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合金
  • 3篇膜层
  • 3篇纯镁
  • 2篇热合成
  • 2篇微观组织演变
  • 2篇氟化镁
  • 2篇
  • 2篇
  • 1篇道次
  • 1篇电导
  • 1篇电导率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阻抗
  • 1篇电偶
  • 1篇电偶腐蚀
  • 1篇动电位极化
  • 1篇动态再结晶
  • 1篇多道次
  • 1篇圆柱
  • 1篇圆柱体

机构

  • 11篇重庆大学
  • 2篇军事科学院
  • 2篇西南铝业(集...

作者

  • 11篇李旭
  • 5篇张志清
  • 5篇杨庆波
  • 2篇乔丽英
  • 2篇蒋斌
  • 2篇张飞
  • 2篇王勇
  • 1篇陈鹏
  • 1篇邓赞辉

传媒

  • 2篇材料导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金属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退火工艺对连铸连轧8030铝合金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运用扫描电镜研究了连铸连轧8030铝合金杆在不同退火工艺下的微观组织结构演变,分析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抗拉强度、伸长率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连铸连轧后得到的8030铝合金杆芯部组织和表层组织差异大,从芯部到表层,再结晶程度逐渐升高;试样在250~450℃之间退火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铝合金杆的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和电导率增加,但是在不同的退火温度范围内,合金杆的拉伸性能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不存在差异;相对于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对铝合金杆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试样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所有拉伸断口均有大量分布较为均匀的等轴状韧窝,韧窝底部看不到明显的夹杂物和第二相粒子,表明材料的主要断裂方式为韧窝型断裂。结合显微组织分析,确定经连铸连轧后得到的8030铝合金杆在350℃×2 h退火工艺制度下,综合性能最佳。
樊祥泽李旭杨庆波雷林陈鹏张志清
关键词:连铸连轧退火工艺电导率
钽及钽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8
2023年
钽及钽合金因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高温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加工成形能力,目前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冶金化工以及核工业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针对钽及其合金巨大的应用潜力,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系统总结了钽合金材料体系类型及其应用领域,并从现有合金制备技术及其优缺点、主要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高温防护涂层的体系及其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最后,针对目前钽及其合金研究中存在的短板,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李旭李旭何鹏飞孙川蒋斌蒋斌
关键词:钽合金力学性能
纯镁表面NaMgF_3膜层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4%(质量分数)NaF+冰醋酸溶液常温浸泡的方法,在纯镁表面制备氟化膜层来提高纯镁的耐腐蚀性。研究了冰醋酸浓度和浸泡时间对膜层质量的影响,利用SEM、XRD和EDS等分析了氟化膜层的形貌和结构,采用电化学实验、体外浸泡实验等研究了改性前后纯镁在模拟体液(SBF)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冰醋酸浓度为5%(体积分数)、处理时间为8h时,可以得到致密、均匀的NaMgF_3膜层,该膜层由约0.3μm粒径的颗粒构成。NaMgF_3膜层使纯镁的腐蚀电位提高了740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两个数量级,浸泡过程中的腐蚀产物层更加平整。
王勇李旭李旭陈毅
关键词:膜层氟化生物材料
变形参数对2195 Al-Li合金动态再结晶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在应变速率0.01~1 s^-1、变形温度350~500℃下,通过平面应变热压缩实验研究了2195 Al-Li合金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DRX)临界条件,对动态再结晶机制进行了讨论,并通过EBSD和TEM等手段分析了变形参数对不同类型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εc)随着Zener-Hollomon参数值(Z)的降低而降低;动态再结晶在低Z值的变形条件下进行得更充分,以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DRX)为主,仅发现有少量的连续动态再结晶(CDRX);连续和不连续动态再结晶都更容易在低的Z值下形成,而几何动态再结晶(GDRX)在Z值升高到一定程度才出现,并且随着Z值的进一步升高而增加,几何动态再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晶粒数目,从而使动态再结晶分数略有升高。
李旭杨庆波樊祥泽呙永林林林张志清
关键词:AL-LI合金动态再结晶
AA2195铝锂合金多道次压缩行为及微观组织演变被引量:6
2019年
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对AA2195铝锂合金进行多道次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为400~450℃,应变速率为0.01~0.1s^-1,总变形量为80%。通过金相(O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微观组织表征手段研究了多道次压缩过程中流变行为和道次间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流变应力在各道次间均出现静态软化“峰谷”,软化率随压缩道次增加和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变形条件下各个道次间的组织演变展现出相似的规律:第一道次主要是大量亚结构的形成;第二道次主要是晶内小角度晶界向大角度晶界转变,并且在变形晶粒的晶界处和三叉晶界处出现小尺寸的等轴状动态再结晶晶粒,软化机制为动态再结晶;第三道次时,连续动态结晶现象更加明显,同时再结晶晶粒也有不同程度的长大。同时,高的变形温度更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形成,合金软化效果也更好。
雷林杨庆波张志清樊祥泽李旭杨谋邓赞辉
关键词:微观组织演变
NaF溶液预处理纯镁表面水热合成羟基磷灰石
目的:镁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降解性,然而耐腐蚀性差是其广泛应用受阻的最大原因之一。方法:本文将挤压态纯镁在4g/100mL NaF、5vol%冰醋酸溶液中常温下浸泡8h,在表面制备出结构细小、致密的NaMg...
李旭王勇乔丽英姜定成
关键词:纯镁羟基磷灰石涂层
Al和Cu共添加对FeCoNiAlCu高熵合金微观组织与腐蚀行为的影响
2025年
在高熵合金中添加适量的Al,Cu原子可以显著提升合金的力学性能,但是关于Al,Cu原子对高熵合金耐腐蚀性能的研究报道较少。为揭示Al,Cu原子对高熵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本工作以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FeCoNi基中熵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熵合金成分设计经验公式设计了FCC单相Fe_(25)Co_(25)Ni_(25)Al_(10)Cu_(15)(Al10Cu15)合金以及BCC+FCC双相Fe_(25)Co_(25)Ni_(25)Al_(15)Cu_(10)(Al15Cu10)和Fe_(25)Co_(25)Ni_(25)Al_(20)Cu_(5)(Al20Cu5)合金。XRD物相分析表明,随着Al含量的增加,FCC相占比逐渐降低,BCC占比逐渐提高,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SEM微观组织和EDS分析表明,增加Al的添加量,减少Cu的添加量,晶粒的形貌由树枝晶(Al10Cu15,Al15Cu10)转变为等轴晶(Al20Cu5),枝晶间相的成分也会发生显著变化。Al10Cu15枝晶间的组织为富Cu的FCC相,Al15Cu10枝晶间的组织为富Al,Ni,Cu的BCC相,Al20Cu5晶界的组织为富Fe,Co的FCC相。动电位极化(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PDP)实验表明,Al含量较高的合金为两相结构,在长周期浸泡过程中容易发生电偶腐蚀,钝化膜的完整性易遭到破坏,导致合金的耐腐蚀性较差。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测试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Al添加量较高的合金反应电阻会出现显著的下降,与PDP分析结果一致。室温静态浸泡实验表明,与Al10Cu15合金相比,Al15Cu10与Al20Cu5合金在长时间的浸泡下,更容易发生电偶腐蚀。由此可得,过量添加Al原子诱发的第二相,会显著恶化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保证合金组织成分的均匀性,是提升材料耐腐蚀性能的有效手段。
李旭李旭张志彬鲁凯举蒋斌蒋斌
关键词:高熵合金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电偶腐蚀
纯镁氟化改性及其表面水热合成HA涂层研究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镁及镁合金由于具有体内可降解性、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潜在性能而在人体骨骼、心血管和眼部的支架应用中获得广泛关注。相比于体内组织的愈合速度,纯镁植入体的降解速率过快。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表面耐腐蚀...
陈毅王勇乔丽英李旭
关键词:
纯镁表面NaMgF3膜层的制备及其生物腐蚀性能研究
目的: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生物可降解,有望用于制备可降解生物植入体,然而,耐腐蚀性差一直是制约镁基生物材料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方法:本文采用NaF、冰醋酸溶液常温下浸泡的方法,在纯镁表面制备氟化膜层来提高纯镁的耐腐...
李旭王勇乔丽英赖宁
关键词:纯镁生物改性
AA2195铝合金圆柱体单向压缩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被引量:4
2017年
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AA2195铝合金进行圆柱体单向压缩实验,变形温度为400~500℃,应变速率为0.01~10s^(-1)。通过金相(OM)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其热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流变应力显著降低。当变形温度>460℃,流变应力达到一个平台后,随应变增加,流变应力继续上升,这可能由动态再结晶内部位错密度的增加而导致。AA2195铝合金主要的再结晶方式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和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的升高虽然抑制了连续动态再结晶,但是极大促进了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的升高,连续动态再结晶和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都降低,且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主要集中在产生局部变形热的区域。
杨庆波李旭张飞向晨星张志清林林
关键词:热变形行为流变应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