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岩

作品数:208 被引量:981H指数:15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3篇医药卫生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6篇针刺
  • 45篇电针
  • 42篇卒中
  • 40篇针灸
  • 36篇脑卒中
  • 27篇卒中后
  • 18篇脑梗
  • 17篇脑梗死
  • 17篇梗死
  • 16篇针刺疗
  • 16篇针刺疗法
  • 16篇中风
  • 16篇脑卒中后
  • 15篇电信号
  • 15篇肌电信号
  • 15篇表面肌电信号
  • 14篇穴位
  • 14篇针灸治疗
  • 14篇灸治
  • 11篇血管

机构

  • 169篇黑龙江中医药...
  • 153篇黑龙江中医药...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连云港市中医...
  • 3篇陕西中医药大...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警总医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黑龙江省鸡西...
  • 1篇解放军第21...
  • 1篇无锡市中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04篇王东岩
  • 62篇董旭
  • 20篇冯丽媛
  • 16篇孙忠人
  • 14篇宋晶
  • 10篇孙远征
  • 9篇张莹
  • 8篇张蕊
  • 8篇佟丹
  • 7篇孙立宁
  • 7篇杜志江
  • 7篇李庆玲
  • 6篇王帅
  • 5篇周海纯
  • 5篇曹东辉
  • 5篇刘洋
  • 5篇卫哲
  • 5篇王玉良
  • 5篇王伟
  • 5篇邢继杰

传媒

  • 54篇针灸临床杂志
  • 19篇上海针灸杂志
  • 11篇中医药信息
  • 11篇中医药学报
  • 10篇中国针灸
  • 7篇辽宁中医药大...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医临床研究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世界睡眠医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中医药导报

年份

  • 11篇2024
  • 16篇2023
  • 23篇2022
  • 18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5篇2014
  • 13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4
2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穴丛刺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方法对慢性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和头穴丛刺组(C组)和尼莫地平组(D组)。C组采用头穴丛刺法,D组行尼莫地平灌胃,A组和B组不予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光镜下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VEGF蛋白表达。结果术后8星期B、C、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与B组相比,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HE染色C组和D组变性、死亡神经细胞较B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A组偶见VEGF阳性细胞表达,B、C、D组均可见VEGF蛋白表达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较B组表达升高(P<0.05)。结论头穴丛刺能够明显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其可能通过上调VEGF蛋白表达,从而对慢性脑缺血后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对神经元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春霞王东岩王雅青许娜徐军孙远征
关键词:脑缺血海马VEGF
针刺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文章对以针刺为主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综述,发现研究选穴多为郄穴、标本配穴及头部、腹部、腕踝部取穴;针刺方法包括:电针、调神止痛针法及醒脑开窍针法;综合疗法的优势也日益突出。针刺镇痛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冲动的传导,激活内阿片肽系统以及对痛的情绪进行调控等方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诊疗拓展新思路。
刘月王若愚李慎微韩沂晓杏亚婷王益言陈虹旭王东岩
关键词:脑卒中丘脑痛针刺
归脾汤治疗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验案一则被引量:1
2020年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一种在快速眼动期睡眠中反复出现肌张力不消失的现象,并出现与梦的内容有关的复杂运动行为的疾病.本案介绍归脾汤治愈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并对归脾汤在治疗本病中的临证运用经验进行分析.
王东岩王若愚冯丽媛何雷矫梦璐程羽航
关键词:梦游归脾汤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脑卒中躯干肌评定与重建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相关特征值的提取和分析,建立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运动功能评定的新方法,客观评价分析中枢神经损伤后躯干肌的运动功能以及针灸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选取坐位平衡在Ⅱ级以上(无支持能坐,体质量能很好地前移且分配均匀)的脑卒中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常规康复组),治疗组B(常规康复加针灸治疗组)。从患者家属中选取11例正常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三组躯干前倾时主动肌(骶棘肌)肌电信号的最大值(MAX)、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骶棘肌在偏瘫侧与非偏瘫侧的MAX、RMS比较,均P<0.05,治疗组A、B治疗后均有疗效,且治疗组A、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脑卒中患者一侧偏瘫,躯干肌双侧力量均下降。常规训练加上针灸电刺激腰部夹脊穴法,可提高偏瘫患者康复效果。
王东岩郇靖周围王伟王玉良
关键词:中风经皮神经电刺激
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对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多靶点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对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入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侧肩、肘、腕关节周围的肌肉采用浮针与电针交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给予患者评估焦虑量表评分SA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BI指数评分、Fugl-Meyer(FMA)评分;并对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和腕屈肌进行主动收缩测定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等)、SAS、MAS评分、BI指数评分、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主动肌收缩的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S评分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指数评分、FMA评分比较,治疗后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MS值比较,肱二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RM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肱三头肌治疗前后RMS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电针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患侧肌张力、肌肉痉挛状态、提高肌力,增加主被动肌间的协同收缩,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对肱二头肌的肌力、肌张力影响大于上肢其他肌。
谢兴国董旭张虹岩尹鑫张莹王东岩
关键词:浮针疗法电针疗法表面肌电图
王东岩教授针刺治疗喉痉挛验案1则
2018年
介绍1例喉痉挛患者的就诊、治疗以及预后的过程,患者为处于更年期的女性,突发呼吸困难,产生巨大的心理恐惧,王东岩教授根据中医辨证,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经过5次治疗,喉痉挛未作,巩固治疗5次,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宋晶王东岩何雷姜媛媛
关键词:针刺喉痉挛
《神经定位诊断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2010年
提高中医院校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合《神经定位诊断学》,通过对课程特点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探索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王东岩孙忠人王蕾
关键词:神经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电针结合中频预防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基于电针与中频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预防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方法。治疗组:给予康复方法和电针与中频相结合治疗方案。结论: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肢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东岩姚辉
关键词:肩关节半脱位电针
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有效率84.21%,对照组有效率64.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王东岩张然王玉良李梦堂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头痛针刺药物
不同频率头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NRG-1表达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头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调节蛋白1(NRG-1)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部电针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2、50和100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制备。电针组大鼠取百会、前神聪向病侧透刺,针刺深度约0.5寸,频率为2、50和100 Hz,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14 d。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仅做相同的绑缚处理。在治疗第1、3、5、7、14天,进行前肢抓握牵引试验评分,末次治疗后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右侧脑组织NRG-1的表达含量,并分析大鼠行为学评分与NRG-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运动功能下降(P<0.05),NRG-1的表达含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治疗第7天开始各电针组运动功能优于模型组(P<0.01);2 Hz和50 Hz电针组NRG-1表达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和P<0.05)。不同频率电针组组间比较,在治疗第5、14天,2 Hz电针组大鼠的运动功能优于50 Hz电针组和100 Hz电针组(P<0.05),50 Hz和100 Hz电针组未见组间疗效差异(P>0.05);2 Hz电针组NRG-1的表达高于50 Hz和100 Hz电针组(P<0.05和P<0.01)。2 Hz电针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与NRG-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频率头部电针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其中2 Hz疗效最优,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缺血区NRG-1的表达有关。
麻聪聪王东岩
关键词:电针脑梗死神经调节蛋白1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