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丹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灸
  • 3篇卒中
  • 2篇动功
  • 2篇运动功能障碍
  • 2篇针刺
  • 2篇失眠
  • 2篇卒中后
  • 2篇面肌
  • 2篇脑卒中
  • 1篇电场
  • 1篇电图
  • 1篇调神
  • 1篇督脉
  • 1篇学术经验
  • 1篇运动区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针灸效应
  • 1篇肢体
  • 1篇肢体运动

机构

  • 10篇黑龙江中医药...
  • 8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0篇佟丹
  • 8篇王东岩
  • 5篇刘洋
  • 3篇王帅
  • 3篇董旭
  • 1篇崔乃松
  • 1篇时国臣
  • 1篇冯丽媛
  • 1篇宋晶
  • 1篇谢兴国

传媒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云南中医中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效应的中枢整合机制探析
2022年
针灸已经得到国内外认可并广泛应用,诸多证据表明针灸会显著改变大脑活动。针灸疗效是针灸学的基石,如果机理不清则会阻碍临床推广及针灸的发展。影响针灸效应的重要因素包括疾病证型、腧穴的选择与配伍、操作手法、调神和中枢的信息整合等。中枢整合是针灸效应机制的关键环节。本研究基于针灸作用效应的各环节,特别是针灸效应中枢整合机制分析入手,着重从影响针灸疗效的调神、腧穴配伍方面出发,深化对针灸疗法原理的研究与理解,以期为提高针灸的疗效、阐明针灸治疗机制奠定基础。
佟丹王东岩刘洋夏雪
关键词:针灸腧穴调神
孙申田教授治疗面瘫后面肌痉挛经验浅析被引量:1
2023年
浅析国医大师孙申田教授对面瘫后面肌痉挛的学术思想及诊疗验案。面瘫后继发面肌痉挛治疗难度大、容易反复,中医针灸治疗优势明显。经过多年临床探索,孙老根据面瘫后面肌痉挛的程度、特点,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西医理论相结合,以“辨证”“调神”“整体”为治疗法则,创新采用经颅重复针刺刺激疗法、腹针疗法,取得显著疗效。本研究将从思路浅析、病案举隅等方面对孙申田教授的诊疗思路及临床病案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面瘫后继发面肌痉挛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刘洋冯丽媛佟丹郑应康王帅王东岩孙申田
关键词:面瘫面肌痉挛学术经验针灸
针灸阳明经腧穴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阳明经腧穴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初步讨论其作用机理,以评估该方法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优势与应用价值,为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提供有效的、进一步的治疗途径。方法:本次课题全部病...
佟丹
关键词:温和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文献传递
叩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3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梅花针由神庭穴循经叩刺到风府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梅花针循经叩刺神庭到风府穴并结合临床常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与临床常用穴位针刺治疗。结果叩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84%,常规针刺组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 CA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佟丹时国臣
关键词:康复训练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温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2年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以难以入睡,时寐时醒,甚至醒后不能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温针灸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确切,是缓解失眠的有效途径。温针灸通过经络对全身气血阴阳进行调节,使阳入于阴,极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睡眠,具有操作便捷、加快传热传感、治愈率高、安全无副作用的优势,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医患的青睐。现将近5年来有关于温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行归纳探析。
夏雪宋晶佟丹王东岩
关键词:温针灸失眠
耳穴结合五音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被引量:6
2023年
脑卒中后失眠的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后期康复效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康复治疗中往往被忽视。临床上对卒中后失眠的治疗大多依靠睡前服用安眠药,但长期应用该方案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耳穴及五音疗法是有代表性的非药物、非侵入性疗法,也是中医颇具特色的传统疗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总结,本研究从卒中后失眠的现代医学机制和中医病因病机阐述、耳穴及五音疗法的理论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以及对耳穴结合五音疗法的展望及不足这三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耳穴及五音疗法具有简便、省时、成本低、无痛、无不良反应等特点,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并提出本方法可预防卒中后失眠,以期为耳穴结合五音对卒中后失眠的防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洋董旭郑应康王帅佟丹王东岩
关键词:耳穴五音疗法病因病机
针刺对脑默认网络调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近年来基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对默认网络内功能连接变化的研究是热点,默认网络是静息状态活动较强的大脑结构,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发作性睡病、认知障碍、卒中等均能影响静息态脑网络。针刺的机制研究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诸多研究表明针刺可改变默认网络的连接,揭示潜在的疗效机制。该文将系统回顾针刺影响默认网络连接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默认网络与相关疾病的联系、应用价值及针刺对其产生的影响,以期为针刺治疗疾病的机制以及临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王东岩佟丹刘洋
关键词:针刺疗法默认网络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脑功能
头穴运动区经颅重复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头针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BrunnstromⅠ、Ⅱ期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颅重复针刺组30例和康复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支持治疗、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循环治疗。康复组患者进行康复科常规功能训练。康复训练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患侧肢体上下肢主、被动关节功能训练、坐位和站立平衡等身体平衡协调训练,1次/d,40 min/次,1周治疗5 d,共治疗20 d。经颅重复针刺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头穴运动区重复经颅针刺法治疗,1次/d,每次治疗30 min,1周治疗5 d,共治疗20 d。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FMA)评分、BI指数评分、NIHSS评分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指数评分、NIHSS评分、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主动收缩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I指数评分,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组内比较、组间比较,经颅重复针刺组大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腕伸肌、腕屈肌主动收缩组内比较、组间比较,经颅重复针刺组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经颅重复针刺法对BrunnstromⅠ、Ⅱ期患者的患侧上肢屈肌影响大于伸肌。脑卒中急性期给予针刺和康复治疗对肢体功能有重要的影响,能够加快临床康复进度,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谢兴国董旭张虹岩王若愚佟丹王东岩
关键词:脑卒中表面肌电图运动功能障碍
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文献数据整理总结分析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量效和时效相关的针刺参数及规律。方法对近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 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对量效和时效相关参数逐一提取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和关联分析。结果按照各量学参数支持度较高的前五位进行分析总结;刺激部位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顶中线、运动区和顶旁1线;针具规格为0.30 mm×40 mm、0.25 mm×40 mm、0.35 mm×40 mm、0.28 mm×40 mm和0.40 mm×20 mm;单次治疗总针数为6针、3针、10针、7针和8针;留针时间为30 min、6-8 h、1 h、40 min和2 h;行针间隔为10 min、15 min、30 min×2+2 h、5 min和30 min;单次/每穴行针时间为1 min、2-3 min、2 min、3 min、30 s和5 min;行针次数为1次、3次、2次、4次和6次;每次行针时间为1 min、6 min、2 min、3 min和4 min;行针手法强度为捻转频率200次/min、快速捻转、捻转频率100次/min和捻转频率150次/min;总治疗次数为20次、30次、40次、24次和60次。留针过程各量学参数关联分析呈长留针-大间隔-快捻转-短行针和短留针-小间隔-快捻转-长行针的特点,整个疗程支持度较高的主要量学参数组合为针具0.30 mm×40 mm、单次治疗总针数6-10针、单次治疗总行针时间±5 min、捻转频率200次/min、留针时间30 min和治疗总次数21-30次。结论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刺激量尚无明确标准,仍需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客观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开展多因素量效和时效关系综合研究,以进一步建立量化标准。
郑应康王东岩董旭刘洋崔乃松佟丹张译尹王帅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运动功能障碍量效关系
针刺电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脊髓损伤常导致受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功能缺失,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尚无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研究表明,电场疗法可促进轴突再生,抑制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轻胶质瘢痕增生及继发性损伤,从而有效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近年来夹脊电场疗法与督脉电场疗法在脊髓损伤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两种方法均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内源物质产生、代谢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针刺效应与电场效应的双重作用,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佟丹王东岩
关键词:脊髓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