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 作品数:23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市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血栓形成和心源性栓塞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评估及预后分析
- 目的:分析急性血栓形成及心源性栓塞两种不同病因机制所致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侧支循环情况及一般临床特点,并观察两组患者90 d预后情况,探讨影响MCAhuanz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
- 恽文伟张敏
- 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 张敏刘艳艳恽文伟李妍
-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研究
- <正>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伴脑微出血(CMB)患者的脑血流自身调节功能。方法选择2011年-2013年南京军区总医院及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入院的急性首次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完成磁共振及脑多普勒(TCD)检查,并详细...
- 张敏
- 文献传递
- 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继发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时的常规护理措施及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急诊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卒中病人70例,并且均在发病4.5h^6h内给予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是否出现继发性脑出血分为未出血组60例和出血组10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进一步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溶栓后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给予溶栓病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在接受静脉溶栓的70例病人中,10例出现了溶栓后脑出血,其中1例颅内大出血后发生死亡,1例转入神经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与未出血组相比,溶栓后脑出血组病人年龄较大、入院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评分(NIHSS)较高、发病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811,P=0.017)、NIHSS评分(OR=5.819,P=0.038)及发病时间(OR=1.543,P=0.036)是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前后的护理干预有重要作用。[结论]年龄、发病时间及NIHSS评分是有效预测急性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继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预警。
- 李妍潘岁月陈美华张敏
-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
- 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 目的:比较合并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脑梗死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 刘艳艳张敏恽文伟周先举
- 关键词:脑梗死脑白质疏松静脉溶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预后
- 急性会厌炎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 2021年
- 急性会厌炎作为耳鼻喉科难以控制的疾病之一,是发生于声门上区会厌黏膜的急性炎症,多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可在4-6小时内因咽喉疼痛剧烈、吞咽困难、发声困难、会厌充血水肿,发生上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窒息。在护理中要积极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认真做好入院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常规护理,认真执行医嘱,促使患者及时转危为安,规避严重并发证的发生。
- 陈含香张敏
- 关键词:急性会厌炎入院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常规护理
-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分析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损伤。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7例,在发病3d内完成常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使用MRI自带软件勾画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根据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15例。比较皮质脊髓束不同损伤程度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使用Fugl-Meyer评分(FMS)评估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及影响FMS的危险因素。结果Ⅲ级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Ⅰ级、Ⅱ级患者(P<0.05)。Ⅰ级运动功能恢复最好,评分最高,Ⅲ级最差,评分最低。与入院时比较,Ⅰ级、Ⅱ级、Ⅲ级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6个月FMS明显改善[(90.00±4.30)分vs(85.00±4.50)分,(78.40±3.80)分vs(73.00±3.90)分,(72.50±3.80)分vs(67.00±4.00)分,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脑白质病变等级及入院NIHSS评分是影响运动功能评分的相关因素(P<0.01)。结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可以评估脑梗死患者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 邵荣张敏刘澄英沙江明刘定华朱祖福
- 关键词:脑梗死锥体束康复
- 脑脉利颗粒对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研究脑脉利颗粒在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CE)病人中的抗炎及脑保护作用。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首次CE病人50例,随机分为脑脉利颗粒组及常规治疗组。并检测两组病人发病时及治疗3周后血浆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进一步比较两组病人90 d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脑脉利颗粒组ET-1及IL-6分别为(20.7±7.4)pg/m L,(40.7±15.3)pg/m L,对照组ET-1及IL-6分别为(25.1±5.2)pg/m L,(52.4±16.8)pg/m L,脑脉利颗粒组ET-1及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90 d发现,脑脉利颗粒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7.4分±4.6分比12.7分±4.8分,P<0.01),脑脉利治疗组mRS<3分22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源性栓塞型脑卒中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口服,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症反应,改善病人预后。
- 张敏恽文伟高萍黄译腺
-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白介素-6内皮素-1
- HR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老年脑梗死及其血清Hcy、hs-CRP和MMP-9关系
- 2022年
- 目的采用高分辨磁共振(HRMR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与老年脑梗死及其血清同型半胱胺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以同期42例存在CAS斑块的非脑梗死患者为非脑梗死组,另选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MRI检测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斑块稳定性,测量斑块厚度(PT)、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VA)、管壁面积(WA)、管壁标准化指数(NWI)和管腔狭窄程度(L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对象血清Hcy、MMP-9和hs-CRP水平。ROC分析血清Hcy、MMP-9和hs-CRP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CAS斑块特征与血清Hcy、CRP和MMP-9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不稳定型斑块所占比例为63.38%,明显高于非脑梗死患者的2.94%(P<0.05);PT、TVA、WA、NWI、LS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LA明显低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非脑梗死组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CRP、MMP-9及其联合检测诊断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780、0.752、0.730和0.859(P<0.05)。斑块稳定性、PT、WA、NWI、LS均与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LA与血清Hcy、CRP和MMP-9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AS斑块的HRMRI特征与老年脑梗死的发生及其血清Hcy、hs-CRP和MMP-9水平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陆凯马红芳潘昌杰张敏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斑块
- 脑萎缩的影像学表现在脑小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脑萎缩在脑小血管病(CSVD)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高。CSVD是常见的颅内疾病之一,其影像学表现通常表现为白质高信号、腔隙、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近年来,脑萎缩被认为是CSVD影像学征象之一,与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作者对脑萎缩的定义、分级、定量评估及与其他类型CSVD特征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CSVD的早期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徐浩文张敏恽文伟
- 关键词:脑萎缩神经影像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