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刚
- 作品数:20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重灸百会穴法治疗脑中风后失语症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6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灸百会穴法治疗脑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中风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重灸百会穴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结合言语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重灸百会穴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灸百会穴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重灸百会穴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灸百会穴组在改善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灸百会穴法对中风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柳刚韩为黄学勇王友刚杨骏
- 关键词:重灸百会穴中风失语症
- 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间收治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密封信封法均分为30例对照组(压灸足运感区+盆底肌肉训练)和30例观察组(温元固脬针法联合压灸足运感区+加盆底肌肉训练),比较两组疗效,尿失禁严重程度,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尿失禁严重程度[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和尿失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量表(U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MFR)、相对排尿阻力(RVR)和尿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4 h内排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膀胱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足运感区联合温元固脬针法加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尿动力学和膀胱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王友刚高大红柳刚程红亮汤敬一吴雪利马斌朱玲玲
- 关键词:盆底肌肉训练中风尿失禁
- 通督调神针法合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观察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合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合耳穴压丸治疗,取督脉百会(DU20)、神庭(DU24)、风府(DU16)、大椎(DU14)、命门(DU4)、至阳(DU9)、腰阳关(DU3)为主穴,耳穴取神门(TF4)、丘脑(AT34i)、皮质下(AT4)为主穴,星期一至星期六治疗6次,每日1次,星期日休息,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氟西汀20 mg,每日早餐后顿服,连服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医证候评分标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SD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BI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HAMD、SDS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I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单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单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合耳穴压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 王友刚高大红穆道周柳刚汤敬一张玲龙小娜张国庆朱玲玲
-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法耳穴压丸氟西汀
- 从“舌”论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被引量:9
- 2021年
- 针灸是临床上治疗中风失语症常用方法,其有效性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医学中失语的发病、诊察和治疗都与“舌”有关,“舌”的作用尤为特殊。以“舌”的中医属性、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失语的经络辨证,浅谈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理论依据及机制,发现中医的“舌”不仅反映疾病本身,更能以此作为依据,准确提供治疗方向,同时又能作为治疗的作用靶点,从整体和局部、从标到本治疗失语症。
- 马斌柳刚杨骏宋书婷王友刚
- 关键词:针灸中风失语症经络辨证
- 压灸足运感区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观察压灸足运感区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在盆底肌肉训练基础上给予压灸足运感区。比较两组排尿情况、临床症状评分、尿流动力学指标、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差异,并记录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白天和夜间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最大尿流量(MFR)、尿量(TV)、平均单次尿量、相对排尿阻力(RVR)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I-QOL评分、临床症状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DL评分、I-QOL总分及其3个维度评分治疗后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44/48),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灸足运感区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减轻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症状,改善尿流动力学,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王友刚高大红柳刚汤敬一吴雪利马斌朱玲玲程红亮
- 关键词:中风盆底肌肉训练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
- 从“调补脾肾”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失语
- 2024年
- 目的:总结王友刚老师从“调补脾肾”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临证思路。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搜集相关文献、整理典型病例资料,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脑卒中后失语“脾肾亏虚”“脏腑失调”之机理内涵出发,总结王友刚老师的临证经验,对其常用针刺选穴及自拟良方进行总结,并举验案进行佐证。结果:王友刚老师临证选取董氏奇穴、焦氏头针言语一区、体针结合中药,辨证论治,取穴、方药灵活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临床疗效甚佳。所举病案以脾肾亏虚为主要病机,治法以醒脑开窍、补脾益肾,治疗上针药结合,疗效确切。结论:王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运用“调补脾肾”理论,以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疗效显著,其临床思路值得借鉴和推广。
- 党小方王友刚吴雪利魏彬彬
- 关键词:脑卒中后失语针药结合调补脾肾
- 田丽颖主任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病临证经验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介绍田丽颖主任医师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整理医案、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分析田丽颖主任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疾病的理论和临证特色,并列举医案加以验证。[结果]田主任认为多数妇科病基本病机为冲任失调及肝脾肾三脏受损。临证运用调和冲任针法,取穴以循冲任二脉的经穴为主,善取冲任与肝脾(胃)肾交会穴,另加子宫经验用穴,穴少义精,远近并重;辨证加取百会、三阴交等一两穴,阴阳相引,益气补血;同时注重针刺顺序及针刺方向;强调冲任为先,兼顾疏肝补脾益肾,极具异病同治之妙。本篇病案患者属继发性不孕,辨证为肾阳虚证,伤及冲任,胞脉失于温煦,导致不能摄精成孕,治疗上采用调和冲任针法,调和冲任、温肾助阳,使胞脉气血通调,患者成功受孕。[结论]田丽颖主任从冲任失调及肝脾肾三脏受损的基本病机出发,运用调和冲任针法治疗妇科疾病,可调节女性生殖内分泌环境,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调经助孕止痛等作用,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王友刚金子开高大红解伟华田丽颖
- 关键词:妇科疾病医案名医经验
- 天窗穴注射联合筋膜针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天窗穴注射联合筋膜针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密封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天窗穴注射联合筋膜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质量量表(SF-36)、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SSS)、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颈椎总活动度(ROM)和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PF)等多种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和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SSS、GAD-7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VAS、SSS、GAD-7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NDI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ROM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2组HBV、LBV、PV、PF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BV、LBV、PV、PF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窗穴注射联合筋膜针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生命质量和颈椎功能。
- 高大红刘德春王友刚宋阳春吴三兵杨春恒汪静党小方
-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
- 电针介入时机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大鼠最佳介入时机及其功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每组10只,采用神经卡压法建立左侧周围性面瘫模型。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分别于术后1 d、1周、2周开始给予电针治疗,术后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行为学评分和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模型组(P<0.05);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术后(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术后(P<0.05);术后4周行为学评分静止期组低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低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静止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高于静止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术后4周急性期组、静止期组、恢复期组面神经组织的NGF、VEGF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静止期组高于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高于静止期组(P<0.05)。结论电针介入时间越早对损伤面神经的再生修复效果越佳,其部分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NGF、VEGF的表达有关。
- 马斌柳刚宋书婷王友刚张国庆杨骏
- 关键词:电针周围性面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观察和评估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与单纯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中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均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予以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而治疗组则在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以及改良Barthel量表(MBI)的评分法的数据变化情况,从而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对比,NIHSS、FMA及MB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方法联合腹针的治疗方法在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与单独通督调神针刺治疗方法疗效差异较大,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腹针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势明显。
- 汤敬一王友刚韩为柳刚马斌张利达江颖子
- 关键词:中风偏瘫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