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飞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连铸
  • 2篇合金
  • 1篇冶金特性
  • 1篇圆柱
  • 1篇圆柱体
  • 1篇枝晶
  • 1篇枝晶间距
  • 1篇生产工艺
  • 1篇凝固
  • 1篇凝固组织
  • 1篇热变形
  • 1篇热变形行为
  • 1篇柱体
  • 1篇铸坯
  • 1篇锂合金
  • 1篇微观组织演变
  • 1篇连铸保护渣
  • 1篇连铸方坯
  • 1篇连铸坯
  • 1篇流变应力

机构

  • 4篇重庆大学
  • 1篇西南铝业(集...
  • 1篇贵州省分析测...

作者

  • 4篇张飞
  • 2篇张志清
  • 2篇李旭
  • 2篇杨庆波
  • 1篇唐萍
  • 1篇侯自兵
  • 1篇文光华
  • 1篇张飞
  • 1篇曹江海

传媒

  • 1篇金属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AA2195铝合金圆柱体单向压缩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被引量:4
2017年
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上对AA2195铝合金进行圆柱体单向压缩实验,变形温度为400~500℃,应变速率为0.01~10s^(-1)。通过金相(OM)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其热变形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流变应力显著降低。当变形温度>460℃,流变应力达到一个平台后,随应变增加,流变应力继续上升,这可能由动态再结晶内部位错密度的增加而导致。AA2195铝合金主要的再结晶方式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和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的升高虽然抑制了连续动态再结晶,但是极大促进了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的升高,连续动态再结晶和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都降低,且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主要集中在产生局部变形热的区域。
杨庆波李旭张飞向晨星张志清林林
关键词:热变形行为流变应力
基于二次枝晶间距变化特征的连铸方坯CET位置判断新方法被引量:5
2022年
从碳钢连铸坯实际凝固组织入手对典型枝晶二次枝晶间距(secondary dendrite arm spacing,SDAS)进行测量分析,并发现了铸坯表面向中心凝固过程中的SDAS突增现象。结合铸坯横断面二维温度场数值模型分析可知,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变(columnar to equiaxed transition,CET)的过程会影响铸坯内部的传热过程,这种影响最终以典型枝晶SDAS突增的形式体现出来。基于典型枝晶SDAS突增现象,确立了铸坯内部CET定量判定的新方法,即将典型枝晶SDAS最大增加率的起始位置确定为铸坯内部CET起始位置。计算所得CET位置与铸坯内部温度梯度变化拐点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8.3%,且与生长速率变化区间相对应,同时也与实际凝固组织形貌转变位置吻合,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郭东伟郭坤辉张福利张飞张飞曹江海
关键词:连铸坯凝固组织枝晶间距
2195铝锂合金平面应变压缩的流变行为与微观组织被引量:8
2018年
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机在350~500℃温度范围对2195铝锂合金进行平面应变压缩实验,应变速率为0.01~1 s^(-1),变形量60%。研究合金在高温下的流变行为并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揭示了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高,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流变应力降低,并且达到峰值应力和稳态流变时所需的应变也减少,建立含有双曲正弦关系的本构方程并得到合金的变形激活能Q为278.208 kJ/mol;随着Zener-Hollomon参数值的增加,合金的流变集中增加,合金的软化机制主要是动态回复,此外还有动态再结晶形成,动态再结晶主要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而连续动态再结晶和几何动态再结晶均容易在较低Z值和较高Z值下形成;变形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轧制织构,变形晶粒主要为S{123}á634?、Brass{011}á211?、Copper{112}á111?和Goss{011}á100?这4种取向。
李旭樊祥泽杨庆波杨谋张飞张志清
关键词:2195铝锂合金
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连铸保护渣是连铸过程用于生产各类型钢种的重要、必需的功能材料,具有保温、防止钢液氧化、吸附杂质、润滑、改善传热等功效。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对指导行业制定保护渣相关标准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已进行了相关标准研制,但未形成健全的标准体系,仍有一些关键、重要的标准急需研制。因此,本文基于连铸保护渣生产工艺、冶金应用、微观结构、信息化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原理,围绕连铸保护渣从原料配制、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和结晶器应用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系统地开展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建立连铸保护渣产品类型、产品性能和技术标准体系的三维空间模型,构建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体系明细表,归纳和梳理了20项行业标准,提出了拟研制的29项连铸保护渣标准,其覆盖了基础、产品、方法、质量、生产加工、信息化领域的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并对方法标准中拟研制的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连铸保护渣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研究,为行业开展连铸保护渣标准研制提供技术支撑和奠定理论基础,对加快连铸保护渣的国际流通、产品认证、质量追溯有重要作用,对推动生产高质量钢种及特殊钢种技术开发有重要战略意义。
张飞韩富年卢友余文光华文光华
关键词:连铸保护渣生产工艺冶金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