;4年报告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共7021例,占95.02%,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15: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检测251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肠道病毒阳性率70.92%,其中CoxA16阳性率25.90%、EV71阳性率24.30%、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19.92%;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99起,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占88.44%,对73起疫情采样,60起肠道病毒阳性,其中EV71阳性率32.88%,CoxA16阳性率28.77%,CoxA16和EV71同时检出阳性率8.22%。结论 2009~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手足口病处于高发状态,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和人群特征,幼儿园是发生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场所;CoxA16和EV71肠道病毒是引起黄埔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应加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和病原监测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 罗小华孙颖颖周焰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效果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综合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疫情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因素和特征,用发病率、二代发病率、流行持续时间、布雷图指数评价综合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3年,黄埔区共发生登革热病例28例,年发病率6.11/10万;疫情涉及到7个街道17个社区居委,病例主要集中在鱼珠街和黄埔街,占总病例数的64.29%;发病高峰在9月下旬;男女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以中壮年及60岁组老年人群较高,职业以工人和家务及待业为主;临床症状均为轻型,75.00%的病例表现典型登革热症状;采集病例血标本检测,11例登革热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12例IgM抗体阳性,5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其中1例分离出登革热Ⅱ型病毒,其余分离出Ⅰ型病毒;疫情处理初期,各疫点布雷图指标大于5,外环境标准间指数大于1,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75.00%的疫点一周内两个指数均控制在安全范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2013年黄埔区登革热呈多点散发的低强度流行态势,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致,流行病毒型别为Ⅰ型和Ⅱ型登革热病毒并存;经政府重视,多部门合作,动员社会参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效果较显著。
- 罗小华黄昱甘圳尧孙颖颖周焰华
-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